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安能物流,砍掉45%分拨中心和15%员工,改革终见成效?

安能物流,砍掉45%分撥中心和15%員工,改革終見成效?

節點財經 ·  06/18 09:41

文 / 九才

當一家公司成功登陸資本市場,且躋身行業頭部,卻在公司的改革中大動干戈,對包括董事會主席、首席運營官等核心高管進行了調整,這家公司的未來會怎麼樣?

“港股快運第一股”安能物流就曾面臨這樣的選擇,原董事會主席王擁軍、原首席運營官祝建輝先後辭職,爲公司改革“讓路”,創始“鐵三角”崩解。

近日,安能物流發佈了2024年一季度業績公告,這是其上市以來披露的首份自願性季報。

業績顯示,報告期內,安能物流共實現營業收入23.78億元,同比增長15.2%;零擔貨運總量實現288萬噸,同比增長21.7%;毛利率達16.1%,創下歷史最好水平;經調整淨利潤2.09億元,同比增173.9%。

從業績展示的結果看,安能物流在經歷了上述管理層的大換血後,似乎已走出虧損轉危爲安,成功實現扭虧爲盈。但是,對於一家已經習慣了某種經營模式的大企業來說,“船大掉頭難”,改革一蹴而就的不多。安能物流的未來從此一片坦途,還是仍將經歷反覆?在這個問題更值得深入探析。

01 十年“鐵三角”崩解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節點財經認爲先要弄清楚一件事,就是安能物流爲什麼要對自己“大動干戈”。

對任何一家上市公司來說,換掉做了十年的董事會主席,肯定都是大事。

2023年1月,安能物流發佈公告稱,因工作重新分配,王擁軍辭任董事會主席及執行董事,且不再擔任公司授權代表、公司提名委員會主席、公司環境、社會及管治委員會及戰略委員會各成員。

走的很徹底。

在王擁軍之前,2022年9月,安能物流原首席運營官祝建輝辭任,也僅保留了一個顧問的身份。

回看當初,2021年“雙十一”當天登陸港股時,王擁軍、秦興華、祝建輝還被稱爲安能物流“鐵三角”。其中,王擁軍自2012年1月起擔任董事長,負責集團的整體戰略發展、企業管治及管理;祝建輝自同年5月獲委任爲首席運營官,負責集團的整體戰略規劃及業務營運總體管理和執行。

創始“鐵三角”一下走了兩個,這個級別的大動作,往往意味着公司要在戰略層面進行深度調整,而資本的反應向來最爲靈敏。

2023年1月10日,王擁軍辭職公告發布當天,安能物流盤中股價高漲,一度漲超10%,創下2022年3月初以來的新高。

顯而易見,資本市場很希望看到這個結果。而“鐵三角”三去其二的結果,背後就是資本在推動。節點財經之所以這麼肯定,因爲在祝建輝離開後不久,安能物流管理層股東就不再爲單一最大股東組別,持股24.60%的大鉦資本成爲公司最大股東。

隨着王擁軍辭職,大鉦資本合夥人陳偉豪走到臺前,和秦興華一同擔任董事會聯席主席,一切不言自明。

所以,安能物流的改革,大鉦資本爲代表的資本方算得上是核心主導力量之一。而資本之所以如此的原因,可以看一下安能物流此前的股票走勢。

2021年上市伊始,安能物流的發行價爲13.88港元/股,此後便直接破發一路下跌。到了2022年11月,其股價最低曾跌至1.82港元/股,跌幅超過95%。

面對這種“慘不忍睹”的狀況,安能物流股東們的臉色應該不會太好看,而這也構成了安能物流改革的第一層原因。但節點財經認爲,在股價下跌的背後,還有一層更深層次的原因,即安能物流所在的國內零擔快運賽道正在發生深刻改變。

面對行業轉向,置身其中的企業如果不能及時應變,等待它的只能是被淘汰。這一點已經被無數案例證明,即便是行業頭部也不能高枕無憂。節點財經甚至認爲,越是頭部公司,在大環境的改變中受限於“船大掉頭難”,危險係數反而可能更高。

那麼,零擔快運業在發生什麼改變?

