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ST三盛终止上市:风险事件频繁爆发,经营管理严重失误

*ST三盛終止上市:風險事件頻繁爆發,經營管理嚴重失誤

證券時報網 ·  06/19 21:40

2024年6月19日,*ST三盛收到了深交所下發的終止上市決定。根據交易所規則及上市審核委員會的審核結論,*ST三盛的股票將自2024年6月27日起進入退市整理期,並在整理期結束後下一個交易日被除牌。公司被要求妥善處理退市相關事宜及後續工作。

由於2022年度財務報告被審計機構出具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報告,*ST三盛股票交易於2023年5月4日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2024年4月30日,*ST三盛未能在法定期限內披露2023年年度報告,觸及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2023年8月修訂)》第10.3.10條第一款第四項規定的股票終止上市情形。

有市場分析指出,從表面看來,*ST三盛未能在法定期限內披露年報與審計環節的突發變故有一定關聯,但實際上,公司在此之前已深陷困境,問題重重。究其本質,頻繁爆發的風險事件和自身經營管理的嚴重失誤才是導致公司最終退市的根本原因。

2022年,*ST三盛因涉及資金佔用、商譽減值、持續經營能力存疑以及證監會立案調查等複雜問題,收到了無法表示意見的審計報告。2023年12月底,*ST三盛披露的資產收購及收到償還資金的相關公告,更是反映出公司治理及內部控制的混亂。在上述交易中,*ST三盛及子公司天雄新材合計流出現金5.83億元,同時,公司子公司收到還款合計5.8億元。這一系列大額資金異常流動因其對股東利益及未來投資決策產生重大影響,引發了深交所的連串質詢。在幾輪問詢後,公司才遲遲道出部分實情——有關交易構成資金閉環。

經記者梳理,公司先後收購天雄新材51%、39%股權,合計金額達8.7億元,然而,這一巨額投資並未帶來預期回報。天雄新材屢次遭遇生產停擺,其運營波折不斷:自2022年12月至2023年7月首次陷入停產狀態,緊隨其後,2023年12月至2024年3月再次經歷生產中斷,直至2024年5月末,天雄新材再次停產,持續的停產困境爲公司的投資效益蒙上了厚重的陰影。

在此期間,*ST三盛兩度更換年審機構,暴露出公司與核數師之間的重大分歧。最初,深圳旭泰會計師事務所無法判斷公司收購資產的商業實質,而公司隨後解僱深圳旭泰,轉而聘請北京興榮華會計師事務所。然而,北京興榮華也在4月25日以公司未能提供完整審計資料、遲延回應監管關切及溝通中出現不當言論爲由,決定解除合作關係。

在深入剖析*ST三盛案例的背後,一位資深的投行分析專家認爲,審計機構的最終辭任實質上是企業長期積累的內部管理混亂與經營困境達到臨界點的外在表現。這表明,當一個企業的核心運營問題積重難返時,其與審計機構的合作信任基石將不可避免地動搖。審計機構作爲獨立第三方,基於其專業判斷與道德準則,無法忽視企業存在的根本性風險與潛在的不合規行爲,由此認定繼續合作的基礎已蕩然無存。事實上,會計師事務所等中介機構獨立、專業、勤勉地履行好“看門人”職責,有助於提高信息透明度、防範財務造假、優化資源配置,對資本市場健康發展至關重要。

校對:陶謙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