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2024陆家嘴论坛|中国人保赵鹏:充分运用数字金融提升效率,也要防范影响社会公平

2024陸家嘴論壇|中國人保趙鵬:充分運用數字金融提升效率,也要防範影響社會公平

藍鯨財經 ·  06/20 16:55

big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6月20日訊(記者 石雨)6月20日,在2024陸家嘴論壇“數字金融創新與治理”全體大會中,中國人民保險集團股份有限公司總裁趙鵬在演講中提及,保險機構做好數字金融大文章,概括起來要把握好“三個點”:數字金融發展的原點、數字保險創新的重點和數字金融治理的難點。

具體來說,第一,是把握數字金融發展的原點,更好發揮金融的功能性,提升服務實體經濟的質量和水平。趙鵬提出,堅持把金融服務實體經濟作爲根本宗旨,是中國特色金融發展之路的基本要義之一。數字金融首先也是金融,必須服務、服從於經濟社會發展,把爲實體經濟服務作爲發展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一方面以數字金融創新鞏固拓展數字經濟的優勢。當前數字經濟蓬勃發展,根據中國信息通訊研究院的研究,2022年測算的51個國家數字經濟增加值規模爲41.4萬億美元,佔這些國家GDP的46%,其中中國的數字經濟規模是50.2萬億元人民幣,總量穩居世界第二,佔GDP的41.5%,所以亟需發展與數字經濟相匹配的數字金融業態。

“就保險供給側來說,就是要發揮保險業的經濟減震器和社會穩定器的功能,爲數字經濟發展提供有效的保險保障。”趙鵬舉例道,比如,創新發展共享經濟保險、數字資產保險等新業態保險,護航數字經濟企業的新型風險需求,升級優化企財險、責任險等保險產品,護航傳統產業數字化轉型。再比如,加大分散化、碎片化數字消費場景保險發展力度,護航公衆每天都會接觸到的數字化的消費服務。

“另一方面,以數字保險服務來防範新技術應用帶來的風險。新技術的快速發展和廣泛應用,同步也帶來了數據安全、網絡安全、科技外包等安全風險。”趙鵬指出,比如數字化企業的雲平台、無人駕駛汽車的車載操作系統等等,很容易受到網絡攻擊,威脅人民群衆的財產和人身安全。以網絡安全保險爲代表的數字保險,可以整合多方面資源,協同防範新技術風險,是行之有效的市場化的風險管理和保障手段。

第二,把握數字保險創新的重點,優化保險商業模式,用科技提升經營服務能力和風險防控能力。數字技術正在從根本上改變傳統經濟的生產方式,對保險業的商業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我們高度重視夯實風險減量服務的數字底座,把用科技降低經濟社會的總體風險水平作爲數字化轉型的重中之重,積極踐行“保險+服務+科技”的新商業模式,以新技術賦能風險減量管理。從傳統簡單的災後補償轉向災前防災預防和預警、災中的快速響應,以及災後的精準理賠。像今年以來,南方很多省份出現了較爲極端的天氣事件,包括暴雨、塌方、洪水等。但是由於風險減量服務工作的紮實開展,防災減損的效果初步顯現。以人保財險湖南分公司爲例,這次暴雨洪水與2008年相應的災害相比,本次災害帶來的損失降低了40%以上。”

“第三,把握數字金融治理的難點,平衡好效率與公平,讓所有群體能夠共享科技帶來的美好生活。”趙鵬進一步講到,“數字金融在帶來發展機遇的同時,確實不可避免也帶來了挑戰。就保險而言,這其中最突出的就是如何保障公平性的問題。”

傳統保險經營的原則是大數法則,保險定價是大衆化的公平定價,集中體現保險“人人爲我,我爲人人”的風險共擔本質。但是進入數字化時代,隨着互聯網設備的普及、大數據發展以及人工智能的應用,保險公司的風險識別能力得到了質的飛躍,可以採取更精準、個性化的定價,從而實現“千人千面、千人千險”。比如車險,現在每一輛車精準定價,品牌和價格一樣,但是保費價格不一樣。這有利於提高保險經營效率,進而提高保險覆蓋面。

但是也有消極的一面需要引起重視,趙鵬提醒道,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個性化的保險定價,可能導致部分弱勢群體像老年人、殘疾人保費過高,可能無法通過保險進行風險轉移,從而造成新的風險排斥。

“這就要求我們要更好把握數字金融創新與治理的關係。”趙鵬說道,既要充分運用數字技術提升服務效率,也要防範技術不當應用影響社會公平。尤其避免大數據以及算法的歧視,造成弱勢群體因金融排斥難以滿足金融需求。在這方面比較好的結合點就是數字普惠金融,堅持金融向善,用數字技術爲群衆提供可負擔、更高效、更安全的金融服務。在促進金融資源有效配置的同時,也能夠確保社會的公平。(藍鯨新聞 石雨 shiyu@lanjinger.com)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