share_log

身家160亿女掌门,换牌桌

身家160億女掌門,換牌桌

獵云網 ·  06/24 20:46

來源:獵雲精選;文/孫媛

時隔兩年,海底撈又換帥了。

6月21日晚,海底撈跟特海國際相繼發佈人事變動公告,前者剛表示苟軼群接過楊利娟的棒,任海底撈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後者就“馬不停蹄”宣佈,楊利娟已獲委任爲特海國際執行董事及首席執行官,主要負責統籌特海國際的管理和戰略發展。

兩則任命均自2024年7月1日起生效,意味着楊利娟“無縫”轉舵,從海底撈女掌門搖身變成旗下海外業務公司特海國際的新領路人。

於海底撈而言,楊利娟是元老級人物的存在,更在海底撈巨虧40億“臨危”出任CEO後掀開了業績“逆轉”的篇章,不僅讓海底撈在2022年實現扭虧爲盈,還在2023年交出了淨利潤近45億元,同比增長174.6%的答卷。

再到如今接棒特海國際,後者現階段跟彼時“救火”海底撈頗有幾分相似之處。

雖然特海國際5月18日成功赴美IPO,實現港股和美股雙重上市,但僅一多月時間其美股市值已距離發行當日最高點蒸發近40%,今年一季度業績更是“由盈轉虧”,收入、經營利潤同比增長16.6%、9.7%的表現下,淨利潤卻從上年同期收益的560萬美元變成了450萬美元的期內虧損。

從楊利娟在海底撈的赫赫戰功來看,“轉舵”特海國際顯然是要在國際市場再打一場“漂亮”的翻身仗。

身家160億女掌門“突然”辭任,另一元老接棒

在海底撈內部,楊利娟堪稱鐵腕,擅長打硬仗、開疆拓土。

加入海底撈第一年,楊利娟家中曾遭遇債主上門逼債,張勇聞知,直接劃出800元幫她解圍。當時這個十幾歲的楊利娟便喊出,“從此,我就把海底撈當家了,誰要損害公司的利益,我敢跟誰拼命!”

21歲時,楊利娟獨立運營海底撈跨區域經營的第一家店,通過一桌一桌地抓顧客,讓海底撈在西安市場站穩了腳跟,爲走出四川、實現跨區域運營奠定了基礎。

強悍的作風讓她得以在過去幾年間,個人地位火箭般提升。2018年,楊利娟調任爲四川海底撈的非執行董事,並以COO的身份和張勇一起敲響海底撈港交所上市的銅鑼,由此進入大衆視野。

2021年5月,她更是以160億元的財富進入《2021胡潤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前50名,被稱爲“最牛服務員”。

也就是在這一年,海底撈逆勢擴張、罕見出現年度業績虧損,伴隨着海底撈共同創立者非執行董事舒萍和執行董事施永宏辭職,楊利娟等多名從基層成長起來的年輕人,在張勇的持續放權下,迎來了屬於他們的時代。

2022年3月,接過張勇海底撈CEO權杖的楊利娟,更是擔任了“救火隊員”角色。

爲了“拯救”海底撈,楊利娟先是斷臂求生,啓動“啄木鳥”計劃,大量關閉經營不佳門店同時,提升內部管理水平,經營狀況一經改善,她又負責“硬骨頭”計劃,重開過去關閉的部分餐廳,帶領海底撈再次進入擴張軌道。

一套組合拳下,“最牛女服務員”在CEO的位置上,成績斐然,上任當年,海底撈便以13.73億元期內利潤,強勢逆轉2021年41.6億元期內虧損,第二年,又以414.53億元營收和44.95億元利潤雙雙創下歷史新高,分別較2022年同比增長33.6%和174.6%。

在公告中,海底撈以“如今健康發展及可持續增長的局面很大程度上歸功於楊女士的領導”肯定了楊利娟的成績。

她曾開拓包括西安、上海等新市場,在當地從零建立起海底撈餐廳的口碑和客群基礎,深諳如何凝聚員工及獲取顧客的經營哲學,也帶着“啄木鳥”和“硬骨頭”兩大計劃讓海底撈走出經營困境,且在制度化管理、流程式操作及數字化考覈等方面做出深入變革。

但正如2年前“換帥”爲了緊急救火,如今再次接棒,亦預示着海底撈快速步入“以穩定與可持續增長爲核心”的next level。

事實上,就在前不久召開的海底撈股東大會上,海底撈創始人張勇就曾透露,未來海底撈也會考慮多品類、多層級的發展,目前公司內部做了很多新業態和新品牌嘗試,對創新進行弱監管,保證創新有機會落地。

