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如何做好数字金融“大文章”?陆家嘴论坛大咖热议金融创新与监管的平衡之道

如何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陸家嘴論壇大咖熱議金融創新與監管的平衡之道

財聯社 ·  06/20 22:27

①在面臨數字金融創新和監管之間的平衡問題時,業內認爲,數字金融框架下,平衡金融、創新和監管的關係是一個動態過程。 ②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立足建設金融強國的戰略高度,要求金融機構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具體該怎麼落實?

財聯社6月20日訊 (記者 曹韻儀)金融的創新與治理是長期備受關注的話題,數字金融的發展又給創新和監管之間的平衡提出新的挑戰。在數字金融強國的建設背景下,如何同時抓好提質增效和防控風險的目標?應如何完善常態化監管框架,我國發展監管科技存在哪些難點?

今日,在“2024陸家嘴論壇”的“全體大會七:數字金融創新與治理”上,多位來自金融機構的高管表示,數字化轉型是金融模式的系統性變革,應發展數字普惠金融,用數字技術爲群衆提供可負擔、更高效、更安全的金融服務。在面臨數字金融創新和監管之間的平衡問題時,業內認爲,數字金融框架下,平衡金融、創新和監管的關係是一個動態過程。

用數字技術重塑金融機構的服務

中央金融工作會議立足建設金融強國的戰略高度,要求金融機構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具體該怎麼落實?

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趙鵬提出要把握數字金融發展的原點、數字保險創新的重點和數字金融治理的難點。他指出,就保險供給側來說,就是要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爲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險保障。而在保險創新方面,把用科技降低經濟社會的總體風險水平作爲數字化轉型的重中之重。

中國出口信用保險公司董事長宋曙光表示,當前,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新技術加速演進,數據逐漸成爲經濟社會發展的關鍵驅動力。數字經濟的快速發展對金融資源的配置方法和效率,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

對於金融機構而言,宋曙光認爲,首先要充分挖掘數據要素價值,實現數據資源向數據資產的躍升。二是運用數字技術、推進數字思維改革和重塑金融服務全流程,同時加快建立適應技術進步快速創新的體制機制,創新才能行穩致遠。

上海浦東發展銀行董事長張爲忠指出,中國數據生產的總量已經達到了32ZB,總算力在全球排第二位,說明近幾年數字經濟的技術發展非常快。他認爲數據金融在內部機理上改變金融機構的服務方式和業務流程,更重要的是將來會高效地改變金融的運營方式,比如應運而生的科技企業信用貸款產品,通過專利轉化、知識產權的價值評估等數據體系模型,重構客戶的信用體系,改寫信用授信模式。

數字金融治理的難點與挑戰

在面臨數字治理的挑戰時,趙鵬表示,數字金融在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確實不可避免也帶來了挑戰。就保險而言,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如何保障公平性的問題。傳統保險經營的原則是大數法則,但是進入數字化時代,可以採取更精準、個性化的定價。“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個性化的保險定價,可能導致部分弱勢群體像老年人、殘疾人保費過高,可能無法通過保險進行風險轉移,從而造成新的風險排斥。”

趙鵬指出,既要充分運用數字技術提升服務效率,也要防範技術不當應用影響社會公平。尤其避免大數據以及算法的歧視,造成弱勢群體因金融排斥難以滿足金融需求,通過數字普惠金融促進金融資源有效配置。

Z/Yen集團首席執行官Mike WARDLE指出,對於監管而言,最大的挑戰就是和市場主體的對話,如果監管無法得知市場主體的最新動態和風險,則難以制定框架。

張爲忠則提出,要平衡金融、創新和監管的關係,這是一個動態的過程。“監管一定要對創新抱有支持、包容的態度,在鼓勵創新的同時確定創新相關的準則標準。這是一個動態過程。往往談創新談得多,但不可能每個監管都在創新之前頒發,因此是不斷完善規範的過程。”張爲忠認爲,此外,在消費者和金融機構之間,也需要監管保障消費者的權益,在運用大數據提速的同時,保護用戶的隱私。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