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工商银行行长刘珺:无科技不生产 无科技不发展

工商銀行行長劉珺:無科技不生產 無科技不發展

新浪財經 ·  06/19 17:37

專題:第十五屆陸家嘴論壇(2024)

6月19日,2024陸家嘴論壇在上海舉行,會議主題:以金融高質量發展推動世界經濟增長。中國工商銀行行長劉珺出席會議並從科技創新和資本市場融合的角度,跟大家分享了對科技創新與資本市場高質量發展的相關問題的看法和思考。

劉珺表示,到數字經濟時代,所有權要素生產率是圍繞科技創新展開的。如果說過去生產要素組合有點像樂高玩具,腿上的零件是腿上的零件,胸部的零件是胸部的零件,那麼現在全要素生產率的展現方式以及推動方式變成科技基於中心,資金、人力、土地及其他生產要素不斷給它賦能,讓它發揮出更重要的作用。他表示,現在無科技不生產,無科技不發展。

關於如何讓資本市場對科技創新起到更重要的作用,劉珺表示,第一,科技創新速度、維度出現不一樣的變化。過去大家一直在說摩爾定律在高速創新的過程中能延續多長時間,是否會有衰減,從目前結果來看,並沒有衰減。摩爾定律依然成立,並且在某種程度上可能發展的速度更快,我們看到從人工智能芯片發展速度可以看到,八年間提升的效率是一千倍,這種發展速度告訴大家,可能科技創新的邊際效應遞減,傳統的經濟學定律在這個領域可能被顛覆,不知道未來實踐會怎樣。

第二,科技創新的馬太效應出現了一種強化版,贏者通吃,頭部效應、頭部企業、科技巨無霸,對生態系統的重塑以及對產業的重塑作用變得越來越強大。

第三,我們在提科技創新中可能有一個0到1、1到100的分工,有些人注重顛覆性創新、突破性創新,0到1;有些人在應用端多發揮作用,聚焦1到100。現在大家發現,這個趨勢也在發生根本性的變化,這種調整是0到1、1到100,從0到100甚至0到邊界,全流程全生命週期覆蓋了。這就告訴我們一旦科技巨無霸有了顛覆性的科技創新,它可能從0會覆蓋到10000甚至更多,你在應用層面下太多的力氣,能得到一定的市場份額,但是這種市場份額的成色以及可持續能力有多少,不得而知。

第四,以前一直把科技創新作爲+,互聯網+、科技+,現在好像+的符號作用已經不夠了,數字底座以及數據底座變成了通用基礎設施,沒有基礎設施什麼做不了,這個基礎設施的措施越來越顯著。相當於科技及數字經濟對所有經濟社會的作用是滲透在角角落落方方面面。科技創新無所不在的作用在資本市場的表現,兩個具體表現:首先,科技創新一旦成熟、一旦推向市場,我們會迅速地看到很多小巨人、獨角獸,爲什麼一出來是獨角獸,不能有生長過程嗎?不是,它一出來有一定規模。其次,如果你的科技創新沒有能力,創新未來應用的場景不會太多,可持續創造價值的能力不會太強。

第五,從人工智能發展角度來看,大家看到更多是人工智能逐漸的變成跟人類智能的平行敘事,過去說的更多的是它能幫我做什麼,現在好像不是它能幫你做什麼。過去它是客體,你是主體,現在好像它變成類似於平行的主體。這種平行敘事的出現要求人類智能和人工智能本身兩個主體平行存在,在做科技倫理設計的時候,就應該把兩個主體放在一個框架下進行設計,不能站在人類主體角度去設計人工智能倫理方面的約束條件和規則制度,這個在未來不會太適應。

第六,資本市場過去更多是一種平台化的敘事。成立交易所,擁有一個資本市場的平台,大家在這個平台上可以發主板、科創板、創業板,可以做分單交易,但是現在發現資本市場的功能被變成無數的微循環,變成無數的生態。

責任編輯:江鈺涵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