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硬件搭上AI,字节美团相中万亿新赛道

硬件搭上AI,字節美團相中萬億新賽道

TechWeb ·  06/21 09:41

“AI+硬件”,正成爲互聯網大廠探索AI的新方向。

Tech星球獨家獲悉,字節旗下的PICO從去年下半年開始在研發多個穿戴設備,包括耳機和音響,這些設備也將搭載AI,通過中國專利信息網上可查詢到這兩款硬件設備。

一位接近字節跳動的人士則向Tech星球透露,PICO沒有做AI耳機和音箱的計劃和方案。相關音箱專利是公司內部技術創新比賽的一個參賽項目,沒有投入實際生產。

但字節豆包團隊有一些基於大模型軟硬件結合的探索,目前還在初期。Tech星球了解到,字節豆包團隊的大模型軟硬件結合已經逐步在學習機、機器狗、機器人等硬件設備上有所應用。

除字節外,Tech星球還獨家獲悉,美團也在探索AI和硬件結合的可能性,正在研發一款名爲“俏魚”的AI業務,並和兒童穿戴設備廠商“小天才”達成合作,其自研的“俏魚樂伴”的AI語音互動式APP將搭載在小天才Z10手錶上。

實際上,入局“AI+硬件”的互聯網平台玩家不在少數。去年5月,百度旗下的小度推出首款AI學習手機“青禾”,時隔一年後,小度又推出全新一代學習機產品Z30,這是全球首款基於文心大模型能力的學習機。近期,在2024訊飛耳機新品發佈會上,科大訊飛也推出iFLYBUDS Pro2、iFLYBUDS 2以及viaim Kit 2等三款AI耳機,加碼AI辦公。

互聯網平台已通過各種方式入局“AI+硬件”,如果說2023年是ChatGPT等AI軟件的元年,那麼2024年或將迎來“AI+硬件”的爆發。

大廠押注“AI+硬件”

就在國內如火如荼的AI創業浪潮中,部分嗅覺敏銳的玩家,已經開始關注“AI+硬件”方向,並視其爲一個新的商機。

互聯網大廠中率先做“AI+硬件”的是百度。2023年5月,百度發佈小度青禾學習手機,相當於同時擁有手機、詞典筆、電話手錶、翻譯機、聽力寶、單詞卡6大產品功能,目前已衍生出V20、W30等款式。

頗爲意外的是,其AI學習手機的銷量並不差,小度京東自營旗艦店的一款標價699元的V20學習手機,已經售出1萬多份,另據京東發佈的最新數據顯示,今年618開門紅28小時內,小度青禾品牌成交量排名學習手機TOP1。

big

圖注:百度AI學習手機宣傳圖。

距離青禾學習手機發布後的一年,百度推出了AI大屏硬件,在上個月發佈了小度學習機Z30,類似於平板電腦,這也是首款百度文心大模型學習機。根據2024年Q1數據統計,小度學習累計用戶數超200萬,其中每日使用用戶佔比高達50%,這些用戶平均每人每天使用時長超100分鐘。

美團同樣選擇在教育硬件領域發力,但並不像百度那樣親自下場做硬件,而是推出了搭載在穿戴設備上的人工智能語音互動式應用“俏魚樂伴”,目前,已搭載在小天才Z10手錶上。

big

圖注:搭載在小天才手錶上的美團“俏魚樂伴”。

一位經銷商向Tech星球透露,俏魚樂伴應該是在今年5月上線小天才應用商店,用於滿足孩子的陪伴和學習需求,促進孩子的創造力和知識儲備。孩子可以選擇其中的AI夥伴,並和他們聊歷史、自然、詩詞等。

字節則是選擇自研和合作的方式探索AI+硬件。Tech星球了解到,字節在去年下半年開始,在耳機和音響上有所研發,並嘗試搭載AI。其中,頸掛式音響的發明人黃嚴,爲字節視覺服務平台的負責人之一,在AIGC服務、LLM大模型等領域有着豐富的經歷。

big

圖注:專利信息來自企查查。

此外,Tech星球還發現,字節正在招聘ID設計師,負責智能設備的工業設計,其中提到了孵化成果推動落地,團隊位於深圳。

今年5月,字節在AI+硬件方向有新的進展。36氪報道,字節以約5000萬美元收購耳機制造商Oladance,團隊正在融合進字節體系。有媒體表示,字節此舉是因爲字節管理層看到了可穿戴設備成爲AIGC服務平台的潛力。

緊接着,對於近期有關字節做AI硬件的消息,字節官方也對外做出回應,豆包業務正在探索與智能可穿戴設備相結合,爲用戶提供更自然和便捷的交互體驗。

Tech星球了解到,字節的豆包大模型從今年上半年開始,陸續與多個硬件廠商進行合作,並將豆包能力開放給各種硬件廠商,在今年5月的火山引擎FORCE原動力大會上,就對外展示了3款AI硬件的合作產品,包括蔚藍機器狗、聽力熊學習機,以及一款學習機器人。

big

圖注:2024年火山引擎FORCE原動力大會上,展示了3款豆包大模型與硬件廠商合作的AI硬件。

而有些互聯網大廠雖然做AI+硬件的相關信息,但也做了相應的投資。在5月底,阿里巴巴花費近2億元投資了浙江精準學公司,將用於產品的研發和推廣。該公司研發的首個原生代AI輔學機Bong系列,將於6月正式發佈。

