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股市新王”英伟达涨势远未结束!下一站,5万亿美元市值?

“股市新王”英偉達漲勢遠未結束!下一站,5萬億美元市值?

智通財經 ·  06/20 18:00

來源:智通財經

Rosenblatt分析師莫斯曼(Hans Mosesmann)表示,屢創新高的英偉達股價仍有高達50%的上漲空間。該機構將英偉達的目標股價上調至每股200美元,核心邏輯在於英偉達無比強勁的盈利潛力。

華爾街知名投資機構Rosenblatt近日發佈一份重磅研報,核心內容在於:基於英偉達以CUDA爲核心的軟件業務潛在繁榮預期,即使AI芯片霸主$英偉達 (NVDA.US)$股價在一年內上漲了210%以上,但未來12個月該芯片巨頭的股價仍將繼續攀升,預計英偉達股價將比目前水平高出50%

這是來自Rosenblatt芯片行業分析師莫斯曼(Hans Mosesmann)的看法,他在這份研報中將該機構對英偉達的12個月內目標股價從140美元大幅上調至每股200美元的驚人水平,位列華爾街對於英偉達的最高目標價。

Mosesmann在研報中對英偉達的評級重申爲“買入”,該分析師的這一最新的看漲預測也意味着,近日首次榮登“全球最高市值上市公司”這一頭銜的“全球股市新王”英偉達總市值12個月內可能將達到5萬億美元。目前在不計入美股夜盤漲幅的情況下,英偉達總市值高達3.34萬億美元,超越蘋果和微軟這兩大老牌科技巨頭,大幅領先於雲計算巨頭谷歌與亞馬遜。

在5月下旬,被高盛予以“地球最重要股票”稱號的AI芯片霸主英偉達可謂“又雙叒叕”公佈了令全球投資者震撼的無與倫比業績,可謂打消人們對人工智能相關企業支出放緩的擔憂情緒。英偉達再度以一己之力全面強化科技股投資者們的“AI信仰”,因此帶動美股科技股近日持續上漲,同時也助力英偉達股價開啓新一輪瘋狂漲勢,不斷創下令投資者震撼的歷史新高點位。

英偉達Q1總營收同比增長262%至260億美元,總營收一舉創下歷史新高,並且總營收同比增速是英偉達連續第三個季度同比增速超過200%。在H100/H200 GPU強勁的需求助力之下,英偉達Q1數據中心營收同比增長427%至226億美元創歷史新高。

在Rosenblatt芯片行業分析師莫斯曼看來,英偉達市值值得5萬億美元這一數字。“我們看到了英偉達的Hopper、Blackwell和Rubin系列AI GPU架構在硅谷最成功的硅芯片以及平台產品週期之一中推動了‘價值市場’份額,”莫斯曼強調。

以CUDA爲核心的軟件業務,可能是英偉達創收新引擎

展望未來,分析師莫斯曼表示,英偉達真正具備強力利潤的來源不僅是其專注於AI硬件基礎設施的AI GPU產品,還包括英偉達軟件業務,該業務由英偉達廣受歡迎的CUDA軟硬件協同平台全面引領。即“CUDA+AI GPU”,共同構成英偉達無比強大的護城河。

目前全球範圍數以百萬計的軟件開發人員離不開英偉達的CUDA平台,他們正在ChatGPT等生成式AI背後的人工智能訓練/推理系統不可或缺的AI GPU以及英偉達CUDA平台的基礎之上構建以及更新迭代大型語言模型和其他AI應用程序。“真正的故事在於軟件對所有硬件體系的完善。我們預計,在未來10年,就整體銷售組合而言,英偉達軟件業務將顯著增長,由於軟件業務的可持續性特點,英偉達估值傾向於大幅上行。”

如果英偉達能夠從以CUDA平台爲核心的軟件業務佈局中獲得可觀的經常性營收規模,那麼將使該芯片巨頭的營收規模更具可預測性,從而使公司的營收下滑風險大幅降低。分析師莫斯曼在研報中強調,英偉達以CUDA爲核心的軟件業務可能有助於推動該公司利潤規模在2026年達到經拆分調整後的每股5美元。

英偉達歷來依賴硬件產品的銷售額來推動營收加速增長,而硬件產品銷售額通常具備明顯的週期屬性,非常不穩定的“繁榮與蕭條”時期對於芯片等硬件產品來說很常見,哪怕英偉達高性能GPU也無法避免週期屬性。目前,英偉達的硬件業務毫無疑問正處於前所未有的“繁榮期”。

英偉達在全球高性能計算領域已深耕多年,尤其是其一手打造的CUDA運算平台風靡全球,可謂AI訓練/推理等高性能計算領域首選的軟硬件協同系統。CUDA運算平台是英偉達獨家開發的一種並行化計算加速平台和編程輔助軟件,允許軟件開發者和軟件工程師使用英偉達GPU加速並行通用計算(僅支持英偉達GPU,無法兼容AMD以及英特爾等主流GPU)。

