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减持格灵深瞳5% 红杉中国仍持有18家A股上市公司

減持格靈深瞳5% 紅杉中國仍持有18家A股上市公司

財聯社 ·  06/19 22:04

①紅杉中國2014年參與格靈深瞳A輪融資,後者2017年估值約5億元,由此估算紅杉中國此筆投資收益不俗。 ②IPO階段性收緊以來,紅杉中國先後減持了東鵬控股、慕思股份等12家A股上市公司,截至一季報,紅杉中國還持有18家A股上市公司。

《科創板日報》6月20日訊(記者 陳美)格靈深瞳(688207)近日公告稱,紅杉中國通過大宗交易和集中競價交易方式累計減持達5%,持股比例從10.49%減少至5.49%。根據披露,該權益變動時間在2023年4月19日-2024年6月18日。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格靈深瞳上市時間爲2022年3月,作爲IPO前的投資方,紅杉中國於2014年參與格靈深瞳A輪融資。招股書顯示,格靈深瞳2017年1月最近一輪B輪融資估值約5億元,這意味着作爲早期投資人,紅杉中國以低於5億元估值的價格,投資格靈深瞳。

上述減持時間內,格靈深瞳最高市值超過70億元,較紅杉中國進入之後的5億元估值,增長了1300%。由此估算,紅杉中國此筆投資收益不俗。

投資7年,紅杉中國退出格靈深瞳

從紅杉中國投資格靈深瞳時間來看,彼時是人工智能在國內第一波興起的時間。除格靈深瞳外,最早的“AI四小龍”,也多有紅杉中國的身影。

格靈深瞳招股書顯示,IPO前,紅杉中國通過Sequoia Capital CV IV Holdco IX, Ltd.持股1940萬股,佔比13.99%;IPO後,該比例變爲10.49%。

按照1年鎖定期,格靈深瞳上市1年後,即2023年3月紅杉中國解禁。透過股權變動信息,紅杉中國於2023年5月開始減持,彼時變動股數爲185萬股。之後,又於2023年5月底,減持230萬股;2023年7月,分別減持80萬股、77萬股;2023年8月減持157萬股;2023年9月減持181萬股;2023年12月減持67萬股;今年6月18日,再度減持191萬股。

自此,紅杉中國累計達5%的權益變動完畢。值得一提的是,格靈深瞳於2022年發佈“每10股轉增4股”年度分紅方案,這使得紅杉中國的持股數在去年年中增加了494萬股。

在上述減持時間段內,格靈深瞳股價最高爲30元,這意味着投資了7年的紅杉中國在退出上,有不錯的回報。一位業內人士在與《科創板日報》記者交流時表示,“這些投資都投了很久,公司(格靈深瞳)上市之後,也應該到了退出期。”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不僅是紅杉中國,與紅杉中國一起投資格靈深瞳的真格基金也在退出。股權變動數據顯示,徐小平執掌的Zhen Partners I (HK) Limited,在解禁後於2023年3月就開始減持,持股佔比從上市後的5.99%變爲2024年一季度的3.93%。

“科創板AI第一股”光環不再,格靈深瞳持續虧損

實際上,在格靈深瞳上市時,頭頂“科創板AI第一股”的光環。其創始人趙勇,本科畢業於復旦大學電子工程系,碩士畢業於復旦大學微電子系;博士畢業於美國布朗大學計算機工程系;早期在安卓擔任操作系統中圖像處理架構的設計者,還是谷歌眼鏡最早期的核心研發成員。創始人這些標籤和經歷,都爲格靈深瞳加分,公司由此成爲機構眼中的明星公司。

但從上市後的表現來看,該光環已然不再。股價方面,格靈深瞳不僅首日破發,目前股價也僅有12元左右,市值32億元。今年2月,格靈深瞳股價一度走低至9.95元/股。而股價走低的背後,是公司業績的持續虧損。

拉長範圍看,在最近6個年度中,格靈深瞳有5個年度都爲虧損。業績顯示,2018年底-2023年底,格靈深瞳歸母淨利潤分別爲-6990萬元、-4.135億元、-7787萬元、-6842萬元、3261萬元和-9033萬元,這一業績顯然與機構當初投資AI公司的美好預期相差甚遠。

一位投資人告訴《科創板日報》記者,格靈深瞳主營計算機視覺技術和大數據分析技術業務,在實際應用中,AI視覺是AI第一波浪潮中被驗證的領域,“過去,AI視覺在安防、交通、零售、工業質檢上都有成功應用,AI四小龍亦是如此。但問題在於,許多AI視覺算法只能在特定數據集上表現良好,不適應多種環境和條件,泛化能力較差。”

要提升泛化能力,獲取高質量、大規模的標註數據集是一個挑戰。因此,到目前爲止,即便是ChatGPT掀起新一波AI投資浪潮之後,依然沒有AI公司大幅盈利。”該位投資人認爲,這對於初代AI公司格靈深瞳來說,何時有穩定的盈利亦是挑戰。

紅杉中國接連退出

《科創板日報》記者注意到,自A股IPO階段性收緊以來,“退出”便成爲投資機構的關鍵詞。

據星礦數據不完全統計,2023年8月以來,紅杉中國先後減持了東鵬控股(003012)、慕思股份(001323)、百川暢銀(300614)、新產業(300832)、穩健醫療(300888)、火星人(300894)、易瑞生物(300942)、普瑞眼科(301239)、博瑞醫藥(688166)、格靈深瞳(688207)、英諾特(688253)、奕瑞科技(688301)等12家公司。

其中,多數公司在前幾年就有減持,僅少數公司爲去年8月以來第一次。具體來看,東鵬控股(003012)被紅杉中國退出較多,自去年8月以來,合計減持1066萬股;新產業(300832)也於2023年底,一次性被紅杉中國退出1571萬股。另一家合計減持達千萬股的公司則是博瑞醫藥(688166),星礦數據顯示,去年三季度以來,紅杉中國累計退出1150萬股。

對於這些減持動作,有投資人與《科創板日報》記者交流時表示,“募投管退”是投資機構的正常投資順序,不能說只有投資,沒有退出。“特別是IPO階段性收緊之後,股權投資‘太依賴上市退出’的話題,就被業內關注。”

其進一步表示,“目前,雖然IPO有重啓,但隨着政策、經濟環境的變化,上市公司業績、研發不能達到新的要求,導致IPO撤回數激增。即便是IPO後,退出收益也可能低於預期,尤其業績的不達預期,促使股價下跌;港股上市公司更面臨流動性不足的問題,導致股票交易量小,投資人難以在理想的價格退出。

一季報顯示,紅杉中國出現在18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東列表中,其中科創板公司8家,創業板公司8家,中小板公司2家。從這些公司上市時間看,2019年-2020年是紅杉中國IPO的收穫期,而2019年正是科創板開板的時間。

image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