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已站上世界之巅,黄仁勋为何依然忧心忡忡?

已站上世界之巔,黃仁勳爲何依然憂心忡忡?

華爾街見聞 ·  06/19 22:51

來源:華爾街見聞

黃仁勳擔心,英偉達GPU的需求最終可能會放緩。爲避免走上思科的老路,黃仁勳正在積極推動英偉達進軍軟件和雲服務市場,與大客戶亞馬遜AWS和微軟展開競爭。

藉助AI的東風,黃仁勳不僅把$英偉達 (NVDA.US)$送上了世界之巔——市值登頂全球第一,也使他本人成爲全球第十一大富豪,身家更上一層樓。

作爲公認的AI最大賣鏟人,英偉達的AI芯片已經佔據了全世界數據中心約80%的份額。

然而在這光鮮亮麗的外表和當之無愧的勝利之下,黃仁勳仍在專注於應對下一個威脅——英偉達GPU的需求最終可能會放緩。

據科技媒體The Information週二報道,去年聖誕節前後,黃仁勳召集了一系列高管會議,討論一個日益嚴重的問題:英偉達的大客戶是否會因數據中心空間不足而無法安裝其AI芯片,從而影響芯片銷售。

報道稱,爲了對沖芯片需求放緩對業績的影響,英偉達已開始向AI開發商銷售更多軟件,一年前甚至成立了自己的服務器租賃業務DGX Cloud。此舉將使英偉達直接與微軟、AWS等這樣的大客戶展開競爭。

黃仁勳的煩惱

黃仁勳告訴同事們,他擔心亞馬遜AWS和微軟等雲服務器提供商沒有迅速建立新的數據中心和電源來容納他們訂購的芯片。近幾個季度,這幾大雲服務商合計購買了大約一半的英偉達AI服務器芯片。

根據英偉達的一名員工以及幾位客戶和數據中心運營商的說法,會議結束後,英偉達管理層加快了詢問雲提供商的步伐,以確認他們是否有能力容納和使用所訂購的芯片。

數據中心提供商 DataBank 的首席執行官 Raul Martynek 表示:

除非客戶能夠證明他們的數據中心能夠容納這些 GPU,否則英偉達不會發貨。

英偉達在2023年的GTC大會上,首次發佈了雲產品DGX Cloud,與微軟、AWS等雲服務巨頭展開直接競爭。

但奇怪的是,DGX Cloud運行在雲服務商租用的英偉達芯片服務器上,然後英偉達再以更高價格將服務器租給自己的客戶,並承諾爲他們提供更好的計算性能。

英偉達曾甚至考慮爲DGX Cloud租賃自己的數據中心,完全將第三方雲提供商排除在外。

報道援引知情人士透露稱,英偉達最近還聘請了Meta高管Alexis Black Bjorlin來管理雲業務。

目前,尚不清楚英偉達是否繼續推進該計劃,爲DGX Cloud建立自己的數據中心。

在採取這些措施的同時,英偉達芯片銷售人員也在想方設法弄明白客戶是怎麼使用芯片的。

The Information報道稱,英偉達正收集雲提供商的客戶信息以及它們之間簽署的租賃合同內容等,用來提前規劃銷售策略,並了解其雲服務器租賃業務的潛在客戶。

黃仁勳還意識到另外一個可能影響芯片銷售的因素:

微軟、Meta、馬斯克旗下xAI等公司正在使用芯片訓練實驗性的新AI模型。由於這些模型並不能立即產生收入,投資人可能會向這些公司施壓減少芯片採購。

4月底,扎克伯格承認AI所帶來收入不確定後,Meta股價應聲大跌,投資者對這種情況表示了明顯的不滿。

最後,根據業內人士的說法,雖然AI計算目前在各大雲服務商的業務中佔據主導地位,但近期傳統計算業務的需求也出現了復甦,加上數據中心擴建成本高企,他們無法完全遷就英偉達芯片的安裝和使用。

控制GPU分配,大力推廣自家安裝方案,惹惱大客戶微軟

爲了應對這些問題,黃仁勳一直謹慎管理着英偉達芯片的分配,防止任何一家公司囤積太多芯片。

他還試圖影響客戶在數據中心組裝GPU的方式,敦促他們採取英偉達認同的、計算性能更高的服務器機架設計。

然而,有人認爲,如果遵循英偉達的建議,日後他們將更難以改用其他公司的芯片。

相關人士表示,針對英偉達Blackwell下一代芯片的安裝方式,英偉達與大客戶微軟經常僵持不下。

英偉達還希望從連接芯片服務器的線纜、機架和其他硬件中儘可能多地獲得收入,但這可能會損害戴爾等長期以來生產英偉達芯片服務器的製造商的利益。

“所有的槓桿”

儘管軟件和雲服務收入與英偉達的核心服務器芯片業務相比仍然微不足道,但一些客戶和前員工認爲,這項業務最終可能使英偉達免受芯片衰退的影響,並使租用其服務器的客戶更難尋求替代芯片。

前英偉達高管、現任風險投資公司Playground Global合夥人Sasha Ostojic表示,雲和軟件產品作爲一種每年可產生數十億美元收入的業務,從未被分析師和技術社區充分重視。

他補充說,英偉達擁有“所有的槓桿”,來發展與其芯片互補的服務。

除了巨大的創收潛力之外,DGX Cloud還成爲英偉達幫助一些客戶,過渡到新一代芯片的途徑。

以ServiceNow爲例,這家軟件製造商過去一直爲自己的數據中心購買英偉達服務器,現在也直接從英偉達租用這些服務器。

避免走思科的老路

面對未來不可避免的芯片需求下滑,英偉達如果沒有穩定的新收入來源,未來可能會很艱難。

思科就是前車之鑑。

2000年互聯網泡沫高峰期,思科通過銷售路由器突然成爲世界上最有價值的公司,當時電信公司建立了新的數據中心,然而,由於互聯網收入未能像預期的那樣實現,這些中心被閒置了下來。

同時,思科的硬件被同行廣泛複製,導致其銷售額一直下滑,股價暴跌,至今仍未恢復。

黃仁勳私下告訴同事們,英偉達必須確保不會像思科或太陽微系統那樣,快速崛起又迅速沒落。

太陽微系統在1990年代成爲服務器和計算機硬件的巨頭,但在泡沫破裂後,未能抓住新興的軟件市場,在與微軟的較量中落敗,隨後一蹶不振。

編輯/tolk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