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降价的iPhone,让苹果又成了618“守门员” | 钛媒体焦点

降價的iPhone,讓蘋果又成了618“守門員” | 鈦媒體焦點

鈦媒體 ·  06/20 15:53

經歷過長時間的下行後,中國手機市場在去年年底迎來了復甦,今年一季度也是延續之前的趨勢,整體出貨量約6926萬臺,同比增長6.5%,市場表現高於預期。來到二季度,各大手機廠商更是集中發佈旗艦以及走量的高性價比產品,希望藉助618購物節衝擊一波銷量。

值得注意的是,在各大國產品牌正當“守門員”以及發佈一個個“冠軍”海報的時候,今年的618,蘋果又一次霸榜,無論是單品銷量,還是總銷量和銷售額,iPhone都獨佔鰲頭。不過,這次的第一和以往相比還有些不一樣,蘋果也是下了血本,開啓了史上最大幅度的降價,就連天貓官方旗艦店也打了折。

“不是iPhone沒了創新,只是那些擠牙膏的創新配不上現在的高價,降價的iPhone性價比還是非常高的”,一位8年果粉對鈦媒體APP說道,“之前沒搶第一波iPhone15 Pro,也就是爲了等618,加上家裏人一次性買了三部。”

在當下手機血海的競爭中,高傲只會被市場痛擊,即便是蘋果也不例外。而在看到蘋果的強勢表現之外,也要意識到,有了性價比之後的蘋果,幾乎打得安卓手機毫無還手之力。在高端市場,蘋果更是處於絕對優勢地位,相比較下,國產手機還有較長的路要走。

618,冠軍有了新的定義

中國作爲iPhone在全球的五大市場之一,其增長與下跌很大程度上影響着蘋果公司業績的整體表現。隨着近幾年國產手機的崛起,加上蘋果自身創新力的下滑,在數據機構公佈的榜單上,我們能看到國產品牌的表現越來越好。而到了每年的618以及雙11這樣的購物節,更是國產品牌發力的時刻。

在通常的大衆認知下,一場比賽的冠軍只有一個,可能會有打平的時候,但也是少數。有意思的是,618結束後,我們看到手機賽道的角逐中,出現了許多冠軍頭銜。從目前國產品牌公佈的戰報來看,或多或少都取得了一定增長。而在宣傳海報上,第一、冠軍等字樣佔據了C位。對於國內用戶來說,這種“冠軍喜報”早已習以爲常,只要定語夠多,大家都是冠軍。

其實這樣也好,你是這個價位段TOP 1,它是那個平台那個時段的冠軍,就像上學時每次的嘉獎一樣,大家都能有一個獎狀拿回家,過個好假期。鈦媒體APP也簡單整理了一下部分品牌的618戰報,看看大家對於冠軍的定義,含金量有多少。

其中,小米發佈的戰報顯示,截止2024年6月18日23:59:59,全渠道累計支付金額已突破263億。小米手機全面領跑,包攬京東/天貓/拼多多/抖音/快手全平台國產手機,銷量/銷額雙第一。

618,榮耀Magic V Flip獲得京東&天貓&抖音&快手小摺疊屏品類銷量冠軍。OPPO Find X7系列線上累計銷量同比上一代增長100%,Find N3 Flip天貓摺疊屏品類銷量第一。

vivo的第一比較多,包括618抖音手機品牌銷售額榜第一,快手618安卓手機品牌銷售額榜第一,vivo X Fold3獲京東大摺疊手機榜第一,天貓大摺疊屏手機銷量第一。All in AI的魅族,則是拿到了新銳品牌累計銷售額第一。其中,魅族21Note AI手機榮獲2500元檔驍龍旗艦手機熱銷榜第一,魅族21 AI手機榮獲快手商城智能手機口碑榜第一。

降價的iPhone,碾壓各大“冠軍”

相比較國產品牌的高調和“冠軍”頭銜,蘋果依舊沒有爲這次618做過多的宣傳。但從促銷信息來看,蘋果這次也是緊張了,給出了史上最大降價力度。

目前,在各大電商平台,都有很多店鋪或者是平台自營店鋪售賣iPhone,但官方的目前只有蘋果官網以及天貓官方旗艦店。過去,在618這樣的購物節,蘋果官方渠道是不參加活動的,但是這次天貓期艦店也是給出了很大的折扣力度。

根據公開信息顯示,618期間,天貓蘋果旗艦店的iPhone 15系列開啓降價促銷,其中iPhone15優惠1400元,優惠幅度最大的爲iPhone 15 Pro 1TB版本,直降2300元。京東蘋果自營店也是如此, iPhone 15系列至高優惠2350元,疊加平台的一些補貼和PLUS會有專享等活動,可能價格還會更低。

市場研究機構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Ivan Lam對鈦媒體APP表示,蘋果此次降價是其爲了刺激消費、奪回市場份額而採取的策略。目前,國內消費市場正在回暖,但後疫情時代消費者更加理性,因此蘋果需要適度的促銷降價來刺激消費。

鈦媒體APP認爲,iPhone降價是意料之中的事情,一方面是因爲iPhone15系列產品自身的升級有限,在內卷的手機市場,自然對消費者吸引力下降。另一方面,安卓手機尤其是國產品牌的競爭力不斷提升,側面也給蘋果帶來了更大的壓力。尤其是華爲的回歸,讓蘋果在高端不再孤傲。IDC數據顯示,蘋果一季度的跌幅是前五名中最大的,達到9.6%。市場份額上,蘋果與三星的差距也從1.8%增到3.5%。

