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微软是如何重新崛起的?

微軟是如何重新崛起的?

鈦媒體 ·  06/20 08:39

微軟現任CEO

微軟現任CEO薩提亞·納德拉

在一個時代獲得成功的大型企業,往往很難在下一個時代繼續擴大它的優勢,有些甚至還會消失在歷史的進程中。比如,膠捲相機時代的柯達、功能機時代的諾基亞,因爲難以在新的技術競爭中取得突破,它們都淪爲了新時代的犧牲品。

曾經,微軟也面臨過類似的窘境。

在PC時代,微軟的Windows操作系統幾乎無處不在,並壟斷了整個PC操作系統市場。靠着Windows和Office兩款產品,微軟利潤飆升,收入每年增長超過30%,也讓創始人比爾·蓋茨多年穩坐全球首富的位置。

但在之後的十幾年裏,微軟陷入了“沉默”,這家企業不知道如何在原創產品上展開競爭。

比如,微軟發佈Zune MP3播放器時,蘋果的iPod已經領先其5年時間;Bing搜索引擎則根本無法與Google展開競爭。更大的災難性產品是Windows Phone,它的軟件生態與安卓和iOS基本不在一個數量級上,而使用它的人就更少了,最終Windows Phone淪爲了棄子。

與柯達、諾基亞類似,微軟原本也會淪爲週期更迭的祭品。但出人意料的是,它在週期中恢復了過來,一度超越蘋果成爲全球市值最高的科技公司之一。這一切,是如何發生的?

納德拉,微軟的關鍵CEO

如果將微軟近24年的市值變化,作爲一個統計週期來看,那麼你會發現這家公司在2014年前後的市值漲跌,宛如兩個公司。

2000年,比爾·蓋茨從微軟首席執行官轉任首席軟件架構師,後者是他爲自己創造的職位。接任比爾.蓋茨是他的老朋友和哈佛同學史蒂夫·鮑爾默,自1980年以來一直在微軟擔任各種職務,並於1998年擔任微軟總裁。

鮑爾默接管微軟時,微軟的市值高達5580億美元,此後便一路下跌、低位震盪。

微軟市值變化

微軟市值變化

如前所述,鮑爾默時代的微軟是一個徹底迷失方向的微軟。在Windows之外的絕大多數新產品開發上,微軟幾乎都失敗了。特別是爲了讓Windows Phone能夠東山再起,鮑爾默甚至不惜在2013年以76億美元收購諾基亞的智能手機業務。但是,這筆交易並未縮小微軟與蘋果的差距。最終微軟放棄智能手機,並裁員7800人。

華爾街的分析師曾這樣評價微軟,公司有穩定現金流,可以給股東持續分紅,但主業觸及天花板、對新趨勢應對遲緩,至於未來?沒有未來了。

直到2013年,微軟迎來第三任CEO薩提亞·納德拉,這家公司開始了真正的改變——從防守到進攻。

首先是去Windows化。鮑爾默時代的微軟,Windows的地位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幾十年來,微軟也一直拒絕合作,堅持擁有DOS和其他軟件平台,這爲其帶來了巨額利潤和搖錢樹。但在納德拉治下,通過一系列調整,原本獨立的Windows部門被拆解。Windows旗下的Office等核心業務被允許開發其他操作系統的產品,比如iOS。

納德拉甚至公開宣佈,微軟正在爲蘋果的iPad開發iOS原生版Office,這在此前幾乎是不可能的,因爲微軟曾極力抵制封閉式的軟件開發方法。

“今天,我的首要任務之一是滿足我們數十億客戶的需求,無論他們選擇何種手機或平台。這是我們能夠繼續增長的唯一途徑。”納德拉稱,爲此,微軟有時會與長期的對手握手言和,追求意想不到的夥伴關係,並重振長期關係。

其次,納德拉將雲計算而非Windows置於公司的核心位置,這有助於削減成本並提高利潤。微軟的營業利潤率已從2014年的29%上升至43%,是美國50家最大的非金融公司中按收入計算最高的。

最後,就是投資和併購,微軟歷史上最大幾筆收購幾乎都是在納德拉任內完成的。比如,262億美元收購職場社交服務平台LinkedIn;75億美元收購GitHub;687億美元收購動視暴雪。

改組、開放、投資/併購,納德拉的一系列操作讓微軟改頭換面,這也正對華爾街投資者的胃口——一個足夠有想象力的新故事。自此,微軟的估值一路水漲船高,2014年至今公司市值上漲了超過20倍,總市值達到3.32萬億美元。

OpenAI,微軟的關鍵投資

與動輒數百億美元的併購相比,微軟對OpenAI 10億美元的早期投資,可以說是不值一提。但是,這筆投資無意間讓微軟,一度坐上全球市值第一的位置。

微軟投資OpenAI的故事,幾乎達到了“家喻戶曉”的程度。但不爲人熟知的一個細節是,促成這筆交易的是微軟CTO凱文·斯科特。斯科特並不是微軟的早期管理者,而是由納德拉大膽地從一系列收購中提拔起來的微軟高管。

微軟能夠重新崛起,一部分源於自身業務的大舉改革,另一部分則源於開拓市場的投資和收購。在一系列收購中,微軟獲得了新的人才來源和創新動力,也讓這家公司意識到——企業並不總是需要自己進行發明,還可以研究將其他地方開發的技術打包出售。

OpenAI就是最好的例子。利用OpenAI的能力,微軟推出了一款名爲Copilot+PC的全新AI電腦,並集成了剛剛問世的GPT-4o。通過關鍵詞的模糊搜索,微軟的Copilot可以幫助用戶查找在本地的文件、任務,或者是網頁瀏覽記錄。微軟方面強調,這些通過快照方式留存的所有信息和數據,都會留存在本體儲存中,不會上傳雲端。

去

Copilot+PC的“回顧”功能

同時,實時字幕功能也被內置在Windows中,用戶正在使用的任何PC視頻通話或應用程序都可以配合使用。關鍵的是,這些AI功能蘋果的Mac產品目前還不具備。

得益於AI處理的芯片,微軟Surface系列和其他製造商生產的電腦將比蘋果的頂級MacBook Air M3更強大,速度快 58%。微軟公司首席執行官薩蒂亞·納德拉 (Satya Nadella)稱,配備專門人工智能芯片和更快性能的新一代計算機將重燃Windows PC與蘋果公司Mac之間的長期競爭。

市場研究機構Canalys近日發佈的數據顯示,2024年傳統PC將開啓向AI PC的重大轉變,預計2024年全球AI PC出貨量達4800萬臺,佔PC出貨總量的18%;2025年全球AI PC出貨量超過1億臺,佔PC出貨總量的40%;到2028年,全球AI PC出貨量達2.05億臺。IDC最新報告預計,到2028年中國下一代AI PC的年出貨量將是2024年的60倍。

顯然,這又將成爲納德拉講給華爾街的新故事,由此也將繼續推高微軟的股價。因爲在很大程度上,得益於對OpenAI的投資,微軟已成爲AI工具的首選公司。而在此前,大多數人會認爲是Google或是Meta。

從華爾街口中的“沒有未來”,到AI時代的明星公司,微軟的重新崛起可以說是一個相當極端的案例。而實現這場極端變革的人——薩提亞·納德拉,實在是現代商業世界中的“市值管理大師”。(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 | 饒翔宇  編輯 | 鍾毅)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