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便利店的冰杯,杀疯了

便利店的冰杯,殺瘋了

FBIF食品飲料創新 ·  06/19 09:13

本文經授權轉自公衆號有意思報告(ID:youyisi_cn)

當室外氣溫飆升,向37度發起衝鋒,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被冰杯所征服。

烈日炎炎的夏天,冰杯遇上任何飲品,彷彿都是天造地設的一對。工作時,冰杯+咖啡補充元氣;逛街時,冰杯+茶飲犒勞自己;休息時,冰杯+金酒慶祝一下。

隨着飲品DIY在社交網站的流行,冰杯成了新時尚單品,很多消費者被種草。不少企業也看到了其中的商機,甚至連飲料企業農夫山泉也垂直入坑,在線下推出了自己的冰杯單品。

冰杯怎麼就成了一門好生意?

冰杯成爲新流行

農夫山泉跨界製冰,並不是心血來潮。早在2023年,農夫山泉就開始爲它的製冰計劃籌備。

2023年5月,農夫山泉申請了標貼(冰杯)專利。同年7月,有2位IP地址在杭州的小紅書用戶開始分享農夫山泉冰杯,參考農夫山泉總部也在杭州,這或許是公司的小範圍試水。

從結果來看,其中一位用戶筆記反響很熱烈,收穫3380個點贊、611個收藏和390條評論,有人在評論區留言交流DIY經驗,也有人在諮詢購買方式和價格。

7個月後,農夫山泉冰杯大面積進入市場。

今年2月,先是有冷鏈物流公司在社交媒體發佈了農夫山泉冰杯首車發運的消息。緊接着,浙江、山西、安徽、河南、上海、廣州等地的消費者開始在小紅書分享飲品DIY筆記。

“早上去便利店買了一個農夫山泉冰杯,倒上山姆的梅子多多和我的自制手衝,只要幾分鐘,一杯梅子咖啡便做好了,喝一口消去了我一大早趕路上班的暑氣。”上個星期五,來自廣東的“每每在學習”在小紅書這樣記錄。

北京的夏天相比南方來得稍晚一些,有意思報告在線下走訪了解到,北京的農夫山泉冰杯多是在5月上架的,鋪貨地點包括小象超市和羅森便利店,羅森便利店是當前售賣主力。

有意思報告在朝陽、海淀、西城隨機進入的6家羅森便利店中,有5家在售農夫山泉冰杯產品。

首都師範大學附近的羅森便利店店員告訴有意思報告,夏天是冰杯的銷售旺季,店裏的農夫山泉和LC兩款冰杯銷量都不錯,每種日均都能賣出10杯左右。

而在科學院南路的羅森便利店,農夫山泉冰杯的銷量要明顯高於店內另一款產品。

據店員介紹,店裏目前有兩款冰杯,果音霸氣檸檬冰杯和農夫山泉原味冰杯,檸檬冰杯190g售價6.5元/杯,原味冰杯160g售價4.4元/杯。對比來看,農夫山泉原味冰杯賣得比較快,日常進貨量約20杯/次,兩三天就能賣完,賣完後會重新下單補貨。

“檸檬冰杯價格偏高,所以賣得稍慢一點。但最近天氣炎熱,事實上,店裏冰杯和冰飲賣得都可以。”上述店員補充道。

事實上,不只農夫山泉冰杯表現良好,整個冰杯系列銷量都很不錯,在外賣平台上,月銷量在百杯以上已經不算什麼難事兒,甚至有店鋪月銷量達到1000杯。

截至2024年6月16日,在天眼查App上,以製冰廠爲關鍵詞,可以搜索到2033家存續企業,其中約490家爲近三年成立的新公司,成立時間不滿一年的公司有144家。

廣州冰力達食品有限公司是一家在製冰領域深耕了20年的企業,公司旗下冰力達、冰馬仕、竟成三個品牌的冰杯產品,和7-11、羅森、美宜佳、霸王茶姬、喜茶、茶顏悅色等均有長期合作。總經理司大進向有意思報告介紹,近幾年公司出貨量呈倍數級增長,年銷量一度從2022年之前的100萬、200萬杯翻番至2023年的5000萬杯。

冰杯爲什麼突然火了?

冰杯爲什麼這麼火?

一杯冰美式,清醒一整天。

在咖啡高需求的日本、韓國等周邊國家,食用冰早就是一種消費習慣。智研瞻產業研究院介紹,在日本的便利店中,一次性冰杯的年消費量已經達到25.7億杯,冰杯已經成爲和飲料一樣的大衆消費品。

中國消費品營銷專家肖竹青認爲,連鎖便利店通過觸手可及的便利性贏得了消費者喜歡,它們採用大量採購和集中配送的模式,能夠確保貨源的新鮮度和品質的一致性,因此成爲冰杯的重要消費場景。

相比之下,我國的冰杯市場才剛剛起步,賽道還有較多的想象空間。

據奧緯諮詢和美團閃購共同撰寫的《2023即時零售冰品冰飲消費趨勢白皮書》預測,2026年我國冰品冰飲在即時零售市場規模有望突破630億元。

無論是啤酒、預調雞尾酒、果汁飲料、氣泡水、包裝水還是咖啡等,均可以和冰杯發生不錯的化學反應,冰杯的應用場景十分廣泛。

盤古智庫高級研究員江瀚認爲,隨着人們生活水平的提高,對於飲品的需求不再僅僅侷限於解渴,而是追求更加多樣化、個性化的口感體驗。冰杯的流行就與消費者的此類需求背景密切相關。

