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对话科陆电子张韶文、高岩辉:储能出海是大势所趋,AI赋能前景可期

對話科陸電子張韶文、高巖輝:儲能出海是大勢所趨,AI賦能前景可期

鈦媒體 ·  06/22 17:19

新型儲能,新能源領域的“新風口”,新型電力系統、能源革命中的關鍵技術。

根據鈦媒體APP的梳理,自2021年7月國家發改委、國家能源局聯合發佈《關於加快推動新型儲能發展的指導意見》起,以鋰電爲主流的新型儲能步入快速發展階段;2022年《“十四五”新型儲能發展實施方案》出臺後,多個省份提出新能源項目上網需配套儲能的要求,產業迎來大爆發,2023年單年新增裝機規模同比增長超260%,今年一季度同比又實現了超過210%的增長。根據國家能源局發佈的數據,“十四五”至今,新增新型儲能裝機直接推動的經濟投資超1千億元,已成爲我國經濟發展“新動能”。

不過,在行業由商業化初期向規模化發展實質性轉變的階段,也出現了“卷產能”“價格戰”等現象,隨着競爭漸趨白熱化,產業鏈價格持續走低,全行業利潤水平也受到影響,並暴露出產能利用率低、同質化程度高等問題。

如何破局成了有志於長遠發展的儲能企業的一大課題,從目前來看,在出海、技術創新、產品創新上下功夫被普遍認爲是穿越週期的“必選動作”

對於儲能中企來說,德國慕尼黑電池儲能展覽會(ees Europe)一直是出海的重要窗口,該展覽會是歐洲最大、國際化程度最高的電池和儲能系統展會之一,每年都會有來自全球各地的企業帶來新的技術、產品和觀點。今年的ees Europe於當地時間6月19日至22日召開,發展迅猛的中國企業備受矚目,鈦媒體APP也與參加ees Europe 2024的上市公司科陸電子進行了對話,內容包括新型儲能企業的出海前景、技術路線選擇、AI賦能等,科陸電子儲能海外業務中心總經理張韶文、儲能海外業務解決方案部總監高巖輝參與了對話

據悉,科陸電子成立於1996年,以標準儀器儀表、智能電錶製造等智能電網業務爲主業,2009年進軍儲能領域,在大儲、工商業、戶儲等多個領域,國內、歐洲、美國等多個市場均有業務佈局。根據該公司2023年業績,儲能業務年營收達到14.3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106.73%,佔到了總營收的34.16%。

對於行業現狀,張韶文稱目前行業處於一個高度內卷的階段,尤其是電芯業務,價格持續走低,多數企業利潤承壓,預計今年下半年也仍會維持一個相對較低的價格,但從今年年底到明年年初,市場價格就很有可能實現穩步回升。但這個過程也是一個洗牌的週期,在今年年底前,可能就會有不少企業出局,而洗牌結束還留在場中的企業,未來也會更加趨向理智

國內市場內卷加劇,儲能行業也紛紛加速出海,科陸電子方面也表示,公司會以更快的速度進行海外佈局,在ees Europe 展會上與SunService EOOD、PAX Solar以及Ktistor Energy簽署了歐洲服務商戰略合作協議,在儲能電站開發、併購、項目EPC建設及儲能系統運維業務等方面進行深入合作。而對於產能出海,公司也已經在討論各種可能性,並已經有了相關規劃

在技術路線方面,根據該公司的介紹,此次在ees Europe 2024發佈的是液冷儲能系統新品Aqua-C2,同時還預告了已在開發的下一代液冷儲能系統新品Aqua-C2.5。據鈦媒體APP了解,在中國科學院工程熱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陳海生等專家有關“2023年中國儲能技術研究進展”的梳理中曾提到,在新型儲能熱管理技術方面,液冷儲能系統正在快速成爲市場的主流技術路線。對此,高巖輝也表示,液冷在溫控一致性方面具有較大優勢,未來無疑會成爲市場主流,但風冷的市場也並不會消失,在一些特定需求、場景中仍有發揮空間。