加之海底撈此前3月開放加盟的動作,所有內容都指向了新一輪經營變革,似乎也爲如今苟軼群的上任埋下了伏筆。

現年51歲的苟軼群,不僅曾擔任海底撈首席財務官、信息技術負責人、供應鏈及採購管理負責人等多個職位,在被委任爲CEO前,還任海底撈副總經理,並負責投資業務。

此外,苟軼群還曾擔任海底撈的餐飲供應鏈子公司蜀海董事長一職,海底撈關聯公司、海底撈集團的核心火鍋底料供應商頤海國際非執行董事、董事長。

而苟軼群在海底撈火鍋產業版圖中的重要角色,還從過去穿透到了未來。

海底撈公告中,指出在苟軼群的領導下,海底撈已設立兩大核心委員會:創業創新委員會及數字化運營委員會。

其中,創業創新委員會旨在開發新型創新模式與激勵機制,引領海底撈未來朝多層級及多品類方向發展,爲多元化業務模式奠定基礎,推動集團各層面的創新工作。

自海底撈集團在去年從總部層面成立了創新創業辦公室後,就在調整創業品牌的策略規劃。目前海底撈旗下擁有包括海撈火鍋、苗師兄香鍋、五穀三餐、焰請烤肉鋪子等創業品牌,也有漢舍等非海底撈體系培養的人員來主責經營管理的品牌。2023 年,除海底撈餐廳以外的這些餐廳的營業額同比提高了139.8%。

除了新品牌拓展外,海底撈也推出外擺、露營火鍋、泡泡屋、校園火鍋、企業火鍋等新業態。

而數字化運營委員會則藉助人工智能等在內的數字技術提升管理效率,爲多管店及雙管店管理制度等運營模式提供支持。

這些,都爲海底撈業績回升後,轉型聚焦精細化管理基本面業務與推動創業創新與數字化發展這一階段,苟軼群成爲執行這一系列措施的領導者鋪好了前置條件。“換舵”國際業務,45歲鐵娘子再啃“硬骨頭”

而“鐵娘子”楊利娟,與特海國際也早有淵源。

特海國際在其任命公告中稱,楊利娟曾主導了海底撈品牌的出海進程,分別於2012年、2013年在新加坡、美國成功布局,打下集團目前在國際市場的經營基礎。

爲什麼是楊利娟來帶頭,還是從海外市場當前着實“不盡如人意”談起。

作爲海底撈的海外市場經營主體,特海國際2022年從海底撈分拆並在港交所獨立上市。

自2012年在新加坡開設第一家門店以來,截至2024年3月31日,特海在四大洲13個國家擁有119家自營海底撈餐廳,按自營餐廳覆蓋的國家數目計,海底撈已成爲國際市場中最大的中式餐飲品牌。

在門店的持續擴張下,公司收入規模從2019年的2.33億美元增長至2023年的6.86億美元,4年複合增速達31%。

但與營收節節攀升不同,直至2023年,特海國際才首次全年度扭虧爲盈,實現淨利潤2526萬美元,淨利潤率爲3.7%。對比同期海底撈國內業績,營收414.53億元,淨利潤44.95億元,淨利潤率達到了10.8%來看,特海國際2023年度淨利潤率僅爲前者1/3。

而今年一季度業績又再次提示了特海國際的盈利“窘”況:雖有好轉,但不夠徹底。

2024年第一季度,特海國際營收1.88億美元,同比增長16.6%,但淨利潤虧損卻達454.5萬美元,去年同期爲556.2萬美元。

雖然對此,公司解釋稱,是其他貨幣對美元貶值導致未變現淨匯兌損失增加1120萬美元,進而導致其他損失增加,但一季度,下滑的還有餐廳顧客人均消費,由上年同期的26.0美元降至24.9美元。

同時,營收增長帶來的成本端增長也不容小覷。

其中,原材料及易耗品成本爲6280萬美元,同比增長16.5%,佔收入比例的33.5%,與去年同期持平。員工成本爲6360萬美元,同比增長19.8%,佔收入百分比爲33.9%,同比提升0.9個百分點。上述二者總計佔收入比重高達67%,尤其員工成本顯著增加引人關注。

而人工、租金成本較高的因素,曾被華西證券研報總結認爲,是海底撈海外門店的單店平均收入表現優於國內門店,但海外門店盈利能力弱於國內門店的原因。

除了一季度業績“由盈轉虧”外,特海國際IPO後的二級市場表現也不算好看。

5月18日上市首日,特海國際開盤大漲48%,最高報29.7美元,此後股價便逐漸回落。按照今日特海國際17.98美元/股市值來看,已跌破19.56美元/股的發行價,市值較上市首日最高點“蒸發”近40%。

從業績跟股價來看,承壓的特海國際急於“翻身”,這或許才有了楊利娟“無縫銜接”的一幕。

事實上,自香港上市後,特海國際核心管理人員變動較爲頻繁。2023年3月,周兆呈辭任CEO,由李瑜接任;年底,周兆呈辭去董事長及執行董事職務,由舒萍接替出任董事長和非執行董事。

再到如今,楊利娟出任特海國際CEO,李瑜將繼續留任執行董事兼大區經理,爲楊利娟提供協助和支持,特海國際一直在尋找能扭轉局面的the one。

在特海國際美股招股書中,公司曾表示上市所得款項的70%將用於加強品牌及擴展全球門店網絡,結合海底撈指出楊利娟具有開拓精神,能進一步擴大國際市場顧客基礎、更加深入開拓新市場來看,楊利娟此番上任目標直指“開疆拓土”。

但除了市場份額進一步擴大外,短期內,特海國際或許更期待楊利娟快速復刻又一個“扭虧”神話。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