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传统淡季价格翻倍 海运费为何"反季节"攀涨?

傳統淡季價格翻倍 海運費爲何"反季節"攀漲?

證券時報 ·  06/19 09:12

今年一季度以來,海運價格呈現快速上漲態勢。以歐線和美線爲例,短短一個半月的時間內,運費翻倍上漲至8000美元/箱,這不僅讓外界目瞪口呆,連衆多業內人士都感到震驚。

需要注意的是,這波漲價潮發生在傳統的外貿淡季,背後有怎樣的推動因素?對外貿企業和國際物流帶來什麼影響?相關市場主體接受記者採訪時均指出,這波“反季節”漲價潮受多重因素疊加影響,漲價幅度超出行業預期,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小貨主企業和國際物流公司的正常生產運營節奏。

部分航線價格

一個半月內翻倍

“從今年4月中旬開始,海運費就一直持續上漲,價格幾乎每週都有變化,我們跟客戶的解釋溝通工作量增加了很多。”廣東佛山一國際物流公司負責人湯女士對證券時報記者表示,現在查詢到6月下旬,從上海到鹿特丹港的一個標箱價格在7500美元—8000美元之間,這相比一個半月前已經翻倍,同樣的情況也出現在北美線。

繼去年10月因胡塞武裝事件導致歐洲海運線路運費上漲之後,從今年4月開始,新一輪海運費漲價潮再次牽動着中國外貿進出口行業。記者從國際物流行業人士處了解到,近兩個月來,馬士基、達飛、赫伯羅特等頭部船公司紛紛發佈漲價函,部分航線漲幅接近70%,一個40英尺的集裝箱,運價上漲最多達到2000美元。

這波海運費漲價潮已在航運指數上有所體現。記者查詢上海航運交易所官網了解到,6月14日,中國出口集裝箱運價指數上漲8.8%至1733.47點,其中,與上週相比,漲幅最高的是南非航線、東南亞航線、波紅航線、美西航線、歐洲航線、東西非航線,分別漲27%、11.9%、11%、9.6%、9%、8.3%。

而從北方國際集裝箱運價指數來看,6月17日收於2317.81點,較6月3日上漲9.1%。從具體航線價格來看,從天津出發的南美線、歐洲線、地中海線和美國東西岸線的40英尺長標準集裝箱的市場參考價都在7000美元至9000美元不等,其中,天津至南美東基本港的價格甚至高達9062美元/箱。

記者從業內人士方面了解到,從去年紅海危機爆發開始,幾大航運巨頭就一直醞釀漲價,也曾多次發出漲價通知,但業內對漲幅仍然無法預測。“漲個三四百美元算是比較正常的,但漲幅高達一兩千美元就不太正常了。”湯女士表示。

多重因素疊加

市場情緒助漲

事實上,每年的3、4月份都是航運淡季,7月份才開啓旺季,而時下這個淡季卻出現艙位緊張、運費上漲的現象,背後是什麼因素在推動?

綜合受訪業內專家分析,大致有以下四大原因:一是歐洲航線已經很長時間受到紅海危機影響,船隻不得不繞行非洲,但非洲線運力原本就有限,今年還湧入了大量船隻,船期長、中轉港增多,且部分中轉港口出現擁堵,導致很多船隻返程週期變長。二是南美線之所以也漲價,是因爲車企預期巴西對中國新能源汽車未來加徵關稅,很多車企紛紛往南美地區跑,南美線需求增加;此外,有些船公司爲了車企的大單,撤下了跑西非的船去跑南美,從而導致西非線的運力不夠,運費上漲。三是業內對美國加徵中國部分商品關稅的預期也很強烈,導致一些進口商提前備貨,旺季提前到來。四是幾大巨頭航運公司抱團漲價,出口企業需要提前計劃好出運計劃,因此都在搶集裝箱。

壹航運創始人兼CEO鍾哲超接受證券時報記者採訪時分析,對比去年,今年的歐線和美線復甦明顯,尤其是從4月中旬之後市場需求增加,但按照航運公司以往的出貨規律,他們都會在“五一”假期之後的第二週安排停航,導致市場出現短暫的供需不平衡。

在鍾哲超看來,這波漲價與其說是貨量驅動,不如說是情緒驅動,“多方面信息給市場釋放一種焦慮的情緒,船公司也有了更充分的理由抱團漲價,導致過去兩個月出現價格單邊上行的賣方市場。”

就連航運巨頭都感受到市場的焦慮情緒。全球第五大集裝箱班輪公司——赫伯羅特首席執行官Rolf Habben Jansen在5月份發佈今年第一季度業績時也用“出乎意料,非常震驚”來形容近期突然上漲的運費。他認爲,紅海危機並非這波漲價的主要原因,而發貨人的緊張情緒可能是重要原因。由於多種不確定性因素,買家都在試圖早點把東西運進來,導致旺季提前到來。

7月價格或趨於平穩

需要注意的是,在每一波的運費漲價潮中,受到影響的首先是廣大中小企業貨主。“我們接觸的很多企業都說,運費飆升之下已經出不起貨,去趟歐洲的運費加上其他費用大概1萬美元,他們一箱貨都未必能有1萬美元。”鍾哲超對記者表示,在中國外貿出口量中,海運佔比最大,而海運費連連攀升,對廣大出口型的中小企業帶來較大沖擊。

“我們巴西的客戶看到費用漲了,暫時不安排船期,那我們就沒法開工生產,這會給我們造成一定的原材料庫存積壓。”佛山一家鋁材貿易公司負責人鍾女士對記者表示,運費上漲打亂了原本的生產和出貨週期,且對利潤造成進一步壓縮。

此外,運費上漲也給貨代公司和物流公司帶來一定影響。“因爲價格波動性很大,客戶按照今天的價格訂,過幾天價格變了,我們爲了客戶體驗感,可能還要做出一點價格的讓步,還增加了許多溝通成本。”湯女士表示。

這波漲價潮將持續多久?業內人士認爲,多重因素決定了接下來的價格走勢。首先,從市場供需來看,記者留意到,包括MSC地中海航運、中遠海運、達飛、東方海外等航運公司都相繼宣佈即將有新船下水,“目前停航的比例已經非常小,大部分船隻都在正常運營,再加上新船下水和新開的航線,很大程度上將舒緩市場緊張情緒。”鍾哲超表示。

在談及運力短缺時,Rolf Habben Jansen表示,這種情況不會持續到今年年底。他還敦促託運人不要預訂超過需求的艙位來確保他們的貨物到達,因爲這隻會使運力短缺更加嚴重。

鍾哲超還表示,此輪海運價格在短期內已經達到一個非常大的漲幅,不具備繼續大幅上漲的基礎,預計7月中旬之後,市場會恢復到一個動態平衡的狀態,“可能不會馬上跌,但至少不再繼續漲,短期內或將維持高位震盪。”鍾哲超建議,廣大中小企業和出貨人要綜合多方信息,理性看待和客觀分析市場供需狀況,以此作出理性的對策。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