CUDA可謂是開發ChatGPT等生成式AI應用極度依賴的平台,其重要性與硬件體系不分上下,對於人工智能大模型的開發和部署至關重要。CUDA憑藉極高的技術成熟度、絕對的性能優化優勢和廣泛的生態系統支持,成爲了AI研究和商業部署中最常用且全面普及的協同平台。

根據英偉達官網資料,使用英偉達GPU進行CUDA常規加速計算編程以及一些基礎工具是免費途徑,但如果涉及到CUDA企業級大規模應用和支持(比如NVIDIA AI Enterprise),或在雲平台上(如亞馬遜AWS、Google Cloud、微軟 Azure)租賃英偉達算力時需要訂閱式的CUDA微服務開發AI系統,則可能需要支付額外的費用。

除了CUDA牢牢綁定AI GPU所帶來的巨額GPU硬件營收,以及CUDA企業級大規模應用帶來的創收,以CUDA爲核心衍生出的軟件業務同樣是英偉達CUDA實現巨額創收的引擎。

比如,基於無比強大且滲透率極高的CUDA平台和性能強大的AI GPU,英偉達近期在軟件業務方面的佈局可謂不斷加碼。

此前英偉達在3月GTC正式推出名爲“NVIDIA NIM”的微服務,按每GPU使用時間收費,它是專注於優化的雲原生微服務,旨在縮短基於AI 大模型的生成式AI應用上市時間並簡化它們在雲端、數據中心和 GPU 加速工作站上的部署工作負載,使得企業能夠在英偉達AI GPU雲推理算力以及基於CUDA平台提供的加速基礎上部署AI應用,尋求建立專屬英偉達GPU體系的AI應用軟件開發生態。

NIM入門可謂簡單明瞭,在NVIDIA API 目錄中,企業開發人員可以訪問各種 AI 大模型,這些模型可用於在NIM平台快速構建和部署自己公司的 AI 應用程序。因此,我們可以簡單理解爲“NVIDIA NIM”與微軟Azure OpenAI Service提供具有相似功能和應用場景的AI開發者服務生態,它們都旨在簡化基於AI大模型的應用軟件部署和推理工作負載。

NIM完全利用了CUDA平台提供的加速計算能力,確保AI模型在英偉達GPU上運行時達到最佳性能。這一集成使得NIM成爲英偉達軟硬件生態系統的一部分,促進了英偉達專屬GPU體系的AI應用軟件開發生態構建。

從長揸的角度來看,“地球最重要股票”漲勢可能遠未結束

在上個月,來自知名投資機構I/O Fund的科技行業分析師貝絲•金迪(Beth Kindig)也非常看好以CUDA爲核心的英偉達軟件業務創收預期。

“CUDA軟件平台是AI開發者必須用到的協同平台。所以,類似於iOS生態壁壘的真正原因是人們被鎖定在iPhone中,因爲開發人員正在爲iPhone開發應用程序,同樣的事情也發生在英偉達身上。即CUDA平台是人工智能工程師學習編程化GPU的內容,這有助於將他們鎖定,加上高性能GPU組合,現在我稱之爲一條無法逾越的護城河。”金迪在報告中表示。

值得注意的是,I/O Fund分析師金迪給出的英偉達長期市值展望則更加激進,該分析師上月發佈研報稱,預計到2030年,英偉達股價將比目前水平飆升超200%,並且市值屆時有望達到10萬億美元(目前英偉達市值約3.34萬億美元),主要邏輯在於英偉達“CUDA+AI GPU”生態帶來的無比強大護城河,以及英偉達下一代基於Blackwell架構的AI GPU有望帶來巨大營收貢獻。

分析師金迪預計,到英偉達2026財年結束時,英偉達Blackwell架構 AI GPU帶來的營收將大幅超過其前代架構GPU——H100,預計屆時Blackwell架構將推動英偉達實現高達2000億美元的數據中心營收。

金迪在報告中還預計,到2027年,全球AI數據中心市場的總計潛在市場規模將達到4000億美元,到2030年將達到1萬億美元,並且預計數據中心AI芯片市場將主要由英偉達佔據,而不是其最大規模競爭對手AMD或者英特爾。“英偉達將佔據其中的最大份額,” 金迪表示。“這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CUDA生態以及英偉達AI GPU強大性能。

在3月英偉達新發布的Blackwell架構AI GPU新聞稿中,特斯拉CEO馬斯克就公開喊話稱英偉達的AI硬件是“最好的AI硬件”。馬斯克還將科技企業的人工智能軍備競賽比作一場高風險的“撲克遊戲”,即企業需要每年在人工智能硬件上投入數十億美元,才能保持競爭力。

編輯/tolk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