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也對我們指出,蘋果的本次降價從時間上來看比較正常,正好618,但也有不一樣的地方。從去年iPhone15發佈以後,就可以看到,首先是新品溢價時間很短,有的版本甚至直接破發。並且,這一代iPhone的降價時間歷史最早,雙11之前電商渠道就開始降價,1月開始第一次調整下調渠道價格,歷史最早,5月開始第二次下調渠道價格。渠道策略調整不成功,加上安卓廠商在渠道的搶奪,也使得一些蘋果的線下渠道門店經營遇到困難。

市場的壓力,讓蘋果不得不低頭降價。但好在的一點,蘋果的促銷戰略湊效了。此前,有媒體報道稱,4月份蘋果在中國的iPhone銷量增長了52%。中國信息與通信技術研究院的數據顯示,蘋果出貨量從去年4月的230萬部飆升至今年4月的350萬部。

從京東618公開的手機競速榜單也能看到,iPhone在總銷量和銷售額上都是高居第一名的位置。不僅如此,在單品銷量榜上,前五名中,iPhone15系列均上榜,獨佔三席,碾壓國產手機品牌。“還是說明了,雖然產品吸引力下降,撐不起原來的高價格。但是隻要價格合理,蘋果依然是最受歡迎的高端產品。”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說道。

以價換量,雖說無奈,但好在取得了不錯的成績。Counterpoint高級分析師Ivan Lam透露,蘋果正在積極推動銷售,鑑於目前看不到明顯的負面因素,預計5月和6月的總銷售額也可能超過去年的業績。

iPhone還要守門多久?

對於iPhone,雖然大家的評價都是創新不足、年年擠牙膏,但錢包往往很誠實。不僅如此,從單品排行來看,iPhone不僅銷量高,單價更是要高出不少。銷量前五名中,排名第四的iPhone15價格也都在6000元之上。對比之下,排名第三的紅米K70價格在2499元,排名第五的榮耀X50價格則是1229元。

根據一季度國內手機市場數據來看,國產品牌將蘋果擠下了第一的位置,華爲增勢依舊迅猛,與蘋果市場份額之間的差距也僅剩0.2%。但就像這次618的表現一樣,依靠單系列產品,打起“價格戰”的蘋果,幾乎打得安卓手機毫無還手之力。更爲重要的是,蘋果這個守門員,更是將高端旗艦的門守得死死的。

在手機市場,有一個獨有的現象,那就是基本不會有像蘋果這樣的品牌,只專注於高端旗艦市場。大部分品牌的做法都是高端尋利潤以及建立形象,中低端要銷量,建立基本盤。尤其是在動盪期內,中低端市場更是成爲穩定大盤的關鍵。相關機構統計的數據顯示,國內1500-3500元價位段,大概佔據着一半的市場份額。

但是,高端是每一個品牌建立影響力以及尋求更高利潤的關鍵。這兩年,雖然整個市場在下行,但高端市場的需求依舊存在。多個數據也在證明,向更高端的市場突圍,是安卓手機也是國產品牌必須要面對的。

Counterpoint的數據顯示,2022年中國智能手機出貨量相比2016年的峯值減少了41.5%,但銷售額只下降了11.7%。自2014年至今,中國智能手機的ASP(平均出貨價格),一直保持同比增長。

此前,國內高端市場一直是華爲和蘋果在爭奪,並且華爲一度強勢領先。後期受到制裁的影響,國內華爲的份額大多數被蘋果搶走。去年,伴隨着華爲的全面回歸,也是吹響了在高端再度衝擊的號角。從競速榜上的銷量和銷售額也可以看出,華爲手機在銷量上排名第五,但總銷售額則是位居第三,側面說明消費者對其高客單價產品的認可。

至於爲何和蘋果還有較大的差距,一方面是主打產品Mate60系列的貨源較少,另一方面則是新上市的Pura70系列市場表現一般。IDC中國研究經理郭天翔對鈦媒體APP表示,華爲開始的時候並沒有什麼價格優惠,一般就是送個華爲care。但是在競爭壓力增加的情況下,一直價格堅挺的華爲也開始有了降價。不過高端產品裏面,華爲還是除了蘋果以外最好的品牌。

除了華爲,小米的14系列、vivo的X100 Ultra等在高端市場的表現也不錯,但在量級上和蘋果的差距還是很大。在鈦媒體APP看來,國產品牌也有着突圍高端的心,但奈何在品牌力以及核心產品力上的落後,是一個很難彌補的差距。

不僅如此,創新只是突圍高端市場的基本意識,告別“無效”創新才是關鍵,卷影像、卷快充,能捲到用戶的心裏才是關鍵。某手機品牌研發人員曾無奈地對鈦媒體APP說道,“硬件上的差距容易縮小,但品牌影響力、軟件體驗和生態真是不好追趕。”

一個擺在眼前的事實是,整個手機市場在變好,但同時品牌的分化也在加劇。當下,蘋果也已全身入局AI,相關功能也將在秋季開啓應用。並且,由於只有iPhone15 Pro以上的手機才支持AI,屆時爲了體驗“Apple Intelligence”,必然又會有很多消費者花錢換機。

不過,這並不是說國產品牌沒有機會了,蘋果留出了至少半年的空檔期。在中國市場,預計到明年才能體驗到“Apple Intelligence”,就看國產品牌能否率先帶來超越蘋果所展現的AI體驗。(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杜志強,編輯|鍾毅)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