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市值登顶全球第一,英伟达“三级跳”背后是非理性狂热?

市值登頂全球第一,英偉達“三級跳”背後是非理性狂熱?

智通財經 ·  06/20 23:43

來源:智通財經

突破3萬億市值躍升全球首位,英偉達又掀唱好狂潮?              

儘管高管屢次減持,$英偉達 (NVDA.US)$股價卻於近日再創新高,於6月18日美股收盤時市值達到3.34萬億美元,超越微軟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企業。

自2023年5月市值達到1萬億美元以來,英偉達股價“三級跳”僅僅花了約一年時間。就在今年初,市場曾質疑英偉達高居不下的估值是否存在泡沫,但截至目前,已有分析師給出了更宏偉的目標,預計公司市值明年可能攀升至近5萬億美元。

儘管今年以來英偉達內部人士持續拋售股票,但減持並未對公司股價造成下行壓力。根據Washington Service彙編的統計數據,今年英偉達高管以及董事成員已經拋售大約77萬股英偉達股票,價值超過7億美元(不包括該公司6月10日以1拆10比例股票分拆帶來的影響)。自5月發佈Q1業績後,已有超過三分之一的英偉達內部人士選擇出售股票。

截至目前,英偉達的市盈率達78倍,遠超緊跟其後的微軟(38.5倍)與蘋果(32.6倍)。在又一次創下新紀錄之後,英偉達如今的估值是否已經“過熱”?

Q1業績超預期 連續三季度營收大增超200%

受益於AI“軍備競賽”帶來的對數據中心服務器AI加速器芯片的強勁需求,英偉達Q1業績繼續大超市場預期。

2024年第一季度,英偉達實現了260億美元的營收,同比增長262%,淨利潤爲148.1億美元,同比增長628%。這是英偉達連續第三個季度營收同比增速超過200%,其中,數據中心業務營收爲226億美元,同比增長427%,環比增長23%,成爲本次增長的主要貢獻部分。

對於一季度業績表現,英偉達財務總監表示,各種細分領域客戶的需求都十分強勁,尤其是企業和消費互聯網公司的需求,以及大型雲服務商在部署和提升其基礎設施的同時帶來了收入增加。

在目前上市的產品中,Hopper架構GPU(例如H100)是推動公司一季度業績增長的主力產品,如Meta推出的Llama 3開源大模型就使用了近2.4萬塊H100GPU;H200則在H100的基礎上進行了升級,內存帶寬提高了1.4倍,內存容量提高了1.8倍,還提高了處理生成式AI任務的能力。公司方面透露,目前H100 GPU供應情況有所改善,但仍然短缺;去年11月發佈的H200正在全力出貨,預計將於2024年Q2上市。

在AI行業生態方面,近期英偉達發佈了NVIDIA NIM雲原生微服務,開發者可下載NVIDIA NIM,將AI模型部署在雲、數據中心或工作站上,並構建多種生成式AI應用。英偉達還透露,包括Cadence、Cloudera、Cohesity、DataStax、NetApp、Scale AI和新思科技等在內的近200家技術合作夥伴正在將NIM集成到他們的平台中,以加快生成式AI的部署。

值得一提的是,英偉達在AI應用下游領域中似乎特別重視醫療生物行業,不僅NIM可支持包括手術規劃、數字助理、藥物發現和臨床試驗優化等在內的多款AI應用,近幾年也另外出手投資了多家專注於AI製藥、基因編輯、精準醫療等領域的公司。

展望未來,英偉達正計劃推出新一代AI芯片與超級計算平台Blackwell系列。據悉,英偉達的第一款Blackwell芯片名爲GB200,是目前“全球最強大的芯片”,現已全面投產,今年第二季度有望出貨,三季度增產,四季度正式投放到數據中心,預計在今年錄得收入顯著增長。

英偉達下一代架構的命名爲Rubin,下一代CPU則名爲“Vera”。基於Rubin架構的產品預計會在2025年第四季度至2026年第一季度之間到來,傳聞採用台積電(TSMC)3nm工藝製造,與B100使用了CoWoS-L封裝,應該是首批搭載HBM4的產品之一。與“兩年一更新”的業界慣例不同,英偉達將以“一年一更新”的快節奏產品迭代跟上市場需求的變化。

市場一片“唱好”背後,中國市場仍面臨風險?

在業績與股價雙雙狂飆猛進的同時,英偉達的市場份額也持續上升。據市場研究機構Jon Peddie Research的最新報告顯示,2024年一季度全球獨立顯卡(AIB)出貨量爲870萬臺,較上季度的950萬臺下降了7.9%,同比增長39.2%。其中,英偉達的份額進一步提升到了88%,AMD的份額減少了7個百分點降至12%,英特爾的份額不足1%。

儘管英偉達的股價已經連續上漲一年多,且在過去一年裏飆升超過200%,但大部分研究機構仍認爲公司的上漲行情並未結束。如Rosenblatt Securities分析師Hans Mosesmann將這家芯片製造商的目標價從140美元上調至200美元的高點,美國銀行則在6月5日發佈的一份報告中重申了對英偉達股票的“買入”評級,表示由黃仁勳領導的公司仍然是IT行業的首選,併爲英偉達設定了12個月內高達150美元的目標價;Susquehanna同樣將公司目標價從145美元上調至160美元,表示儘管公司估值遠高於同行,但依然合理,因爲英偉達可以抓住蓬勃發展的AI終端市場重大機遇。

此外,前世界首富埃隆·馬斯克也對英偉達的AI芯片讚許有加,此前在特斯拉的2024年Q1業績說明會上,馬斯克宣佈,計劃於年內將公司H100(英偉達旗艦AI芯片)的活躍數量從35,000提升至85,000,並在今年投入高達100億美元用於AI的聯合訓練與推理工作。不僅特斯拉需要大量英偉達GPU用於自動駕駛的AI訓練和工作負載,X公司亦需要部署H100 GPU集群用於建設“算力超級工廠”。此前,馬斯克曾透露,訓練Grok 2模型大約需要2萬個英偉達H100 GPU,而訓練下一代模型以及更高版本則會需要10萬個英偉達H100芯片。

然而,市場上同樣不乏警惕AI浪潮泡沫的聲音。如橡樹資本(Oaktree Capital)聯合創始人霍華德·馬克斯近期就在接受採訪時表示,目前市場表現出一種非常生猛的野性(人工智能AI),這種野性佔據了上風,使市場脫離了經濟基本面。如果情緒佔主導,且現實世界出現積極變化,而積極變化又沒有達投資者預期,股市甚至有可能下跌。以人工智能爲例,如果過度炒作,對英偉達期望過高,未達預期就可能導致幻滅和失望。

至於此前市場擔憂的英偉達中國市場份額面臨下滑危機,英偉達的應對措施是向中國市場提供數款新型人工智能(AI)芯片樣品,其包含最新的大部分AI功能,但計算能力有所削減,以符合出口管制規定。目前該產品能否獲得中國買家認可尚屬未知。此前,英偉達高管在業績會上承認,今年Q1公司在中國的銷售額“大幅”下降。

在創紀錄的財務表現背後,英偉達不僅面臨谷歌、微軟等競爭對手虎視眈眈的局面,也需要警惕生成式AI增長放緩的風險。有分析人士指出,算力“軍備競賽”的成本幾何式增長,但真正能夠實現商業化變現的案例數量不容樂觀。英偉達若欲在AI融入業務的進程中持續深化其價值,還將面臨許多挑戰。

編輯/lambo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