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拆解国产小分子BD第一案

拆解國產小分子BD第一案

鈦媒體APP ·  06/20 11:27

文 | 氨基觀察

在大分子藥物鋒芒畢露的同時,國產小分子藥物在全球舞臺上的地位也日益顯著。這一點,從BD方面的金額就可見一斑。

6月14日,亞盛醫藥宣佈與武田製藥簽署了一項獨家選擇權協議,雙方就第三代BCR-ABL TKI藥物耐立克達成了獨家許可協議。

一旦該選擇權被行使,武田製藥將獲得耐立克在全球(中國地區除外)的開發及商業化權利許可。爲此,武田製藥需要支付:

1億美元的選擇權付款,以及在行使選擇權時最高可達12億美元的額外費用和潛在的里程碑付款,還有基於年度銷售額的雙位數比例特許權使用費。

總計13億美元的金額,創下了國產小分子藥物對外BD的新紀錄。這可能預示着國產小分子藥物的崛起。

當然,對於當前的中國創新藥行業而言,任何一項BD動作的創造者,其意義遠不止於金額。亞盛醫藥此次的BD決策同樣如此。

深入分析亞盛醫藥這一決策,或許能爲整個行業提供寶貴的啓示。

一石三鳥的BD

在巧妙的策略運作下,BD往往能夠實現一石三鳥的效果。

這正是亞盛醫藥此次BD行動的最大看點,它不僅提升了公司的財務狀況,徹底解決了關於現金流的問題;又帶來了大藥廠的背書,爲公司未來創造更大價值打下了更紮實的基礎。

首先,是資金問題的徹底解決。

根據公告,亞盛醫藥在協議簽署後將收到1億美元的選擇權付款,並有資格獲得最高約12億美元的選擇權行使費和額外的潛在里程碑付款,以及基於年度銷售額提成的雙位數比例特許權使用費

從BD條款來看,亞盛醫藥耐立克的對外授權,總共可以獲得4筆費用:1億美元“佔坑費”+選擇權行使費+里程碑款+兩位數的特許權使用費。

也就是說,除了1億美元,在獲得里程碑款和特許權使用費之前,盛醫藥還能收到一筆“選擇權行使費”。

參考武田製藥過往的交易來看,對於後期分子的“選擇權行使費”通常不低。例如,其與和黃醫藥達成的11.3億美元總額的交易中規定,在“協議完成時”需要支付4億美元的費用。順利的情況下,亞盛醫藥或許很快又會收到一筆不菲的費用。

另外,武田製藥還通過參股的形式,貢獻7500萬美元。也就是說,通過這筆交易,亞盛醫藥目前已經獲得了1.75億美元,在交易完成時還將收穫另一筆付款,以及後續的里程碑款和持續的現金流。這也表明,亞盛醫藥此前被市場質疑的流動性危機已經徹底解除。

其次是大藥廠的背書。儘管亞盛醫藥的臨床數據和BD交易條款已經證明了耐立克的價值,但武田製藥成爲其重要股東,更是進一步證實了耐立克的價值。

一方面,武田製藥不僅是大藥廠,還是耐立克的直接競爭對手。獲得這樣一家大藥廠,尤其是直接競爭對手的認可,無疑極具說服力。

另一方面,隨着入股,武田製藥將成爲亞盛醫藥的第二大股東。作爲如此重要的股東,武田製藥在國際化等衆多層面上,必然也會爲亞盛醫藥提供幫助,進而爲公司創造更大的價值。

也正因此,此次BD徹底扭轉了市場對於亞盛醫藥的預期。

把對手變爲隊友背後

亞盛醫藥此次BD的另一大亮點,是合作伙伴武田製藥本身。

這一決策突破了市場的傳統認知。上文提及,武田製藥在第三代BCR-ABL TKI領域是亞盛醫藥的直接競爭對手。此次合作推進,相當於爲耐立克減少了最直接的競爭對手。

然而,將競爭對手轉變爲合作伙伴並非最引人注目之處;更引人注目的是,武田製藥可能是世界上最能發揮耐立克價值的企業之一。

首先,武田製藥在血液瘤領域擁有強勢佈局,並且其第三代BCR-ABL TKI ponatinib已商業化超過10年,擁有成熟的商業化團隊和推廣技巧。因此,武田製藥的成建制團隊的經驗,完美契合耐立克的銷售需求。

其次,在BCR-ABL領域,武田製藥也非常有意願賦能耐立克。

目前,武田製藥在BCR-ABL TKI領域,實際上面臨着內憂外患的局面:

內憂指的是ponatinib的專利將於2026年年底到期,面臨專利懸崖的風險;外患則是ponatinib在海外遭遇了諾華變構抑制劑Asciminib的激烈競爭。

耐立克有望一舉解決武田製藥的這些問題。

在解決內憂方面,2024年2月,耐立克治療經治CML-CP患者的全球註冊III期臨床研究再次獲得FDA批准。根據進度預計在2026年2月份完成,因此有望實現與ponatinib的無縫銜接。

當然,從產品定位來看,耐立克不單純是ponatinib的繼任者。受限於安全性問題,ponatinib在不同適應症的使用均處於極爲靠後的位置,這嚴重限制了其商業價值。

