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方星海、邱勇、陈翊庭论剑陆家嘴: 推动科技创新与资本市场"双向奔赴"

方星海、邱勇、陳翊庭論劍陸家嘴: 推動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雙向奔赴"

證券時報 ·  06/20 00:00

資本市場在推動科技創新方面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同時,高水平的科技創新又爲資本市場提供了高質量的上市公司,提升了資本市場活躍度。

在6月19日召開的“2024陸家嘴論壇全體大會三”上,證監會副主席方星海、上交所理事長邱勇和港交所行政總裁陳翊庭,就如何實現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的“雙向奔赴”進行深入探討。

方星海表示,我國經過40多年的改革開放,已具有三大優勢,分別是人才、資本和市場,“在自主創新中,把人才、資本和市場三大優勢結合起來,資本市場責任重大”。

在方星海看來,能夠把創新的風險特性和資金對風險的承受能力結合起來的只有資本市場。

科創板顯然是資本市場服務我國科技自立自強的“範本”。自2019年設立以來,截至今年5月底,科創板已有572家上市公司,總市值5.2萬億元。

“科創板的設立爲科技創新企業提供了強大的資本支撐,五年累計融資超過1萬億元。”邱勇說,“同時還促進了科技企業的科技創新,科創板公司2023年投入研發強度12.2%,是A股公司平均水平的3倍以上。”

香港資本市場也是創新型企業茁壯成長的沃土之一。“香港從1993年開始迎接內地企業上市,第一隻H股(內地註冊,香港上市的中資企業股票)是1993年7月。”陳翊庭表示,“香港資本市場可以幫助內地企業‘揚帆出海’,香港不僅具有國際融資能力,且緊密聯繫其他市場,這些企業在香港獲得國際資金支持後,也可以利用香港的平台繼續開拓國際市場。”

然而,我國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的“雙向奔赴”目前仍然存在諸多瓶頸堵點,如何通過制度創新,突破體制機制約束,發揮科技與資本的協同效應,形成“科技—產業—金融”良性循環?

方星海透露,自去年3月31日《境內企業境外發行證券和上市管理試行辦法》發佈以來,中國企業到境外上市非常活躍,截至今年6月18日,一共有158家企業在證監會備案,其中,85家企業去香港上市,73家企業去美國上市。

“境外上市企業排隊多是好事,意味着中國大批企業絕對不‘躺平’,都想做大做強,對於這樣的企業,我們要大力支持。”方星海表示,“未來將繼續加快備案速度,推動融資額比較大、科技創新實力強的企業到境外上市。”

邱勇表示,一個全球經濟中心、國際金融中心和科技創新中心的形成,都伴隨着強大的資本市場和強大的證券交易所的崛起,“上交所的使命之一即是如何增強市場的包容性,以支持科技創新”。

陳翊庭表示,香港資本市場將不斷改革上市制度,便於新興企業實現融資、壯大發展,進而助力國內形成新的產業優勢和國際競爭力。

私募股權基金和私募創投基金是促進科技創新的一支非常重要的力量。以科創板爲例,九成科創板公司在上市前獲得創投資本投資,平均每家獲投約9.3億元。方星海表示:“對於私募股權基金和創投基金,證監會的態度是大力發展,同時規範發展。”

爲發揮科技與資本的協同效應,更多體制機制的約束正在突破。6月19日,證監會與上海市政府簽署資本市場支持上海加快“五個中心”建設協作工作機制備忘錄,雙方將協調解決推動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以及加快上海“五個中心”建設中的重點難點問題。協作工作機制的建立,有助於將協同協作經驗做法機制化、常態化,有助於探索形成促進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合力,更好服務實體經濟和新質生產力發展。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