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远洋集团抛售北京230亿明星项目,中国人寿、太古再次接盘

遠洋集團拋售北京230億明星項目,中國人壽、太古再次接盤

鈦媒體 ·  06/19 20:04

圖片系AI生成

流動性壓力之下,遠洋集團依舊在持續出售資產以“自救”。近日,遠洋集團發佈公告稱,擬將北京頤堤港二期項目64.79%的股權及相關債權出售予大股東中國人壽以及合作方太古地產,總代價40億元。

其中,中國人壽出資約31億元,太古地產出資約9億元,二者分別獲得頤堤港二期49.895%、14.895%股權。另外,中國人壽及太古地產還分別收購約9613萬元、2869萬元的債權,合計規模1.248億元。本次交易完成後,中國人壽與太古持有同等比例的股權,北京將臺鄉政府持有0.21%股權,遠洋集團則不再擁有目標公司任何權益。

公告中顯示,對於出售所得款項用途,預期將用於償付有關優先級債務及必要的支付義務。值得注意的是,遠洋集團在未來相當長時期內仍擁有頤堤港二期的優先報價權,可繼續參與該項目的開發與運營。遠洋集團表示,集團有機會在其財務狀況改善時重新參與頤堤港二期項目。

根據公告顯示,轉讓給太古地產的股權,可在本次交易滿2年或3年時行使優先報價權;轉讓給中國人壽的股權,則將遠洋集團的優先報價權延長至2037年9月30日。

圖片來源:遠洋集團官網發佈公告

頤堤港二期資金難題

由於房地產市場持續低位運行,遠洋集團難以通過慣常的融資渠道獲得資金。尤其是爲頤堤港二期項目提供進一步的開發資金方面,遠洋集團遇到了極大的困難。據遠洋集團2023年年報披露,截至2023年12月31日,其流動負債超出流動資產約84.5億元。此外,借款總額約爲961.4億元,其中約697.5億元須於一年內償還,還有約110.3億元須於一至兩年內償還,而集團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約爲19.9億元。

爲平穩度過當前的財務困境,併爲其未來的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遠洋集團一直以來制定多項計劃及措施。通過強化財務管理、出售資產、降低重資產持有等方式,改善其資金流動性。頤堤港二期爲規模可觀且適合變現的重資產之一。

公開資料顯示,2007年,太古地產聯合遠洋集團獲取頤堤港一期地塊,當時該項目是太古地產繼三里屯·太古裏後,在北京第二個重點投資的項目。2012年,頤堤港一期正式開業。包括一座擁有逾170家商店的購物商場;一座25層高的甲級辦公樓頤堤港;以及太古酒店在中國內地開設的首間東隅品牌休閒商務酒店北京東隅。其在北京商圈具備一定知名度。

2020年12月,遠洋集團與太古地產成功獲取北京頤堤港二期項目,這也是雙方第三次合作商業綜合體項目。此前,太古地產和遠洋集團分別持有頤堤港二期項目35%及64.79%的權益。

頤堤港二期將發展爲以辦公樓主導的綜合發展項目,包括一座購物商場、多座辦公樓和一家酒店,預計總投資額達230億元。截至2024年4月30日,遠洋集團已對該項目出資約63億元。目前項目處於建設階段,預計2025年至2026年完工。

其與短期內能收回原始投資的住宅物業項目不同,以辦公爲主的綜合開發項目未來回報僅可在長期實現,因此短期內不會爲其帶來現金回報。遠洋集團表示,此次出售是爲確保有資金支持項目的正常開發建造,亦爲收回現金償債、解除未來對該項目的出資義務。

事實上,在此之前,在流動性壓力下,遠洋集團已多次出售資產以“自救”。據鈦媒體APP梳理,自2022年以來,遠洋集團已經4次向向大股東中國人壽出售資產。

早在2022年4月,遠洋集團就頤堤港一期項目與中國人壽展開合作,以此籌得30億元資金;2022年6月,遠洋集團將其位於北京市豐臺區麗澤商務區的銳中心項目股權出售給了中國人壽,交易對價50.15億元;2022年10月,遠洋集團以2.33億元向中國人壽地產平台國壽置業出售了北京中國人壽金融中心10%股權; 2022年12月,遠洋集團發行一筆規模爲13億元的REITs產品,同樣是中國人壽及其控股的廣發銀行參與認購。

合作方太古二次接盤

除了多次向大股東中國人壽出售資產外,還在陸續拋售多處物業,包括所持有的商業標杆項目——成都太古裏。

2022年11月,遠洋集團以7736萬元向遠洋服務出售位於北京及深圳的兩處物業;12月底,遠洋集團及遠洋服務以54.65億元對價將成都太古裏項目50%股權出售予合作方太古地產;2023年5月,遠洋集團還將北京遠洋未來廣場的各項權益轉讓予居然之家,到手資金3.49億元。

這些出售資產所得的資金,大部分均用於償還現有債務及用作一般營運資金,但公司依舊面臨較大的流動性壓力。

當前,行業風險仍未出清,部分房企面臨較大償債以及經營壓力。在此背景下,今年以來,“國家隊”正在通過不同渠道和方式加速入場,以紓困房企,特別是在資金、股權和債權等方面提供了重要支持。這些舉措不僅有助於緩解房企的流動性壓力,也有助於維護房地產市場的穩定。

例如:萬科將深圳超級總部地塊掛牌出售,最終被深鐵以22.35億元競得,雖然折價成交,但也解決了萬科資的燃眉之急。世茂集團將其坪山世茂廣場項目以2.5億元的價格轉讓給合作方深圳坪山城投,以緩解公司的流動性壓力。融創集團也計劃將其石家莊中央商務區項目的80%股權以8.14億元的價格出售給石家莊國資。其中,約1.48億元由融創中國欠付合作方的債務衝抵,以推進項目恢復正常開發建設,並盤活優質資產。

通過以上案例也不難看出,當房企陷入資金困局時,爲了維持企業的正常運營和債務償付,加速出售資產變現成爲了一種常見的應對策略。在多種類型的資產中,商辦類資產因其較高的市場價值和流動性,往往成爲房企在急需資金時的首選出售對象。與此同時,國資在接盤這些商辦類資產時,會展現出更爲審慎和全面的考量。作爲具有公共屬性和社會責任的實體,在接盤時不僅關注項目的經濟效益,還會綜合考慮社會效益、民生保障、城市形象等多方面的因素,也進一步體現了國資在推動城市發展和保障民生方面的重要作用。(本文首發於鈦媒體APP,作者|趙晨含,編輯|房煜)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