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树大招风拼多多

樹大招風拼多多

雪豹財經社 ·  06/18 14:02

所謂樹大招風。

近段時間,聚光燈下,圍繞拼多多身上的質疑與非議,接踵而至。

有人將拼多多的崛起作爲口紅效應的典型代表,甚至將其視爲一個經濟衡量指標,上升爲:

拼多多越好,市場環境越差。

有人將拼多多的優勢以低價一概了之,認爲在拼多多的模式下,商家被迫只能卷價格,從而利潤被壓榨。

等等此類聲音,此起彼伏。

但顯然,這些或多或少,都是對於拼多多的誤解。

作爲競爭對手的馬雲,就看得非常通透。

去年11月,馬雲曾在內網回應競爭問題時,將拼多多的成功,歸於過去幾年的決策、執行和努力。

電商市場是千變萬化的,消費者也在不斷迭代,本質上,拼多多過去幾年的破局路徑,就是打造了一套新的“人、貨、場”體系。

無論是“拼購模式”,還是“百億補貼”,拼多多堅持站位消費者,爲用戶提供實實在在的優價好物。而反饋到商家端,則是海量且極具確定性的需求供給,這讓商家的生意增長更具有確定性,空間更加寬闊,讓利也就隨之而來。

如此體系運轉之下,拼多多爲電商市場注入了新的活力,並藉此實現了自己對電商市場原有格局的衝擊。

這才是本來面目。

如果一味給拼多多扣上“發展越好,市場環境越差”等諸多偏見,這不僅是對事實的違背,同樣也不符合商業規律。

畢竟競爭如此激烈,早就是一片紅海的電商市場,從來就不存在躺着撿錢這一說法。

順應消費復甦

一個顯而易見的趨勢是,身邊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用拼多多買東西了。

爲什麼?

當你向消費者拋出這個問題時,答案大概率會是價格真香。

好了,到了這一步。

一個新的命題就來了,消費者追求價格真香,多在拼多多上購物,與所謂的“市場環境差”、“消費降級”能劃上等號嗎?

當然不能。

這違背了事實。

市場壓根就不存在:拼多多越好,市場環境越差這一情況。真相則是,拼多多的發展一直保持着與大環境同頻共振。

無論是早期踩中了下沉市場消費升級的風口,拼多多從阿里京東把守已久的電商市場中撕開了一個大口子,還是近兩年得益於消費市場的強勁復甦,拼多多業績實現了持續增長,皆是如此。

據國家統計局官網,2023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71495億元,比上年增長7.2%。全國網上零售額154264億元,比上年增長11.0%。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130174億元,增長8.4%。

再到今年一季度,宏觀層面上GDP增長恢復至5%以上,同時政策層面推動消費品以舊換新等等,都對消費產生了利好刺激,消費市場出現了明顯回暖信號。

數據顯示,1—3月份,全國網上零售額33082億元,同比增長12.4%。其中,實物商品網上零售額28053億元,增長11.6%。

消費回暖,大盤增長,而拼多多要做的,就是順勢而起,推行直接、有效的促消費舉措,爲爲消費者和商家創造更多價值,從而讓自身能夠分享到大塊蛋糕。

事實上受益其中的不僅是拼多多。

以今年Q1爲例,得益於整體消費市場的復甦,電商市場上,阿里京東唯品會等傳統電商平台,均在Q1恢復了增長態勢,比如淘天線上GMV及訂單量均實現了同比雙位數增長。

抖音快手等直播電商,同樣高歌猛進。以快手爲例,根據快手業績,快手2024年Q1營收294.1億元,同比增長16.6%;經調整淨利潤43.88億元。

其他行業,包括旅遊市場,新能源方面等,就更不用說了。以攜程爲例,業績顯示,攜程在第一季度實現了119億元的淨營收,同比增長29%,歸母淨利潤也達到了約43億元,同比增長28%。

深耕用戶價值

此外,追求價格真香的質價比,讓商品價格回歸本身的價值,這是普羅大衆的本質需求,也是電商平台都應該實現的結果。

這同樣無關“消費降級”。

於消費端來說,不管是小鎮青年,還是五環內的精英,就想過上更美好的生活,享受到更實惠的價格和更好的產品和服務。

於平台端來說,誰能爲消費者持續提供廣泛大量的優價好物,滿足消費者對“質價比”的追求,滿足消費者多元分層的消費需求,自然也就能贏得市場,獲得消費者的追捧。

拼多多的破局,究其原因,正是立足於爲消費者創造價值,擁抱長期主義,實現了激發消費需求、穩定產品供給、鞏固平台長遠健康發展的良性循環。

在需求端,拼多多“以消費者爲中心”,保持長期投入、深耕供應鏈,爲用戶帶來了源源不斷的“質價比”產品;在供給端,拼多多持續向優質供給和優質商家做平台資源的傾斜,同時以技術能力或降低佣金等方式,減輕商家經營負擔等;在平台生態上,拼多多也同樣精耕細作,搭建一個健康、有序、合規的生態......

“百億補貼”、“百億農研”、“百億生態”等等長期戰略的提出與執行,在發展過程中,拼多多不斷地將自身資金、資源、技術能力投入到“人貨場”的各個環節鏈條中,加碼護城河的也在持續補足自身短板,從而更好的服務於消費者,服務於商家。

拼多多的這些動作,既滿足了消費者這些本質需求,同時,也爲電商行業帶來了新的可持續增長路徑。

無論是拼多多此前推出的“百億補貼”,還是一直推崇的“多實惠、好服務”,都充分得到了市場驗證,進而推廣至整個電商行業。彼此競爭效應疊加下,消費者也隨之獲得更好的用戶體驗,進而持續刺激消費慾望,釋放消費活力,提振消費市場。

一定程度上,拼多多扮演了“鯰魚”的角色。

當然了,在這過程中,外界有聲音對拼多多的模式與發展產生誤解,或依舊心存偏見,也很正常,難以規避。

但在這背後,也不乏對拼多多的期待。

當下的拼多多在電商市場的份額以及影響力都在逐步增加,新的電商格局已然明朗,人們也在期待新的行業爆發。

*轉載文章不代表本站觀點。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