相比之下,耐立克因爲安全性和療效優勢,在CML領域、Ph+ALL領域都已經展開前線療法的探索,並且在實體瘤領域也已經展現出潛力。目前,其治療SDH缺陷型GIST患者的全球註冊III期研究,已經獲批臨床。因此,對於武田製藥來說,耐立克的定位實際是ponatinib plus。

而耐立克具有全球BIC潛力,則有望幫助武田製藥在血液瘤領域建立更深厚的護城河。

雖然沒有直接頭對頭比較,但在既往接受過深度治療/難治性CML和Ph+ALL患者的臨床研究中,耐立克針對Asciminib治療失敗的患者,CCyR率和MMR率分別爲43%和38%,這顯示了耐立克具有更強療效的潛力。

這也使得,耐立克不僅能夠比Asciminib做得更好,並且做得更多。儘管Asciminib在CML治療領域展現出了一定的競爭力,但其在Ph+ALL領域的研究進展並不順利。在奠定Asciminib競爭力基礎的CABL001X2101研究中,同時納入了CML和Ph+ALL患者。形成鮮明反差的是,Asciminib在CML快步向前的同時,Ph+ALL領域卻一直沒有進展。

市場分析認爲,這可能是由於Asciminib的作用機制在Ph+ALL治療中的效果並不理想。這也導致,目前Asciminib在Ph+ALL領域的研究仍處於早期階段,僅有兩項I期臨床試驗正在進行。

作爲對比,耐立克在Ph+ALL領域不僅進度領先,並且效果突出。最近,亞盛醫藥在EHA會議上公佈的最新數據顯示,接受耐立克聯合治療方案的患者中,有90.3%在三個月內達到了CMR,這一比例超過了此前被認爲是療效最佳的ponatinib聯合療法的75%。

此外,TKI聯合化療組的1年總生存(OS)率達到了96.2%,無事件生存(EFS)率爲71.5%;TKI聯合BITE組的1年OS率和EFS率分別達到了100.0%和90.0%。這些數據表明,耐立克在療效方面兼顧“速度、廣度、深度和持久”等諸多優點,有潛力成爲一線Ph+ALL治療的新標準。

顯而易見,對於當前極力尋找增長點的武田製藥來說,耐立克無疑是非常關鍵的“武器”。這也預示着,耐立克未來有望基於武田製藥經驗豐富的血液腫瘤臨床團隊、資金實力、以及全球商業化能力,實現價值的快速釋放,成爲亞盛醫藥的現金奶牛。

考慮到具有競爭力的藥品在市場上的增長速度通常很快,Asciminib在上市後的第二年銷售額已超過4億美元。在武田製藥的專業運營下,耐立克預計將迅速達到銷售峯值。因此,耐立克海外創收能力主要取決於“峯值”高低。

東吳證券的分析預測指出,作爲具有BIC潛力的產品,耐立克在海外市場的銷售峯值有望突破10億美元大關。在銷售分成方面,基於國際BD的案例來看,雙位數分成一般在11-19%之間;具備競爭力的產品,通常能夠獲得更高的分成比例。按照中位數15%估計,耐立克在海外市場達到銷售峯值後,預計每年至少能爲亞盛醫藥帶來超過1.5億美元的穩定現金流。

然而,上述數字可能只是保守估計。原因主要有兩個:首先,東吳證券的預測主要考慮了耐立克在CML等已知適應症上的潛力,實際上,耐立克在實體瘤等其他潛在適應症上的應用也可能開闢額外的市場機會。其次,鑑於耐立克的競爭力,亞盛醫藥能夠獲得的銷售分成比例可能更高。

因此,耐立克每年爲亞盛醫藥帶來的現金流超過2億美元,並不是小概率事件。

戰略能力與戰略定力

在此次BD中,亞盛醫藥爲市場帶來了深刻的啓示。

首先,它激發了對戰略能力重要性的廣泛討論。創新藥企的戰略能力是其取得成功的關鍵。正如上文所述,亞盛醫藥在商業發展方面展現了其將公司價值最大化的能力。

此外,亞盛醫藥的戰略能力還體現在其同時啓動的赴美上市計劃上。在發佈BD公告的同時,亞盛醫藥宣佈了新的上市計劃:

已向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保密提交了一份關於建議首次公開發售的F-1表格登記聲明草案。

選擇在這個時間點赴美上市,彰顯了公司對市場的精準洞察力和戰略佈局。在市場疑慮消除、預期兌現之際啓動赴美上市,一方面有助於最大化募資效果;另一方面,藉助海外市場對創新藥企股價的專業定價能力,有助於穩定公司預期,避免港股市場的大幅波動。

其次,亞盛醫藥也引發了關於戰略定力的探討。

在過去一年中,儘管面臨BD決策和資金管理等方面的質疑,公司並沒有在BD策略上急於求成,而是堅持了一種更爲長遠和深思熟慮的方法,專注於實現價值的最大化。

這種策略體現了亞盛醫藥對市場機遇的深刻洞察和對持續價值創造的堅定承諾。公司沒有被短期的市場波動所左右,而是通過穩健的BD活動,逐步構建起自己的競爭優勢,最終爲市場帶來了驚喜。

通過這種戰略定力,亞盛醫藥向市場證明了,即使在競爭激烈、變化莫測的醫藥行業中,依然可以通過精準的戰略規劃和耐心的執行,實現可持續的發展和成功。

這種以價值爲導向的策略,不僅爲公司自身帶來了積極的影響,也爲整個行業提供了寶貴的參考和啓示。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