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房价还会跌吗?地产链还能涨吗?

房價還會跌嗎?地產鏈還能漲嗎?

摩爾金融 ·  06/20 09:53

4月24日以來,地產鏈走出了“A”字型,大起大落。上漲是提前交易政策放鬆,下跌是政策出臺後,短期利好出盡。

市場總是這樣,預期驅動階段越想越激動,想象空間越來越大,越來越離譜;一旦預期落地,想象被抽離,現實露出了原來的模樣,總是難讓人滿意。

4月24日-5月22日,地產鏈演繹的是A字型的前半段,期間,房地產服務(55%)、房地產開發(27%)、裝修建材(20%)、保險(15%)板塊漲幅在124個申萬二級行業裏位居前四,家居用品、房屋建設、廚衛家電、裝修裝飾等也有不錯表現。

5月23日至6月18日,地產鏈開始演繹A字型後半段,相關板塊均有不同程度下跌,多數並未跌回原點,家居用品、廚衛電器、裝修裝飾板塊創了新低。

按照行情演繹邏輯,接下來進入基本面驅動階段,地產鏈能否二次上漲,取決於房價是否有企穩跡象。

關於房價走勢,無論悲觀還是樂觀,大家都會先拿日本的例子做個對比。從日本東京圈住宅價格指數看,1990年達到歷史高點,之後泡沫破滅,房價陷入漫長的下跌期,一直到2012年才夯實底部,期間最大跌幅約72%;2013年至今,房價重拾漲勢,但漲幅有限,年均漲幅4.52%,至今仍遠低於歷史高點。

日本東京的案例給我們兩個啓示,一是房價終究是會企穩的;二是房價企穩過程是漫長的,痛苦的。

有了日本的情況參考,我們對房價泡沫破滅最壞的情況會有個感性認識。

回頭看國內房價走勢,高點出現在2021年7月,之後隨着政策收緊而進入下行通道。2021年7月末至2024年5月末,我國二手房出售掛牌價指數累計下跌16.6%,回落至2018年初的位置。

其中,一二三四線城市分別下跌9.7%、17.9%、19.5%和14.9%。一線城市跌幅最小,目前仍在2021年2月的位置,二線城市掛牌價則回落至2017年4季度,三線和四線城市均回落至2018年1季度。

當前行情下,實際成交價通常低於掛牌價,買家至少可以照着九折去砍價。照此推算,二手房實際成交價已回落至2017年1季度水平。

當前房價是否合理仁者見仁。從租售比來看,2024年5月末,百城住宅租金收益率爲2.23%,其中,一線城市平均爲1.87%。就2.23%的租金收益率看,無法覆蓋貸款利息成本,再考慮到房東需要支出的物業費、暖氣費(北方城市)、中介費及空置期成本等,實際淨回報可能還得打個八折。

拍腦袋假定租金收益率提升至3%,能夠讓一批潛在賣房人不再掛牌出售,推動地產市場供需均衡。要提升租金收益率,要麼提升房租,要麼降低房價。假定租金不變,租金收益率從2.23%提升至3%,房價在當前基礎上還需下降26%。

從供需結構上看,短期供過於求的格局沒有改變,房價也有下跌壓力。據克而瑞《2024不動產運營發展報告》,當前我國商品房庫存消化週期處於歷史高位,50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消化週期長達2年之久,其中,26城新建商品住宅庫存消化週期超36個月。2024年5月末,我國商品房住宅待售面積3.87萬億平方米,處於歷史相對高位。近期,雖然需求端出臺了系列刺激政策,但改變供需結構仍需時間。

這麼去看,房價似乎還沒見底;或者既便短期止跌,也缺乏支撐。

這個時候,我們要評估一下政策了。正因爲房價靠市場博弈難以止跌,才需要政策給予支撐。

政策的最優目標是房價止跌,以時間換空間,通過租金的逐年上漲讓房價變得合理。只要房價止跌,地產鏈各方參與者就有穩定的預期——地方政府可以結合最新價格出讓土地,房地產商可以理性拿地、開工,建築建材裝飾家居家電等中下游環節就能動起來,地產鏈重新吸納大量勞動力,創造穩定產值,地產從經濟復甦的拖累項變成支撐項。

所以,不需要房價重新上漲,只要房價止跌,市場預期穩定,地產對經濟的拖累就可基本解除。

接下來需要思考的是在哪個水平上止跌。既可以是在當前水平上止跌,也可以是當前水平繼續下跌20%後止跌。從政策效果上看,目的是通過房價止跌穩定市場預期,低位止跌後預期更穩定;從政策成本來看,低位止跌的成本也要小得多。

在這個意義上看,517新政標誌着房價止跌納入了政策考量,房價止跌具有了可預見性,但並不意味着房價在當前位置止跌。

從政策路徑上看,接下來一段時間,大概率還是圍繞放開限購、降低利率、首付比例、提高貸款年限、優化還款方式(如推廣先息後本)等展開。這些政策,不足以讓房價止跌,但可以延緩下跌勢頭,避免快速下跌帶來的負反饋和系統性風險。

待這些政策慢慢出完,房價也跌到了更合意的位置。屆時,收儲大招就可以全面落地了。以更低的價格收儲,既可以降低政策成本,也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當前,在此之前,區域層面的個別收儲會提前展開,視當地房價跌幅而定;政策全面落地,大概率會等待更低的價格。

回到A股,若上述邏輯如期展開,對地產鏈投資有什麼啓示呢?