此外,2023年6月,美的集團成爲科陸電子控股股東,科陸電子方面表示,美的在產業鏈協同、研發支持、智能製造等方面給予了有力支持。而在AI與儲能的融合方面,高巖輝則表示,目前已將溫度控制技術、預判性系統運維作爲兩大研究方向,看好未來AI技術深度賦能儲能行業

以下爲相關對話詳情:

儲能出海加速中,赴美建廠並非第一選擇

鈦媒體App:出海是目前新能源行業的熱詞,不少動力電池、新型儲能企業都在加碼海外業務佈局,您對出海前景有何判斷?

張韶文:公司目前在以更快的速度去進行全球市場佈局,除了繼續深耕美國這一成熟市場外,比如我們也在特拉華州註冊成立了美國分公司,對於其他正在快速發展的市場,包括歐洲、中東非,還有亞太地區的這些國家,我們也會積極地去開拓市場。

但是我們也應該看到,目前中企出海也存在一些風險、阻礙,比如美國新的關稅政策。根據我們的研判,新型儲能的整個產業鏈依然在中國,這是不可改變的事實,但未來全球市場形態的變化也會加速。科陸電子也在進行鍼對性地可行性研究,並積極地去做海外佈局的探索,目前已經跟多個合作伙伴共同研究了在東南亞設立儲能工廠的可行性。同時也在和我們北美的合作伙伴一起去探索,如何更加充分地利用政策,怎樣在集成方面進行更深入的合作等等。

鈦媒體App:剛才提到東南亞市場和產能出海,我們也看到了最近中國光伏在東南亞的工廠因爲美國反規避調查和關稅重啓遭受到衝擊,儲能企業如何看待這個市場的出海前景呢? 

張韶文:對於儲能產業來說,海外建廠這個問題肯定是避不開的。說到光伏,其實儲能現在的發展路徑跟當年的光伏在一定程度上是類似的,只不過儲能的發展速度更快,行業演變速度也會更快。美國對中國光伏東南亞產能的調查和限制,大概率在儲能行業中也會復現,這個事情我們也是有準備的

鈦媒體App:儲能企業會跟光伏企業一樣,集體赴美國本土建廠嗎? 

張韶文:正如剛才提到的,美國今年已經宣佈了將會在2026年對中國儲能加徵關稅,其實原本大部分人都預期其加稅幅度可能會達到50%甚至75%,但最終落地的是25%,而且是到2026年生效,從加稅的步伐來看,說明美國目前沒有辦法解決自身缺乏上游製造業產能供應的問題,只有當他真正完成了產業鏈轉移,他才有底氣對中國的產業鏈Say No,否則他的舉措肯定會相對保守一些,或者說,這些舉措更多是爲了打散美國以外的產能,讓這些產能逐漸向美國遷移。

目前,中資企業向外走的產能,動力電池會多一些,儲能電池整體上出海的產能還相對有限,在這個領域世界各國對中國產業鏈的依賴度還是比較高的。我們認爲,在儲能行業產能的外遷第一步中,走到美國本土的大概率只是少數,因爲當地的生產成本居高不下,會極大地限制產業的發展。當然,公司也並不排除未來到美國建廠的可能性,但這肯定是要晚於在其他地區建廠的計劃

鈦媒體App:您認爲今後幾年內,海外會有一個新的儲能藍海市場迎來爆發嗎? 

