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贾乃亮成「带货一哥」,但遥望科技只是赔钱赚吆喝?

賈乃亮成「帶貨一哥」,但遙望科技只是賠錢賺吆喝?

投資界 ·  06/20 20:40

號稱“直播電商*股”的 遙望科技 ,在更名後*個完整年度,交上了一份10.5億元虧損的答卷。

5月26日,深交所對遙望科技下發2023年年報問詢函,針對公司淨利潤大額虧損,經營活動現金流發生大額流出, 互聯網 廣告業務毛利率同比下滑嚴重,是否存在通過虛增應收賬款掩蓋虛增收入或向關聯方輸送利益等情況發出八連問。

而在剛結束的618大促中,遙望科技明星主播賈乃亮以一場GMV超4.25億的成績打破多個國際美妝大牌的歷史直播記錄,成爲今年618抖音美妝銷售額最高的單場直播。據新抖數據平台顯示,賈乃亮618累計直播GMV超過11億元,單場平均GMV破億。據飛瓜數據透露,在5月帶貨達人榜中,賈乃亮以7.07億元銷售額排名榜首,成爲抖音新“帶貨一哥”。

即便如此,賈乃亮也沒能拯救遙望科技的股價和業績。過去的一年裏,遙望科技跌幅近50%,近期收盤價較近年來的股價高位下跌超八成。

在2023年年報中,遙望科技直播帶貨佣金毛利率甚至跌至-0.38%。去年,遙望科技向抖音投流金額達到23.04億元,佔年度採購總額比例爲53.87%。在淨虧損10.5億的局面之下,23億的投流似乎也挽救不了公司的盈利能力,如火如荼的直播帶貨業務更像是賠本賺吆喝。

遙望科技顯然也意識到了危機,在近年來積極探索第二曲線,目前已開啓酒水、珠寶等垂類直播間以及線下實體空間,自主研發直播全流程數字化平台“遙望雲”,在供應鏈、AI等領域投入大量資源。

在直播電商生意越來越難做,主營業務利潤承壓的情況下,遙望科技耗費巨資開拓第二增長曲線,是否能獲得預期增益,似乎需要打個問號。

01 遙望科技,爲何巨虧?

遙望科技的前身是A股市場女鞋*股“星期六”,2019年,星期六鞋業以17.7億的價格收購了彼時主營互聯網廣告分發等業務的遙望網絡,並逐步剝離鞋業業務向互聯網、電商等領域轉型,並在2022年正式更名爲遙望科技。

轉型後的遙望科技數字營銷業務佔比超過91%。數字營銷業務包含互聯網廣告投放、互聯網廣告代理、社交電商服務業務,簡單來說就是廣告+直播電商。

過去一年來,遙望科技頻遭問詢。今年1月份、2月份,去年12月份,公司都公告收到過監管函、警示函。

譬如,今年2月2日,遙望科技就在收到深交所監管函後延期回覆至2月23日。四天後,深交所發佈對遙望科技及相關當事人給予通報批評處分的決定,公司及相關當事人所涉違規行爲包括,2021年至2022年期間公司存貨賬面值與實際不符、2019年至2020年期間部分收入確認不恰當、虛增收入、利潤和應收賬款回款。

5月26日,深交所對遙望科技下發2023年年報問詢函,並要求公司於5月31日前進行回覆。

一個多月前,遙望科技發佈2023年度業績公告。年報顯示,報告期內實現營業收入47.77億元,同比增長22.48%;歸屬股東淨利潤-10.49億元。

營業收入大幅增長,淨利潤卻大額虧損,這份負分答卷,收到了來自深交所的“靈魂拷問”:具體針對公司淨利潤大額虧損,經營活動現金流發生大額流出,互聯網廣告業務毛利率同比下滑嚴重,是否存在通過虛增應收賬款掩蓋虛增收入或向關聯方輸送利益等情況。

圖/遙望科技公告截圖

在年報問詢函回覆兩度延期後,遙望科技於6月17日晚間進行了回覆。其回應稱,公司2023年業務規模和營業收入增長,但由於對消費環境和市場環境判斷過於樂觀和在業務擴張過程中效率有所下降,加上計提的各項資產減值導致公司淨利潤大額虧損,業績變動符合行業環境變化與自身經營業務開展情況,具備合理性。

事實上,作爲國內頭部MCN機構,擁有着衆多明星主播的遙望科技,已連續虧損三年。2021年、2022年分別虧損7億元、2.65億元。2023年,遙望科技營收達到47.77億元,同比增長22.48%,但淨利潤卻錄得-10.5億元,同比下降299.33%。

在直播行業鼎盛時期,遙望科技曾有超過六成收入都來自社交電商服務,毛利率約25%。2023年,遙望科技直播佣金收入同比下滑24.19%,但佔比仍然達到36%以上。不過,毛利率卻大幅縮水22.61%,跌至-0.38%,,帶動整個數字營銷業務毛利率大跌超過15%。可以說,是播一場虧一場的賠本賺吆喝。

在2021年年報中,遙望科技披露社交電商服務收入主要來自直播帶貨的商品佣金。對於毛利率爲負,遙望科技對此表示,爲搶佔抖音市場而降低社交電商推廣服務費,即商品佣金率,同時,簽約多位明星藝人採用的利潤分成模式,又極大地拉高業務成本。

更重要的是,當前的直播平台,流量成本較高。2023年,遙望科技在抖音投流23億,同比上漲135%,佔公司年度採購總額比例高達53.87%,佔公司總營收的比例接近50%。投入巨大,佣金降低,行業競爭激烈,直播營業額的光鮮數據之下,盈利變得越來越困難。

02 遙望科技的直播帶貨故事,爲何不香了?