(1)房地產開發板塊,右側尚需等待。只要房價仍在下跌,開發商資產負債表就要繼續計提存貨跌價準備,淨資產繼續大幅縮水,尾部風險難以排除,不具備趨勢上行的條件。單就個別龍頭來看,前期市場演繹的是破產邏輯,當前開始演繹週期邏輯,股價很難再回到前期低點。

(2)房地產下游板塊,股價會提前反應基本面。對於房地產經紀、裝修裝飾、家居等板塊,橫跨新房、二手房兩個市場,本就沒有尾部風險,前期更多受新開工面積下降、應收賬款壞賬等拖累,隨着地產開發商洗牌告一段落,疊加房價見底具有可預期性,股價會提前交易反轉邏輯。

(3)受房價下跌壓制的金融板塊,壓制基本解除。房價下行,除了地產鏈,受拖累的還有銀行和保險。銀行和保險在資產端持有大量房地產及房地產相關資產,房價下行加大壞賬壓力,壓制板塊估值。隨着房價見底具有了可預見性,尾部風險下降,房價壓制基本解除。

附:代表性地產鏈上市公司簡介

1、貝殼:公司脫胎於鏈家,2001年於北京創立;2008年起,公司投入大量資源打造真房源數據庫“樓盤字典”(2023年末涵蓋2.77億套房屋信息),2011年在業內打出“真房源”口號,並通過搭建基於合作模式的利益分配機制ACN體系(經紀人合作網絡),推動流程標準化,實現了經紀人之間的高效合作和有序競爭,在行業內迅速脫穎而出;2018年鏈家網升級爲貝殼找房,開放第三方房產中介加盟(貝聯門店,2023年末有255個加盟中介品牌);2020年,貝殼成立自營家裝品牌“被窩家裝”,之後相繼收購聖都家裝和愛空間,進軍家裝賽道;2020年8月在美股上市,2022年5月於港交所雙重主要上市。

2023年末,貝殼共計擁有 4.2萬家活躍門店(其中鏈家5320家)、39.7萬名活躍經紀人(其中鏈家經紀人9.75萬人),省心租在管房源20萬套,入住率95.1%。2023年,平台促成440萬筆房產交易,總交易額3.14萬億元,實現營收778億元,淨利潤58.9億元。

業務結構上看,2023年二手房、新房、家裝、新興業務(租賃及其他)營收佔比分別爲36%、39.3%、14%和10.7%,毛利貢獻分別爲47.2%、26.6%、29%和24%。

2、金螳螂:A股建築裝飾板塊龍頭,多年蟬聯“中國建築裝飾行業百強”第1名。公司定位於一家以室內裝飾爲主體,融幕牆、景觀、軟裝、傢俱、機電設備安裝等爲一體的綜合性專業化裝飾集團,經營模式爲自主承攬業務、自主組織設計或/和施工。建築裝飾是永恒賽道,大行業小公司,龍頭市場份額較低。

2020年之前,公司淨資產收益率和投入資本回報率基本保持在15%以上,盈利能力處於優秀水平。近幾年,受地產下行拖累,整個裝修裝飾板塊業績都不能看,壞賬激增、經營虧損、營收負增長,股價大幅下跌。2020年,公司營收312.43億元,創歷史新高,之後連續三年負增長,2023年爲201.87億元,同比下降7.46%。業務結構上,2023年裝飾、幕牆、設計分別實現營收168.1、17.7和14.6億元,同比-9.8%、+7.3%和+11.5%。2023年淨利潤10.4億元,同比下降20.29%。結合2024Q1業績看,公司業績仍未見底。

3、東方雨虹:A股建築防水龍頭,聚焦主業,多元並進,打造領先的建築建材系統服務商,致力於成爲全球建築建材行業最有價值企業。

防水材料同質化程度高,公司一方面在全國範圍內建立生產物流研發基地,享受規模優勢和倉儲物流成本優勢;另一方面向上遊產業鏈延伸,優化原材採購成本,夯實低成本競爭優勢,得以在市場競爭中堅持“同質價最優、同價質最優”原則提升市佔率。防水行業是典型的大行業、小公司,龍頭公司仍有較大的份額提升空間。

渠道營銷方面,與優質大型企業進行直銷合作,同時搭建工程渠道和零售渠道模式。工程渠道方面,注重以合夥人模式綁定工長資源,搭建“虹哥匯”會員體系,2023年末會員數量突破270萬人;零售渠道則通過下屬民建集團、雨虹到家等搭建立體零售體系,雨虹到家服務在全國佈局運營中心、社區服務站超1200家,實現“百城千店”規劃。

產品品類上,依託於防水渠道複用性、業務協同性持續拓展砂漿粉料、建築塗料、管業、膠粘劑等多品類,打造化學建材平台型組織。2023年,公司砂漿粉料業務營收佔比12.79%,同比提升3.2個百分點,公司有意將其打造爲第二增長曲線。

2023年,公司實現營業收入328.23億元,同比增長5.15%,在全年地產新開工大幅下滑的背景下實現平穩增長;歸母淨利潤22.73億元,同比增長7.16%。營收結構來看,2023年,C端零售業務營收佔比28.29%,同比提升5.06個百分點,工程渠道應收佔比22.58%,同比提升5.43個百分點。

2022年以來,受部分大客戶爆雷等影響,公司應收賬款出現較大風險。2023年末,公司應收賬款餘額139.46億元,壞賬準備餘額20.47億元,壞賬率爲14.68%,成爲近期壓制公司估值的重要因素。

【注:市場有風險,投資需謹慎。在任何情況下,本文所載信息或所表述意見僅爲觀點交流,並不構成對任何人的投資建議。】

本文由公衆號“薛洪言微語”原創,作者爲星圖金融研究院副院長薛洪言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