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5月资本再收紧,极氪与蔚来能源成当月“最大赢家”

5月資本再收緊,極氪與蔚來能源成當月“最大贏家”

蓋世汽車 ·  06/24 06:50

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2024年5月,汽車領域約披露28起融資,已公開融資金額累計超61.2億元(人民幣,下同)。相較4月份,5月融資數量與其持平,但是融資總額環比下滑約34%,這也是連續兩個月出現融資規模下降的現象。

從融資體量來看,當月共有7起億元級融資,較4月減少了近乎一半。其中,蔚來能源和極氪汽車的融資金額在10億元級別以上。

從融資領域來看,其中與智能駕駛/智能座艙相關的融資事件有12起,約佔總量的43%;而與電池及其相關產業鏈融資有7起,佔比約25%。顯示從電動化到智能化,汽車產業鏈的發力重點持續在傾斜。

極氪與蔚來能源,資本的“香饃饃”

該月最大兩筆融資分別落在極氪汽車和蔚來能源身上。前者通過成功赴美IPO擬募資約4.41億美元,約合人民幣32億元;後者則通過首度開啓市場化融資,拿下15億元“國資”加持。

首先來看極氪汽車。饒是電動汽車競賽愈發激烈、資本市場降溫,極氪還是以驚人的速度衝刺美股IPO——僅用時37個月,刷新了一家新能源汽車品牌從發佈到IPO的最快紀錄,還成爲了2021年10月以來赴美IPO最大規模的中國公司。

5月10日,極氪在美國紐交所掛牌上市,由於獲得超額認購,極氪擴大了IPO規模,以每股21美元的價格累計發行2100萬股ADS(美國存托股票),募資約4.41億美元。若承銷商行使其超額配售權,則此次發行規模將進一步擴大至2415萬股ADS,募資約5.07億美元。

背靠吉利系,在新勢力品牌中,極氪走得快且一直不乏資金憂慮。像是寧德時代和Mobileye這類產業鏈合作伙伴,不僅是極氪原有的投資者,也都認購了本次IPO。其中,寧德時代認購1908萬美元,Mobileye認購1000萬美元。

在資本市場愈發收緊的當下,極氪的IPO認購情況直接反映了市場對其前景的積極預期。業內人士認爲,此番上市將給極氪帶來更多資金支持,有助於其在未來競爭包括全球市場中佔據更有利的位置。

再看蔚來能源。5月底,蔚來能源拿下了來自武漢光創基金等機構15億元的戰略投資。此番來自“國家隊”真金白銀加持,意義要大於資金本身。

業內人士分析,此舉意味着政府層面對換電模式的認可,以及換電賽道中頭部企業的商業價值開始受到資本市場的關注,並看好盈利預期。並且,蔚來能源在資本市場邁出的“第一步”,將爲其後續在股權和資產層面的資本運作奠定堅實基礎,並打開想象空間。

或許,隨着蔚來能源在資本層面實現開放,未來接納更多資本,最終獨立發展,走上分拆上市之路,也不無可能。

電池產業鏈一直在聚光燈下

當前,與電池產業鏈相關的充換電、儲能、電池服務、能源互聯網等細分領域隨着新能源汽車熱度攀升,已然走到了聚光燈下。可以說,蔚來苦心孤詣打造的充換電聯盟,逐漸成了該賽道最大收穫者之一。

開源證券預計,到2025年,我國換電產業鏈市場規模有望達到1334億元;東方證券則認爲,到2025年國內換電車型佔比有望達30%。日前,國家能源局最新表示,要增強電動汽車充電服務保障能力,到2025年,全國建成充電基礎設施1200萬臺左右,終端用能電氣化水平提高到30%左右。

另據蓋世汽車不完全統計,2024年前5個月,僅充換電領域就發生了8起融資事件,而若聚焦到整個電池產業鏈,則發生了約29起融資,已披露金額超47億元。

在5月,除了蔚來能源,還有一家成立不逾2年,同樣的瞄準充電樁風口的新創公司——電圈新能源獲得了天使輪融資。此外還有聚焦電池相關材料的固理新能源、凱福新能源、宸昌新材料,以及專注於大圓柱電池的雲山動力相繼得到資本青睞。

值得一提的是,這些企業都是最近兩年才成立的新創公司。可見,隨着賽道持續升溫,越來越多“新秀”湧現,也引得一衆產業鏈資本去佈局。

其中,固理新能源此前在天使輪中獲得了由雷軍和光谷軟件董事長李儒雄共同創立的光谷創業咖啡的投資;凱福新能源、宸昌新材料於5月完成的融資中,投資方里都有“國家隊”的身影;而云山動力Pre-A輪融資中也有順爲資本現身。

順爲資本所看中的大圓柱電池賽道,此前由特斯拉率先“帶火”,如今隨着越來越多車企、電池企業爭相佈局,正逐漸從產能籌備邁向大規模量產階段,有望在2024年撬動市場。據了解,寧德時代、億緯鋰能、LG新能源、松下、三星SDI、比克電池、遠景動力等多家企業皆已佈局或規劃大圓柱電池。

資本跟緊智駕“主旋律”

在智能駕駛領域,有主線科技、惠爾智能、超星未來、鑑智機器人、車聯天下、光輪智能、柏川數據、後摩智能、共跡科技等多家企業在5月受資本青睞,涉及L4級自動駕駛技術、智能座艙域控制器、智駕芯片、智能底盤、高精度定位、自動駕駛數據多個等細分領域。

