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擒牛记】全球手机、笔记本需求回暖,中国集成电路出口强劲增长

【擒牛記】全球手機、筆記本需求回暖,中國集成電路出口強勁增長

金融屆 ·  06/18 15:44

6月13日,在商務部舉行的例行新聞發佈會上,相關負責人介紹了5月中國貨物貿易的總體情況。在一些積極因素的支撐下,中國貨物貿易總體保持穩中有進的態勢,表現符合預期。從行業角度來看,消費類電子產品、家居產品以及部分高附加值機電產品的市場需求穩定。

以消費類電子產品爲例,在經歷週期性低谷後,電子產品逐步恢復增長。根據研究機構的統計,一季度手機、筆記本電腦全球出口量分別增長約10%和4%,復甦回暖勢頭明顯。在終端產品需求的帶動下,5月份中國集成電路出口、進口金額分別增長34.8%和22%。

當前,在複雜的國際形勢下,中國半導體產業國產化趨勢明顯,本土集成電路產品快速增長,芯片進口額下降趨勢開始顯現。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今年1-4月,中國出口集成電路887億塊,同比增長8.5%;集成電路產量1354億塊,同比增長37.2%。

爲了深入探討這一現象背後的原因及其對行業的影響,我們特別邀請了海南三花私募基金管理合夥企業(有限合夥)的楊文帆,來分享他對中國半導體產業發展的看法。楊文帆先生在半導體領域有着豐富的經驗和深刻的見解,多年來致力於研究和投資中國科技產業。

驅動因素:經濟復甦與政策支持

楊文帆認爲,中國集成電路出口增長的背後,有幾個主要驅動因素。首先是全球經濟逐漸從疫情帶來的衝擊中恢復,許多行業開始回歸正常運營,這對集成電路的需求量大幅增加。無論是計算機、通信設備,還是汽車和醫療設備,集成電路都是這些行業的基礎和關鍵組成部分。

其次,中國集成電路產業在疫情期間採取了逆市擴產策略,提前增加生產能力。這種策略在市場復甦時顯示出明顯優勢,使得中國在全球供應鏈中具備更大的靈活性和競爭優勢。

此外,中國政府的大力支持也至關重要。通過財政補貼、稅收優惠和研發資金支持等一系列政策,中國提升了集成電路產業的自主創新能力和國際競爭力。企業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和提升技術水平,不斷增強市場競爭力,從而推動出口增長。

半導體產業鏈的全面受益

在5月份,中國集成電路出口金額增長了34.8%。楊文帆指出,這一增長得益於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的國產替代策略。從上游設備製造到下游應用企業,各個環節都因此受益。

上游的晶圓製造公司通過擴大產能滿足市場需求,提高了利潤空間。下游企業則因產能提升享受到成本降低和市場份額增加的雙重紅利。這樣的良性循環不僅增強了國內企業的競爭力,也促進了整個半導體產業鏈的發展。

國產化趨勢的深遠影響

談到國產化趨勢,楊文帆強調,這不僅是地緣政治和經濟競爭的結果,也是中國工程師紅利和設備國產化提升的共同作用。在這一過程中,中國大量工程師參與了設備改造和提升工作,顯著提高了國內半導體制造的能力。這爲中國在高端半導體制造和應用領域提供了更多支持和競爭優勢。

楊文帆還提到,中國龐大的人口紅利和快速迭代的市場需求,對半導體產業國產化產生了積極影響。例如,國內終端市場的強勁需求推動了半導體產品性能和質量的提升,這些產品在全球市場上也具備了更大的應用潛力。

終端產品需求對半導體市場的帶動

一季度數據顯示,全球手機和筆記本電腦的出口量分別增長約10%和4%。楊文帆指出,在終端產品需求的帶動下,存儲和內存市場將迎來最大的增長機會。隨着人工智能的普及和電子產品更新換代週期的縮短,對高性能內存和存儲的需求持續增加。

具體來看,預計2023-2027年間,閃存需求將以21%的複合增長率增長。三大主要市場——客戶端、企業和移動設備,到2027年將佔全球閃存需求總量的83%。因此,楊文帆認爲,存儲和內存領域是未來最具增長潛力的半導體細分市場。

綜上所述,楊文帆的分析顯示,中國半導體產業的快速發展不僅是週期恢復和市場需求增長的結果,更是政府支持政策和企業自主創新的共同作用。未來,隨着國產化趨勢的深入和終端產品需求的持續增長,中國在全球半導體市場的地位將更加穩固。

本文所載信息不構成任何投資建議,請根據自身情況自主做出投資決策並自行承擔投資風險。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