張韶文:會有的,根據我們目前的判斷,未來北美市場依然會保持一個較快的增長速度,而歐洲區域的複合增長率還將會超過北美,因爲歐洲儲能此前的整體發展趨勢是相對遲緩的,但是今年可以明顯看到,無論是政策補貼還是市場表現,歐洲儲能大有揚眉吐氣之勢,尤其是南歐,這個地區光照條件非常好,建設的光伏地面電站也很多,儲能的商機在快速增長。另外,從全球範圍內來看,得益於光伏發電度電成本的持續下降和生命週期的拉長,給了新能源也包括儲能更大的發展空間。在東南亞、中東非,也就是很多“一帶一路”沿線國家中,我們也可以很明顯的看到,新能源發電的增長正在帶動儲能的增長。總體來說,我們認爲美洲依然會是全球的一個大市場,但歐洲、“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複合增長率將很有可能實現“逆襲”。

液冷技術是未來主流,風冷也仍有發揮空間

鈦媒體App:在技術路線方面,我們注意到科陸電子在本次慕尼黑展上發佈的核心產品,包括下一代新品的預告都是液冷路線,公司會all in液冷嗎?液冷技術相比風冷技術,最核心的優勢在哪裏? 

高巖輝:液冷最核心的優勢就在於系統溫度控制的一致性上,這方面相較於風冷會有比較可觀的提升。也正是由於這一優勢,液冷技術能讓儲能產品的可充電量、可放電量都有所提升,因爲電池的溫控一致性好,其“短板效應”就會得到減緩,所以說,液冷技術對於產品性能是有提升的。我們也認爲,未來大部分大型地面電站的儲能都會選擇液冷技術,這個場景的風冷確實會逐步被液冷所取代,但這並不代表風冷會在未來完全失去市場,對於一些低倍率的產品來說,風冷仍有自身的優勢,比如像非洲地區或其他地區,對於長時儲能有比較高的要求的話,就需要使用風冷產品,因爲風冷的輔助功耗非常低,在大部分情況下空調甚至都不一定要需要運作。總體來說,我們認爲在未來的市場中,液冷會佔大頭,但風冷也仍然有自己的空間。在科陸電子的規劃中,液冷產品是發展的核心,但公司原有的、穩定的風冷產品,未來也會持續存在。

鈦媒體App:風冷、液冷各自還有哪些技術迭代方向? 

高巖輝:對於液冷產品,我們會持續地進行迭代,尤其是跟隨市場的變化、客戶的需求去做一些深層次的技術迭代。比如說,我們未來做AC系統,那就會考慮把電池系統、PCS系統都用同樣的水冷技術實現供冷,也就是我們所說的“供液技術”,這都是未來液冷技術的迭代方向。風冷方向,我們還是會保持現有的產品平台,但會在細節層面進行一些新的開發。

AI賦能溫控技術、預判性系統運維

鈦媒體App:這一輪可能的AI技術革命,對儲能行業能起到多大作用?公司是否期望或正在研究通過AI解決一些以往難以解決的問題呢? 

高巖輝:在生產層面,很多製造業企業已經在使用AI技術了,比如我們在做產品檢測或測試時也已經用到了。

但目前我們更關注的是AI對應用層面的賦能,目前在研究的方向主要有兩個:一個是溫控技術方面。具體來說,儲能的溫控系統需要採集不同的溫度點來進行計算,然後才能實現對溫度的控制。我們目前正在研究如何通過AI來更好地實現溫度控制

第二個在系統級別的運維方面的應用。舉個例子,以往我們運維繫統的工作,更多是在產品出現故障,或者某個電池包、電池架出現故障後,去識別故障,然後再進行維護。有了AI技術的加入後,未來就可以實現在出現故障之前,根據歷史運行數據,去提前預判出未來可能出現故障的概率和節點,進而通過提前干預,來減少出現故障的可能性,或者識別後進行前置處理,在故障發生前進行維護或替換相應的部件。我們也認爲,通過AI來實現“提前性預判運維”,能讓整個儲能電站的運行效率、可用率都得到極大的提升。(本文首發鈦媒體APP,作者|胡珈萌,編輯|劉洋雪

更多宏觀研究乾貨,請關注鈦媒體國際智庫公衆號: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