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助力资本市场高质量发展 科技型公司成为近两年上市主力军

助力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 科技型公司成爲近兩年上市主力軍

證券時報 ·  06/20 00:00

6月19日,2024陸家嘴論壇在上海開幕。當日下午,中國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圍繞“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發表主題演講,他表示中國具有三大優勢,分別是人才、資本和市場。在自主創新中,把這三大優勢結合起來,資本市場責任非常重大。

早前,國務院國資委黨委召開專題會議強調,要更加註重科技創新,把研發融入到血液中,把創新融入到戰略中,加快突破關鍵核心技術,推動科技創新成果產業化;更加註重優化佈局,抓好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抓好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佈局。

科技型公司

成一二級市場優質資源

科技創新是推動產業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支撐,是加快形成新質生產力的重要要求,對經濟社會全局和長遠發展具有帶動作用。近年來,在政策的大力支持下,我國科技型公司融資渠道正逐步拓寬,成爲一二級市場的“優質資源”。

據證券時報·數據寶統計,截至6月19日,2023年以來共有331家註冊制公司登陸A股市場,按照戰略性新興產業劃分,以“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生物產業、高端裝備製造產業”爲主的科技型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下稱“科技型戰略新興公司”)多達200家,佔比達到六成。2024年以來上市的41家公司中,科技型戰略新興公司佔比超過65%,創2020年以來次新高。

這一佔比未來或將持續上升。IPO申報企業中(剔除終止、中止以及暫緩發行、暫緩表決公司),信息技術類公司超40家,佔申報公司數量近三成,醫藥生物產業公司佔比近一成。

從行業分佈來看,上述200家公司中,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上市公司有98家,最新上市的公司有達夢數據、燦芯股份、中瑞股份等;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及生物產業公司各有72家、30家。從板塊分佈來看,創業板、科創板公司分別有69家、58家,主板公司數量最少,僅有22家。

三大戰略性新興產業

募資佔比超六成

從首發募資來看,上述200家科技型戰略新興公司平均首發募資11.51億元,其餘131家公司(200家以外的公司)平均首發募資10.05億元;前者超募(加權計算)17.14%,後者超募21.51%。

從行業來看,2023年以來上市的331家註冊制公司中,屬於戰略新興產業的公司有315家,首發合計募資超過3450億元,其中上文提及三大科技型戰略性新興產業公司募資合計超過2300億元,佔前者比例超過六成。

具體來看,新一代信息技術公司募資金額合計超過1450億元,位居九大戰略新興行業之首,募資金額佔比超過四成;其次,高端裝備製造公司募資金額合計超過550億元;生物產業公司合計募資超過300億元,位居九大行業第5位。

從超募情況來看,生物產業公司超募比例超過24%,高端裝備製造產業及新一代信息技術產業公司分別超募20.09%、14.7%。

科技型公司研發強度

持續走高

近年來,科技型戰略性新興產業的研發投入保持了上升趨勢。據數據寶統計,2021年至2023年,上述200家科技型戰略新興公司研發支出總額分別爲151.47億元、202.91億元、242.89億元,2023年研發支出較2021年(可比數據)增加超55%,其餘公司研發支出同期增幅47%左右。

從研發強度來看,2021年至2023年,上述200家科技型戰略新興公司研發強度(均值)分別爲8.15%、9.07%、10.18%,持續超越其餘公司(持續低於5%)。

從單家公司來看,2021年至2023年研發強度持續超過10%的公司有39家,其中研發強度持續超過30%的公司僅有6家,分別是盛科通信-U、智翔金泰-U、索辰科技、雲天勵飛-U、康樂衛士及英方軟件。

進一步來看,2021年至2023年研發強度持續超過10%,且同期加權淨資產收益(ROE)持續超過10%的科技型戰略新興公司僅有8家,最新上市的公司有達夢數據、星宸科技、諾瓦星雲、成都華微等。

達夢數據研發強度持續上升,2023年達到20.79%,公司是全球第二個在軟件層面全面突破共享存儲集群核心技術的數據庫廠商,擁有包括“達夢啓雲數據庫雲服務系統”“達夢啓云云開放平台”等雲計算系列產品。公司2021年至2023年加權ROE位居20%以上。

星宸科技是中國第二大行車記錄儀芯片廠商,其IPC SoC及NVR SoC出貨量全球第一。公司2023年研發強度超過24%。

成都華微是國內少數幾家同時承接數字和模擬集成電路國家重大專項的企業之一,其研發強度持續超過20%。

錦波生物在重組人源化膠原蛋白領域處於國際技術領先地位,公司2023年加權ROE大幅上升,今年一季度加權ROE超過10%,位居8家公司之首。

芯動聯科是目前少數可以實現高性能MEMS慣性傳感器穩定量產的企業。今年以來公司股價跌幅超過20%。

航天環宇是國家級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經過多年的發展,具有較強的技術能力、產業化優勢和綜合競爭力,併成爲航天科技、中航工業、中國航發等軍工央企的核心供應商。公司2023年研發強度、加權ROE分別爲10.55%、10.66%,今年以來公司股價跌幅超過25%。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