《2023即時零售冰品冰飲消費趨勢白皮書》顯示,超過40%的消費者希望酒水、飲料、乳製品能在冰鎮狀態下食用。低溫乳製品、冰淇淋、冰啤酒、冰預調雞尾酒、冰包裝飲料、冰包裝水等冰品的消費金額與頻率,相比2019年均有10%—15%增長。

消費者需求增長,冰杯種類也更加多樣化,除了上文提到的原味冰杯和檸檬片冰杯產品,在盒馬鮮生超市,冷萃咖啡液、葡萄汁、百香果汁也開始被做成小顆冰球裝杯售賣。

“冰杯市場的不斷創新和拓展也爲其流行提供了動力。隨着市場競爭的加劇,冰杯產品推陳出新,不僅外觀更加精美獨特,而且功能也更加多樣化,滿足了消費者對於個性化和差異化產品的需求。”江瀚補充道。

IPG中國區首席經濟學家柏文喜強調,社交媒體的推動作用也不容忽視。

以小紅書爲例,檢索關鍵詞“自制夏天飲品”,可以得到52萬+篇筆記。具體到冰杯二字,也有超過4萬篇筆記,其中近2萬篇發佈於2022年6月之後。由此可見,冰杯正在年輕人群體中颳起一陣新的流行之風。

柏文喜表示,隨着社交媒體的普及和影響力的增強,社交平台上的筆記和用戶分享已經不再是簡單的信息交流,而是可以形成一種潮流和趨勢,擴大影響力,吸引更多人的關注和模仿。

那農夫山泉的入局,會帶來哪些改變呢?

農夫山泉入局,會帶來哪些效應?

“不得不說,農夫山泉選擇食用冰賽道,體現了企業獨特的產品發現能力。”肖竹青認爲。

在新品培育方面,農夫山泉確實頗有經驗。此前2011年,東方樹葉無糖茶剛“出道”時,市場並不買賬,一度被網友調侃爲“五毒水”之一。但通過十年的市場培育,在健康趨勢席捲全國之時,東方樹葉成功抓住風口,躍升爲無糖茶品類第一。

此次入局新領域,肖竹青表示將會是一步雙贏棋,既能爲農夫山泉帶來新的業績增長點,又能分擔營銷費用,提升冰櫃等終端裝備的使用效率。

而農夫山泉冰杯的出現,或將引發一場鮎魚效應。

中國食品產業分析師朱丹蓬表示,大企業的參與可以帶來流量和熱度,使得冰杯領域及產品受到更多關注和討論。整體來看,這種加持積極影響更多,不僅能爲冰杯賽道提供了強大的市場曝光,還爲其帶來了更多的商業機會和合作可能。

江瀚也有相似觀點,他指出,農夫山泉作爲一家在軟飲料行業享有極高知名度和市場地位的企業,其品牌影響力深遠,有望擴大整個冰杯行業的市場份額。

然而,正如硬幣有兩面,隨着農夫山泉等企業的強勢介入,原本已經存在的冰杯品牌將面臨更加激烈的競爭。

司大進介紹,如今冰杯火了,越來越多的人都想入場分一杯羹,目前價格已經開始內卷。去年,公司產品對外出廠價爲3元/杯,而今年已經下調近一半,目前最低爲1.5元/杯。他預測,後續入場的企業增多,冰杯出廠價也許會降至1元/杯。

據了解,此前我國冰塊、冰球等食用冰產品主要來自制冰廠,他們主要面向B端,和茶飲店、咖啡店、連鎖便利店、生鮮超市、酒水超市等合作,產品或貼牌或直銷。

價格持續內卷,或許會引發消費者對品質的擔心。

食用冰是以飲用水爲原料,經滅菌、注模、凍結、脫模、包裝等工藝製成的冷凍飲品。按照國家有關規定,製冰的水必須經過專業的消毒和處理,冰塊也要經過抽樣檢查才可以上市。

不合格的食用冰內部普遍有氣泡、雜質等,既影響口感,也存在食品安全風險。

司大進介紹,製冰行業門檻較低,有生產設備,兩三個人也能把工廠做起來,成本低利潤高,生產過程中一旦鬆懈,食品安全這條紅線就可能被打破。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我國尚未出臺食用冰方面的國家標準,以農夫山泉冰杯爲例,其採用的標準是冷凍飲品 食用冰(SB/T 10017-2008),該標準由中國商業聯合會和中國焙烤食品糖製品工業協會共同提出,即行業標準,不具備強制性。

有意思報告查閱此前媒體報道,發現北京、長沙、南寧等地均曾出現過無證製冰的“黑冰廠”問題。

“和小成本企業競爭低價,公司很難贏他們,而這也不利於行業長期發展。”司大進提到。

對此,江瀚提醒,冰杯作爲食品相關產品,產品質量直接關係到消費者的健康和安全。因此冰杯市場若想持續發展,行業從業者需要嚴格把控產品質量,確保產品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作者:蘇影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