6月13日,遙望科技發佈的“618消費報告”,明星直播間仍是*賣點。

明星主播賈乃亮以一場GMV超4.25億的成績表現亮眼,開播三小時破億,單日完成去年618全週期雙倍銷售額,成爲當日帶貨總榜排位*,同時打破多個國際美妝大牌的歷史直播記錄。

在直播電商領域,遙望科技這幾年一直被認爲善於抓熱點、利用明星效應造勢。據公開資料顯示,目前遙望科技已與60多位明星簽約合作直播,其中不乏賈乃亮、張柏芝、趙雅芝、王耀慶、王祖藍等熟面孔。

如火如荼的明星直播帶貨看似熱鬧,但實則卻充滿焦慮。

首先,直播帶貨本身的毛利率很低,而明星模式更導致直播成本高昂。一場明星直播下來,除了需要支付給明星的代言費、坑位費和分成等費用外,還需要支付直播人員、設備、場地等相關費用,再加上巨額投流推廣費用,落到平台本身的利潤少之又少。

據娛樂資本論報道,2023 年,賈乃亮和遙望科技的分成比例是八二分,看起來熱鬧的平台賣貨,卻充滿着爲明星做嫁衣的意味。

採取明星直播矩陣的策略,必然是需要燒錢的。早在2020年,遙望科技總裁方劍就在多個公開場合表示,“如果你不攜巨資就不要進場了”、“前期可以先虧,到了一定高度自然盈利”。

的確,這樣的策略曾帶領遙望有過高光時刻——在直播帶貨上半場,相比於素人主播,明星自帶流量,粉絲粘性更高、信任感更強。

然而隨着直播帶貨熱潮褪去,用戶趨於理性,市場走向成熟時,明星效應正在逐步降低,消費者更願意爲質量和性價比買單,明星的人氣、流量所能發揮的作用變得越來越有限。

另一方面,一場直播是否成功也取決於主播、內容、情景設計等多個方面。一味靠明星流量和噱頭吆喝,消費者必然會審美疲勞。

譬如,去年6月遙望科技拿下了球王梅西的直播首秀。在梅西中國行中,梅西做客遙望主播李宣卓淘寶直播間,直播中梅西頭上的廣告輪番變動引起不少網友吐槽“爲博流量無下限”。

除此之外,像賈乃亮這樣帶貨能力強的明星主播畢竟是少數,更多明星主播的業務能力甚至比不上素人,但平台方卻要爲此支出高昂的成本。

明星帶貨已經過了*時期,而遙望科技必須講出新的故事。

03 直播帶貨生意難做,遙望第二曲線能救主嗎?

當超級主播、明星主播的光環褪去,用戶消費趨於理性,直播帶貨還有新的機會嗎?

據艾瑞諮詢《2023年中國直播電商行業研究報告》顯示,2023年中國直播電商成交額爲4.9萬億,增速達到35%。儘管相較於行業發展初期增速有所放緩,但仍舊展現出了穩健的增長態勢。

圖/艾瑞諮詢

根據預計,2024-2026年中國直播電商市場規模的年複合增長率(CAGR)爲18.0%,行業未來將呈現平穩增長趨勢並步入精細化發展階段。

也就是說,機會是有的,但市場競爭會越來越激烈,直播電商行業的洗牌時刻來臨。

面對成本高企的直播帶貨模式,不少店家不願意付更高的佣金,從而轉向店播。甚至爲追求“0佣金”,*程度地降低商品成本,讓利給消費者。例如京東平台直接採取採銷直播的模式,爲直播行業打開新的角度。

市場變了,遙望的生意也沒那麼好做。主營直播業務進入瓶頸期,遙望科技亟需尋覓第二曲線。

據公開資料顯示,遙望科技在供應鏈、AI等領域投入大量資源。目前已開啓酒水、珠寶等垂類直播間及其線下實體空間,自主研發了直播全流程數字化平台“遙望雲”,深耕SaaS業務,並相繼打造了遙望X27主題公園、遙望天門直播運營基地、中國鞋都(溫州)數字化生態產業鏈基地等多產業帶基地。

去年12月,“遙望 X27主題公園”在杭州臨平正式開業,對此,遙望科技將其視爲打開公司未來第二增長曲線的重點項目。預估其正式營運後首年可實現銷售規模300億至350億元。

值得關注的是,今年2月初,遙望科技對外解釋業績虧損原因時明確表示,遙望X27主題公園爲“拖累短期業績的一大原因”,X27項目的推進讓營業成本增加1.4-1.66億元。

除此之外,去年11月,遙望科技在互動平台表示,公司的小程序短劇平台正在試運營。

可以看到的是,遙望科技的新業務所涉獵門類廣泛,並處於前期投資階段,是否具備可持續的盈利能力尚未可知。對其來講,現階段的探索更像是摸盲盒,是尋覓第二曲線還是拖累基本盤,在巨大的資金投入和較長的時間驗證之間,遙望科技需要找到一個平衡。

然而,資本市場似乎沒有多少耐心了。股價上,遙望科技從去年5月後幾乎持續下跌,今年春節前夕創下4.80元/股的長期低點,不到一年時間,公司股價較去年5月初高點23.40元/股縮水近80%,如果對比2020年的歷史高點,幾乎只剩當時的一成。

究竟能否靠第二曲線扭轉乾坤、走出虧損的泥潭,遙望科技需要儘快證明自己。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