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康乃德生物(CNTB.US)被困在商业化前夕:创始人离场,股价7天下跌逾30%

康乃德生物(CNTB.US)被困在商業化前夕:創始人離場,股價7天下跌逾30%

智通財經 ·  06/23 19:23

6月21日,康乃德生物(CNTB.US)股價收跌3.95%,這已是其中國創始團隊全面離場的第七個交易日,也是公司股價新一輪下跌行情的第七個交易日。期間公司股價累計跌幅達31.86%。

6月21日,康乃德生物(CNTB.US)股價收跌3.95%,這已是其中國創始團隊全面離場的第七個交易日,也是公司股價新一輪下跌行情的第七個交易日。期間公司股價累計跌幅達31.86%。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6月12日,康乃德生物宣佈其原首席執行官鄭偉、總裁兼董事會主席潘武賓雙雙在6月10日提交辭呈,並在6月12日生效。隨後,公司宣佈任命Barry Quart, Pharm.D擔任CEO兼董事,David Szekeres擔任總裁,Kleanthis G. Xanthopoulos擔任新任董事會主席。至此,原中國創始人兼技術團隊全面退場。

從“市場寵兒”淪落成“被遺忘者”

回顧康乃德的融資史,這家深耕自身免疫疾病的生物技術企業不可謂不受資本熱捧。美股IPO前,康乃德累計完成6輪融資。2019年1月到2020年8月,康乃德相繼完成了5500萬美元的B輪融資和1.15億美元的C輪融資。其中,C輪融資由RA Capital領投,啓明創投跟投,另有禮來亞洲、Boxer Capital等機構參投。

2021年3月,康乃德在納斯達克上市,發行價爲17美元/股,上市首日股價漲幅8.8%,市值近10億美元,並在上市後的第5個月股價來到最高29.27美元,市值來到16.13億美元,就當投資者以爲這將是康乃德股價起點時,殊不知已至終點。

康乃德能在美股順利上市融資,與2019-2021年全球醫藥行業蓬勃發展期不無關係。但在2021年下半年,在聯儲局加息疊加新冠相關需求驟降等外部因素干擾下,全球創新藥融資斷崖式下跌;而在內部因素上,前期因產業投機導致資源過度湧入以及投入產出預期滑落。雙重因素影響下,全球生物醫藥市場投資情緒開始趨向理性保守,泡沫隨之破裂。

由於康乃德彼時尚無商業化產品,產品研發也沒達到關鍵的NDA階段,最終因缺乏造血預期導致估值大幅下降。2021年10月和11月,康乃德生物股價分別下跌34.63%和72.54%。

2022年6月中旬,康乃德收到了納斯達克交易所的退市警告,被告知公司連續30個交易日盤價低於每股1美元,已不符合納斯達克上市規則。

爲保住其在納斯達克的上市地位,康乃德股價在同年8月出現“突擊上漲”,分別在2日、5日、8日和10日的4個交易日內分別收漲16.11%、17.86%、23.48%和16.20%,一舉將公司股價推上1美元。

但此舉更像是一針“腎上腺素”此後康乃德生物股價一直圍繞1美元這條“生死線”徘徊至今。

“IL4R單抗雙子星”走向分水嶺

此次康乃德生物宣佈高管人事變動的原因是“由於公司進入了商業化的準備階段”。

公司剛剛上任的董事會主席Kleanthis G. Xanthopoulos表示,“公司核心產品rademikibart在哮喘和特應性皮炎方面產生了高度差異化的數據,這使得康乃德現已成爲一家後期公司,並進入了商業化準備階段。”

從公司的研發管線來看,其旗下核心產品rademikibart的治療特應性皮炎適應症的中國試驗目前正處於關鍵臨床III期,特應性皮炎全球和哮喘試驗處於II期。另外,康乃德還具備另一核心產品CBP-307,這是一款口服1-磷酸鞘氨醇受體1(S1P1)小分子調節劑,關於潰瘍性腸炎和克羅恩病的兩大臨床研究都還處於II期。

