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长安汽车张晓宇谈特斯拉FSD入华:优势互补,但华为智驾系统更有机会超越人类驾驶水平【附自动驾驶行业现状】

長安汽車張曉宇談特斯拉FSD入華:優勢互補,但華爲智駕系統更有機會超越人類駕駛水平【附自動駕駛行業現狀】

前瞻網 ·  06/20 16:35

近日,重慶長安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執行副總裁張曉宇出席第十一屆國際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年會(CICV 2024)並發表演講,對華爲智駕系統的潛力和優勢給予了高度評價。

他談到特斯拉FSD預期很快會進入中國時表示,這是科技進步驅動人類社會發展的具體實踐,應該用一個優勢互補的和共同發展的心態來看待。但從長遠來看,華爲的智駕系統更有機會超越人類的駕駛水平。

張曉宇對華爲智駕系統的優勢進行了詳細闡述。他認爲,華爲在算力方面更大,智能化體驗在行業裏還是數一數二的存在。同時,華爲採用端到端的新範式,通過精細化打磨的規則,爲智能駕駛提供了強有力的兜底機制。在當前大模型可解釋性和安全性存疑的背景下,這種兜底機制顯得尤爲重要。

此外,張曉宇還強調了華爲智駕系統在全環境感知能力方面的優勢。他指出,華爲選擇激光雷達結合不同傳感器的組合方案,能夠實現全環境的感知能力,這種智能駕駛方案更加安全,上限更高。相比之下,純視覺方案在某些惡劣天氣或環境條件下的感知能力受限,可能對智能駕駛的安全性構成挑戰。

此前,華爲消費者業務CEO餘承東也對特斯拉FSD入華表示了歡迎。他提到,雖然目前華爲智駕的成本相對較高,但華爲正在積極尋求降低成本的方法。餘承東還表示,“特斯拉的車輛數量多,數據多,FSD做得不錯。我們去美國、加拿大等也做測試對比,我們的體驗略優一些。他們沒用激光雷達,我們用了,彌補了感知能力,在中國我們比他們略優一些。”

近日,馬斯克在特斯拉2024年年度股東大會上承認特斯拉FSD功能開發存在“蹺蹺板問題”即改進一個模型可能解決一個問題,但同時可能引入新問題。

目前,自動駕駛行業正在經歷快速發展和創新。各大科技公司和汽車製造商都在競相研發智能駕駛技術,以提高交通安全性、改善出行體驗並提高交通效率。隨着激光雷達、攝像頭和傳感器技術的不斷進步,自動駕駛汽車正逐漸走向商業化應用,預計未來將會成爲交通運輸領域的重要變革者。

全球導航衛星系統爲自動駕駛專利技術佈局分析

從自動駕駛細分專利技術申請的熱度來看,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和相關技術的專利申請熱度持續增長,總量達184,467項,申請人數量達到89,664個。這些專利涉及的技術跨度廣泛,全球導航衛星系統和慣性傳感器技術專利跨度分別達531個和532個IPC小類。此外,這些技術市場覆蓋廣度也很大,全球衛星導航系統、慣性傳感器和激光雷達技術均在60個以上國家和地區進行了專利申請,說明這些技術在全球範圍內受到了廣泛關注和研究。

中國主要車企自動駕駛技術佈局路徑規劃

中國的主要汽車企業都在積極佈局自動駕駛業務。吉利、長城、長安、東風、一汽紅旗、上汽和奇瑞已經實現了L3級別智能駕駛佈局。值得一提的是,吉利、長城和東風已經進入L4/L5級別智能駕駛領域。據預測,到2025年,中國的主要汽車企業將全面佈局L4/L5級別的智能駕駛技術。

我國自動駕駛測試區域衆多

自動駕駛測試區域的建立有利於智慧公路的迅猛發展,一方面,打造高水平的測試基地,滿足車路協同等測試內容,滿足對自動駕駛多種技術路徑的需要;另一方面,有助於建立規範化的道路測試機制,形成完整的自動駕駛汽車道路測試評價體系,規範測試方法和評價標準。

L3-L5自動駕駛關鍵——激光雷達

激光雷達是一種光探測與測量系統,通過發射和接收激光束,分析激光遇到目標對象後的折返時間,計算出目標對象與車輛之間的距離。激光雷達技術在航天、航海、測繪、勘探等領域已有廣泛應用。隨着汽車智能化的發展,L3級別自動駕駛開始應用激光雷達技術。隨着激光束數量的增加,測量精度也隨之提高。

儘管自動駕駛的快速發展爲激光雷達行業創造了廣闊的應用前景,但目前激光雷達產品存在許多問題,限制了其在自動駕駛汽車上的應用。因此,短期內激光雷達難以在汽車領域大規模應用。然而,未來激光雷達將成爲L3-L5階段自動駕駛中最關鍵的傳感器。

特斯拉CEO馬斯克在2024年年初公開表示,特斯拉將積極推進全自動駕駛在中國的落地。在今年4月底訪問中國時,馬斯克的言論進一步引發了外界的猜測。與此同時,特斯拉發佈了數據安全檢測通報,表明國產Model 3/Y均符合汽車數據安全合規要求。同濟大學汽車學院教授、汽車安全技術研究所所長朱西產認爲:“特斯拉全自動駕駛在解決數據安全問題後,已經做好了入華的準備。”

美國學者在施普林格·自然旗下學術期刊《自然-通訊》上發表了一篇技術研究論文,指出在大多數情況下,自動駕駛車輛發生事故的概率較人類駕駛更低。該論文介紹了自動駕駛車輛配備了精密的傳感器和算法,能夠精確導航交通,通過減少人爲失誤創造更安全的駕駛環境。而人爲失誤是目前道路交通事故的主要原因。然而,要充分發揮自動駕駛車輛的安全優勢,了解在哪些條件下自動駕駛車輛的表現優於或劣於人類司機至關重要。

前瞻經濟學人APP資訊組

更多本行業研究分析詳見前瞻產業研究院《中國無人駕駛汽車(自動駕駛汽車)行業發展前景預測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

同時前瞻產業研究院還提供產業大數據、產業研究報告、產業規劃、園區規劃、產業招商、產業圖譜、智慧招商系統、行業地位證明、IPO諮詢/募投可研、專精特新小巨人申報等解決方案。在招股說明書、公司年度報告等任何公開信息披露中引用本篇文章內容,需要獲取前瞻產業研究院的正規授權。

更多深度行業分析盡在【前瞻經濟學人APP】,還可以與500+經濟學家/資深行業研究員交流互動。更多企業數據、企業資訊、企業發展情況盡在【企查貓APP】,性價比最高功能最全的企業查詢平台。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