具體來看,聚焦在L4自動駕駛技術,有主線科技和惠爾智能分別獲得數億元股權融資、數千萬元A輪融資。前者主要專注於L4級自動駕駛卡車,聚焦港口和幹線物流兩大場景,現已和一汽解放、中國重汽、徐工、三一重卡、福田汽車、北奔重汽等主流商用車企攜手推出十餘款智能卡車;後者主要打造符合城市場景的無人小車,目前正在加快開拓海外市場,其全球業務在除中國以外的美國、日本、澳洲、歐洲、拉美等地區快速推進。

超星未來和後摩智能主要聚焦在以AI計算芯片爲主的智駕芯片賽道。作爲自動駕駛大腦核心,智駕芯片在這幾年裏表現出了巨大的成長性。

不過,芯片行業燒錢、技術門檻高,週期也長,且經過這幾年白熱化的競爭,產品落地的現實早已擊穿理想的藍圖,智駕芯片市場已經初具分層狀態,頭部玩家的優勢地位非常明顯。隨着競爭加劇,對於本土大算力芯片廠商而言,時間窗口在快速縮小,但誰都想擠進排位賽,資本的支持便顯得愈發重要。

據了解,超星未來此前已發佈“NOVA-ADCU”智能駕駛參考方案,覆蓋高中低階行泊一體。據悉,該公司已經在商用車場景實現落地,預計2024年乘用車也會落地。2024年團隊計劃將芯片與大模型結合,尋找AI PC、具身智能等場景,進一步拓展大模型推理計算的可能。

後摩智能在去年發佈了國內首款存算一體智駕芯片鴻途?H30,最高物理算力256TOPS,典型功耗35W。目前已經與多家行業領先的智能駕駛企業展開合作,加速推進國產大算力智能駕駛芯片的落地應用。

自動駕駛要想實現商業化安全應用,需要大量的數據積累和場景訓練。特別是當前車企爭相加速輕地圖城市NOA落地,形成大量Corner Case 合成數據需求,同時AI與大模型爆發式發展,讓數據逐漸成爲影響模型持續進步迭代的關鍵要素,這也讓投資者的目光不斷投向自動駕駛數據賽道。

在5月就有兩家企業光輪智能和柏川數據獲投。像是光輪智能,成立至今不過一年有餘,卻已經連融四輪,足見投資者對其青睞有加。據介紹,光輪智能致力於爲企業落地AI提供合成數據解決方案,目前正在加速端到端自動駕駛與商業出海,現已簽約多家國內外頭部主機廠、Tier 1、自動駕駛公司等。

而柏川數據則提供從數據採集、清洗、標註、仿真到模型訓練和評測的一站式數據服務,目前已服務超35家行業頭部客戶,包括主機廠、智駕算法、智駕芯片、傳感器公司等。

此外,資本也相對看好UWB車用技術賽道。憑藉定位精度、安全性、穿透性、抗干擾性以及傳輸距離等多方面優勢,UWB技術不僅將在車身域PEPS系統智能化升級上率先落地,還將逐漸成爲自動駕駛在特定場景、特定功能下的關鍵技術支撐。

目前較爲熱門的包括UWB數字鑰匙、UWB座艙雷達、UWB泊車導航等產品,正在很大程度上促進自動駕駛的發展。5月,UWB車用技術解決方案商清研智行完成了由亦莊國投領投的B輪融資,本輪融資將主要用於進一步推動公司在智能網聯領域的技術創新和市場拓展。據悉,清研智行數字鑰匙產品首搭量產於極越07。

其他零部件領域,亦有“着墨”

再將目光投向其他汽車細分領域,從線控底盤、增程動力系統、碳化硅(SiC)功率器件等核心零部件,到汽車出行平台,5月資本也多有着墨。

比如在線控底盤方面,有專注商用車線控底盤的時代電動完成A+輪融資,其表示,當前商用卡車滲透率不及6%,增長速度和產品迭代速度超乎想象,公司即將啓動B輪融資。

還有金麥特,該月完成了超4億元的大額B輪融資,其業務範圍除了線控底盤,還覆蓋了三電系統、電子元件(ADAS、安全系統、傳感器等)、白車身焊裝、熱管理及氫能動力等領域。在線控底盤智能製造領域,金麥特目前已基本實現了國內線控底盤包括伯特利、拓普集團、保隆科技、吉利耀寧、京西重工、拿森、格陸博、凱晟動力、比博斯特、傑鋒、上海時駕等企業的全覆蓋。

又如在SiC功率半導體領域,5月同樣發生了2起融資,涉及北一半導體和昕感科技兩家企業。

新能源汽車市場的蓬勃發展,讓SiC功率器件因卓越的性能和效率,逐漸成爲電動汽車動力系統中的關鍵組件。也因此,SiC正處於一個快速成長和高度競爭的市場,各玩家都在極力追求規模經濟以搶佔市場。當然,這也引得資本持續押注這一風口。

截至目前,全球已有超過10家廠商正在投資建設8英寸SiC晶圓廠,隨着未來市場規模不斷擴大,SiC領域的競爭還將更爲激烈。

時至今日,中國新能源滲透率已突破50%,中國市場帶給全球汽車產業鏈的想象不斷擴容,與此同時,崛起的中國新能源汽車品牌也在加速奔向全球。儘管受全球經濟環境影響,一級市場熱度不似以往,資本的靶向也越來越謹慎與精準,但風口之下,資本仍在湧動。(蓋世汽車 餘有言)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