從產品研發進度及時間節點來看,目前康乃德所言的“商業化準備”針對的便是進度最快的rademikibart,也就是此前備受爭議的CBP-201。

據智通財經APP了解,2021年11月18日,康乃德宣佈了CBP-201治療中重度特應性皮炎的全球二期臨床達到主要終點。但由於康乃德當時僅公佈了300mg Q2W組達到顯著差異,但是並沒有披露治療特應性皮炎的關鍵療效指標,即300mg Q4W和150mg Q2W的數據,導致市場對其期望從此前的Me better預期降至Me worse。這也導致康乃德次日股價暴跌57.7%。

實際上,CBP-201作爲一種靶向IL-4Rα的單抗,與康諾亞的CM310有着相同的作用機制。但不管是康乃德的CBP-201,還是康諾亞的CM310,瞄準的都是賽諾菲公司(SNY.O)的度普利尤單抗。

2021年11月29日,也就是康乃德公佈CBP-201臨床結果的11天后,康諾亞CM310用於治療中重度特異性皮炎IIb期臨床數據公佈。數據顯示,高劑量組比例爲73.1%,低劑量組爲70.6%,明顯好於度普利尤單抗,也好於CBP-201。從現在的視角來看,或者正是因爲二者的臨床結果差異導致了兩家公司最終走向分水嶺。

由於臨床結果符合預期,康諾亞加快了CM310的上市進度。今年4月底,康諾其治療季節性過敏性鼻炎的藥品上市許可申請,獲國家藥監局受理。同時,CDE官網公示,司普奇拜單抗注射液擬納入優先審評,針對適應症爲慢性鼻竇炎伴鼻息肉。事實上,自去年年底CM310的特應性皮炎適應症申報上市之後,行業便對於該產品在2024年下半年獲批抱有樂觀預期。

另外,在產銷方面,據悉,康諾亞已擁有18600升的產能,足以支持司普奇拜單抗的商業化生產。2023年數據顯示,康諾亞總僱員數增長46.33%至897人,增幅爲港股創新藥企之首。其年報稱已快速搭建起商業化核心團隊,預計到2024年底規模有望突破250人。

反觀康乃德生物,2023年11月下旬,康乃德生物宣佈出售Rademikibart的國內商業化權益給一家國內廠商,目前公司僅擁有該產品的海外權益。受到出售核心產品CBP-201消息的影響,康乃德生物(CNTB.US)在二級市場遭到重創,單日收跌近40%。

不難看出,康乃德股價在近年層級下跌,反映其實是CBP-201從臨床結果不佳到出售國內商業化權益一連串負面事件帶來的市場情緒變化。

對於目前的康乃德生物來說,公司僅有CBP-201的海外權益,而這幾乎成爲其短期實現商業化的唯一依靠。然而,目前,全球哮喘/COPD藥物市場主要由GSK、阿斯利康和賽諾菲佔據。2019年,GSK針對該領域的產品銷售收入爲85.34億美元,雖略有下滑,但依然佔全球市場的37%,穩坐頭把交椅。阿斯利康和賽諾菲則分別憑藉其哮喘領域的兩款單抗實現了在該領域總銷售收入的增長。而賽諾菲憑藉度普利尤單抗早在2019年便已挺進前三。

如此市場競爭環境,意味着康乃德生物幾乎無法靠自身的力量鋪開Rademikibart的海外銷售,與MNC合作似乎是唯一的道路。此前的業績中,康乃德生物也提到:其尚未進行商業化和分銷能力建設,未來考慮與其他公司合作開發和商業化。

只是除了度普利尤單抗外,阿斯利康、康方生物、荃信生物及恒瑞等多家廠商都在佈局IL-4Rα靶點。

並且進度最快的康諾亞CM310在國內同樣面臨具有先發優勢的度普利尤單抗的競爭壓力,因此憑藉更佳的臨床效果轉向海外市場對於康諾亞來說,同樣是個可選性。屆時,康乃德生物或被競品在海內外兩頭圍堵,生存壓力不可謂不大,而核心產品如此處境,康乃德顯然也難獲市場青睞。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