角逐萬億市場

無論是市場規模還是用戶需求,“AI+硬件”具有廣闊前景,這也是互聯網平台下場佈局AI硬件的重要原因。

據中商產業研究院分析師預測,2023年中國智能硬件市場規模將達到14031億元,2024年將達15033億元。

從需求層面看,消費者對於智能化、便捷化的生活和工作需求不斷增長。AI賦能的硬件產品,如智能家居設備、智能穿戴設備和智能辦公設備等,能夠極大地提升人們的生活質量和工作效率,滿足了人們對於高品質生活的追求。

特別是今年年初,在蘋果、三星、VIVO等手機廠商開始提出AI手機的概念後,AI手機被不少消費者所關注。

互聯網平台也開始與這些硬件廠商進行合作,試圖搭上這股東風。譬如,阿里雲和VIVO進行AI方面的合作,小米、榮耀、OPPO、VIVO等廠商則紛紛接入百度的文心大模型API,爲用戶打造AI落地的應用場景。

市場研究機構IDC的預測,預計2024年全球AI手機的出貨量將達到1.7億部,佔智能手機總出貨量的15%左右,旗艦手機型號預計將成爲推動AI手機市場增長的主要力量。

特別是在國內市場,隨着AI技術和用戶使用場景的快速更新,預計從2024年開始,新一代AI手機的市場份額將迅速擴大。具體來看,2024年中國市場的AI手機出貨量預計爲3700萬臺,而到2027年,這一數字預計將飆升至1.5億臺,市場份額有望超過50%。

除了手機外,PC、穿戴設備等也開始主動擁抱AI,在與互聯網平台的大模型合作的同時,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

今年“618”,AI硬件已然成爲數碼3C類產品裏的全新賽道。以京東平台爲例,其在“618”期間公佈了12個AI品類,同時還喊出了在“618”期間促使超300萬用戶更換新 AI 設備的口號。

據該平台的數據,今年“618”期間,京東有超過六成的消費者表明已經或者有意願嘗試新的AI產品,以AI電腦、AI手機作爲代表的AI 硬件品類,在“618”開門紅的28小時內,成交額同比增長超過200%。

互聯網大廠能否做好“AI+硬件”

可以發現,互聯網平台做“AI+硬件”分爲兩批,一批爲親自下場做AI硬件,有自研的大模型和硬件團隊,另外一批,則是與硬件廠商合作,搭載適配這些硬件的AI應用。

但從目前的情況看,互聯網大廠想從“AI+硬件”市場中分得一杯羹,也並非易事。

對於親自下場做AI硬件的互聯網平台,不同於在軟件開發上的得心應手,做硬件對於互聯網平台而言並不佔優勢。

譬如,字節在2019年收購錘子科技部分專利使用權後,用於探索教育領域相關業務,並推出點讀筆、大力智能等硬件產品,但成績並不理想。Tech星球了解到,其自營店現已關閉,目前市面上大力智能燈已經由一家名爲廣州浩必然商貿有限公司的第三方進行銷售。

此外,字節內部的一些小團隊也曾探索過其他的硬件設備,如旗下稀土掘金銷售的無線充電座、在抖音店鋪內,但僅銷售了一款。

而像騰訊前後做了微信耳機、QQ音樂音響、小Q機器人等,還有後來由騰訊控股的買賣寶推出大Q手機,搭載着騰訊微雲、QQ桌面等產品,但慢慢都悄無聲息。阿里旗下的阿里雲手機、天貓魔盒等硬件,也一直不慍不火。

更早的如360公司,很早就涉足硬件,曾經一度推出了360特供機與小米PK,還有隨身Wifi、路由器、智鍵、家庭衛士、兒童衛士、防丟衛士等等,但都以折戟收場。

一位行業人告訴Tech星球,開發一款成功的硬件產品需要長時間的研發和大量資金投入。從設計、原型製作、測試到量產,每個階段都可能面臨技術難題和延誤。互聯網平台習慣了快速迭代的軟件開發模式,可能難以適應硬件研發的長週期和高風險。

而對於那些與硬件廠商合作的互聯網平台而言,雖然不會承擔做AI硬件設備失敗的風險。但搭載在硬件設備上的AI應用,其可替代性很強,如果沒能形成用戶規模和差異化,很難在當下如火如荼的“AI+硬件”的浪潮中立足。

IDC中國副總裁王吉平認爲,未來AI終端的配套應用軟件也需要進一步提升,“我們需要更多的應用,且有更突出表現的,才能去徹底地顛覆這個市場。”

看似美好的“AI+硬件”,對於互聯網大廠來說,仍有很長的路要走。(陳橋輝)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