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行走先行区 | 青岛港:中国自动化码头的“拓荒者”

行走先行區 | 青島港:中國自動化碼頭的“拓荒者”

經濟觀察報 ·  06/20 11:50

經濟觀察網 記者 王惠 “當前,我們持續推進自動化碼頭智能化發展,加快岸邊裝備高階自動化研究,推進新型水平運輸裝備等研發,推進自主研發的智能管控系統在國內外推廣應用,不斷提升岸邊、堆場、水平運輸作業效率,預計今年陸續還會有新的突破對外公佈。”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團委書記、自動導引車主管張常江對經濟觀察網記者表示。

6月17日至6月21日,“行走先行區 看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主題採訪活動走進濰坊、煙臺、青島、日照,圍繞推進高水平開放和高質量招商引資,對這4個城市的跨國企業、外資企業和開放合作平台進行觀摩。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是青島的第一站。

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位於青島前灣港區南岸,岸線長2088米,碼頭前沿水深-20米,可停靠24000TEU(國際標準箱單位)集裝箱船,設計年吞吐能力520萬TEU,是亞洲首個真正意義上的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和首個“氫+5G”智慧綠色碼頭,也是全國首個全國產全自主自動化碼頭。

20世紀90年代,中國在自動化碼頭領域還是一片空白。彼時的青島港沒有專用的集裝箱碼頭,也沒有橋吊等專業機械,只能利用外國貨船上自帶的起重機實施吊裝。

在無經驗、無資料、無外援的情況下,2013年10月到2023年12月,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攻破了曾“受制於人”的關鍵技術和重要裝備,實現了從無到有、從全自動化到全國產全自動化的跨越。碼頭生產現場從人員密集作業變爲空無一人,作業指令從人工謀劃變爲系統生成,設備運行從司機駕駛變爲自動運行,作業效率較傳統碼頭提升了30%,節省人力80%。

2024年,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建設目標吞吐量比2023年提升了30多萬標箱。今年1月到5月,碼頭吞吐量同比增長17.3%,作業效率同比增長6.7%,最高作業效率達到60.2自然箱/小時,第十次打破自動化碼頭裝卸效率的世界紀錄。

在創新的道路上,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從未停歇。“以我們正在進行的全自動跨運車項目爲例,爲了實現海關查驗區內貨物的自動化搬運和智能化管理,我們引入全自動跨運車,實現貨物從進港到查驗,再到出港的全自動無人值守搬運,可以大大提高查驗效率,有效降低人工成本,縮短貨物在港停留時間。”張常江表示,“除了新型的全自動跨運車設備研究,我們還針對性開發了該設備的調度系統,實現管控軟件與硬件的同步突破,助力碼頭實現全場景自動化,爲自動化碼頭創新發展打造示範樣板。”

張常江補充道,“岸邊裝備高階自動化研究、新型水平運輸裝備研究與應用將爲自動化碼頭的全場景自動化發展帶來新的創新推動,也將助力碼頭在智能化方向上快速前進,推動碼頭更加安全、可靠,作業效率不斷提升,爲國內外自動化碼頭建設提供更多創新參考。”

作爲全國首個經行業評審認定的智慧、綠色“雙五星”港口企業,山東港口青島港全自動化集裝箱碼頭將低碳節能貫穿到了操作全過程:全港光伏改造項目約8600平方米,年發電能力超過170萬千瓦時,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1500噸;開發氫燃料電池和鋰電池能源管理系統,爭取能源管理和系統能耗最優化,每標準箱減少約3.5公斤的碳排放量和0.11公斤的二氧化硫排放量;建成全球首創智能空軌集疏運系統(示範段),整套系統採用電力驅動,與傳統燃油集卡運輸模式相比,每自然箱能耗降低50%以上,噪音降低75%,從根源上解決尾氣排放問題。

張常江表示:“有‘問題’的地方就會有需求,有需求才會有解決方案。未來,我們會堅持問題導向,持續提升碼頭智能化、綠色化程度,不斷提升碼頭生產作業效率,持續刷新裝卸作業效率世界紀錄。”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