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长江证券:欧美干线运价仍维持上涨 7月市场供需矛盾下后续仍具备上行空间

長江證券:歐美幹線運價仍維持上漲 7月市場供需矛盾下後續仍具備上行空間

智通財經 ·  06/24 16:30

歐美幹線運價仍維持上漲,集運基本面仍堅挺,7月市場供需矛盾下後續仍具備上行空間。

智通財經APP獲悉,長江證券發佈研報稱,綠色燃料船舶是實現船舶溫室氣體淨零排放目標的最終手段,未來新造船需求具有延續性,船廠將受益於產能進一步吃緊,推薦關注全球造船龍頭企業,新接和手持訂單始終處於業內領先的中國船舶(600150.SH)。同時,歐美幹線運價仍維持上漲,集運基本面仍堅挺,7月市場供需矛盾下後續仍具備上行空間。仍然提示關注現金流充沛、分紅政策穩定的全球頭部班輪公司中遠海控(601919.SH)。

事件:近日,據TradeWinds報道,達飛輪船計劃斥資35億美元向韓國現代重工(HD Hyundai)訂造20艘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包括12艘16k TEU和8艘8k TEU型船。至此,6月集裝箱船新造船訂單將達到35艘(33萬TEU)。

長江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新造船活動仍活躍,集裝箱訂單大幅增長

5月短暫回調後,6月新簽訂單有所反彈。6月至今,三大船型(幹、散、集)新簽訂單合計62艘,其中集裝箱船新造船訂單達35艘(33萬TEU),爲2023年7月以來新高。此外,市場報道馬士基正與船舶租賃公司以及船廠商討新造一批16kTEU的LNG雙燃料動力集裝箱船,後續或仍有在途新造船訂單。

韓國船廠成達飛輪船新簽訂單最大受益者,船廠產能緊張或是主因

市場報道,達飛輪船20艘新造船訂單全由韓國現代重工承接,而我國近期承接集裝箱船訂單較多的滬東中華、黃埔文衝以及上海外高橋船廠並未受益。從船廠承接訂單量與產能情況看,我國大部分船廠產能覆蓋率超過3.5年以上,意味着新簽訂單交付時間或排到2028年以後。而韓國現代重工和三星重工產能覆蓋率相對較低(3年以下),在新訂單的交付時間上更有優勢。

面對活躍的造船需求,船廠或主動挑單以獲得高收益

長江證券表示,通過比較三大船型5-6月份新簽訂單的交付時間,幹散貨船5月份新訂單的計劃交付時間還集中在2027年,然而隨着6月份集裝箱船訂單的增加,幹散貨船6月份的新簽訂單已經排到2028年,且有個別訂單的交付日期已排到2029年。核心原因可能是不同船型造船毛利率的差異,導致船廠主動擠出產能來選擇收益更高的船型。根據中船防務2023年年報公佈的數據顯示,2023年集裝箱船造船業務的毛利率爲14%,特種船及其他爲3%,而幹散貨船僅爲1%。

因此,對船廠來說,集裝箱、油輪和散貨船訂單具有不同優先級,其背後反映的是不同的盈利水平,船廠有動機主動挑單,從而使低毛利率船型的造船需求被擠出或推遲交付。

航運減排大背景下,新造船需求仍有增量

去年IMO在MEPC80(國際海事組織海洋環境保護委員會第80屆會議)修訂了溫室氣體減排戰略,航運減排有了更明確的方向,即力爭2050年前後實現淨零排放。儘管IMO減排戰略還不具有強制性,且獎懲機制仍在商討,但在碳中和背景下,航運業將面臨大規模的船舶更新替代。以集運業爲例,公開信息顯示,前10大集運公司中過半數計劃在未來5-10年內投入大量資金新造雙燃料動力船,以實現2050淨零排放的目標;同時ONE、HMM也計劃進一步擴張船隊運力規模。

風險提示:IMO環保約束不及預期;全球宏觀經濟波動。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