先普及一下,所謂“零擔快運”,業內普遍認爲,當一批貨物的重量或容積不滿一輛貨車時,可與其他幾批甚至上百批貨物共用一輛貨車裝運,就叫零擔快運。通俗來說,零擔快運行業,就是可以像快遞一樣以網絡化方式運輸的、超過10kg以上貨物的市場。

零擔快運的變化趨勢,決定了安能物流的改革走向。

02 改革,不行也得行

其實,相比消費者日常接觸較多的“快遞”行業,大部分人對於零擔快運並不太熟悉。這個行業的重要性一點不亞於快遞,目前中國供應鏈體系的流通、商業企業之間的連接及末端消費者的便利生活,都基於零擔快運網絡這個基礎。

這裏可以先看一下其市場規模和發展階段。

據艾瑞諮詢研報顯示,2022年,零擔快運市場在中國公路運輸中佔比超過30%,市場規模約1.62萬億,預計2027年可進一步上升至1.80萬億元。

萬億的市場規模,體量不可謂不大,據節點財經觀察發現,國內零擔快運行業長期處於“小弱散”的狀態。之所以如此,一方面因爲市場需求分散,價格敏感型客群多;另一方面,供給端企業的發展還處於初級階段。而隨着近年來資本的入場,整個行業也正面臨轉向。

據麥肯錫發佈的《2023零擔物流行業洞察報告》顯示,國內零擔市場正面臨結構性的轉型升級,正大步邁入存量市場“整合期”。其中,成熟度最高的全網快運是唯一可能跑出500億級龍頭的賽道。

其實,據節點財經了解,零擔快運市場的發展落後於快遞市場,目前其成熟度大致相當於快遞行業十年前的水平。安能物流作爲國內零擔快運頭部企業,2010年才成立,晚於順豐和“四通一達”。

而且,此前幾年,快運行業模式還處於資本打天下的階段,拼的是貨量,玩的是快速跑馬圈地,核心就是“拼燒錢”,看誰的融資規模和融資速度跟得上。所以,相當長一段時間,整個行業普遍虧損。

這一點,我們看安能物流2018年至2023年的業績就可以看出端倪,除了2020年和2023年,其它年度全部都是虧損。2018年和2021年的虧損甚至都超過了20億元。

目前,這種模式已經難以持續。零擔快運正在從早期的追求規模向追求利潤轉變。這不僅是行業發展的必經階段,也是當前經濟環境變化後,必然進行的整合。

從國內來看,在當前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的戰略指導下,整體經濟形態需要一個高質量、全國性、快速反應的供應鏈物流體系。而從外部來說,全球經濟不穩,也在倒逼行業轉型。

2023年,全球製造業採購經理指數全年均值爲48.5%,較2022年下降3.3個百分點。這種情況下,全球物流貨量增長疲軟,整個物流行業的日子都不好過。

降本增效,追求“品質和利潤”正在成爲零擔快運行業的新共識。

當然,在節點財經看來,當前,這一共識放在絕大多數行業也都適用。而具體到快運行業,也具有其自身的特殊性。

首先,在國家政策層面,降低物流成本已經被寫入《政府工作報告》,在更高層面上,對快運行業提出了要求,意在引導物流企業追求更高的效率、質量和利潤空間,而非簡單的降低服務價格。

而且,零擔快運市場服務的主要是B2B客戶,作爲企業供應鏈的重要組成部分,其肩負的使命更爲重要,轉型在政策層面已成爲必然。

其次,回到行業自身,在內卷加劇的情況下,誰能更有效地控制成本,增厚利潤,誰才有底氣成爲最後的贏家。

更進一步來看,內卷之下,更需要物流服務具備全局優化的能力,這促使快遞企業紛紛跨界進入快運市場,發展綜合物流。而且,網絡貨運等數字化平台企業,也在重構貨運物流生態,加劇了快運市場的競爭。

京東拿下德邦、極兔通過匯森速運收購壹米滴答……這種情況下,安能快運等傳統快運企業的危機感與日俱增,轉型成爲必然。不只安能,德邦、百世、壹米等頭部同行都在降本增效,競爭進入更深層次。

安能物流能夠殺出重圍,在內卷中脫穎而出嗎?

03 初見成效,難言放鬆

從目前發佈的業績看,安能物流似乎已經找到了擺脫虧損窘境的成功之路。

除了本文開頭提到的今年一季度業績,2023年報安能物流的表現也不錯,總營收爲99.17億元,同比增長6.2%;毛利大增73.6%,達到12.68億元;淨利潤從2022年同期虧損2.18億元變爲盈利4.07億元。

安能物流之所以取得這樣的成績,節點財經認爲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首先在於其在組織結構上的調整。

改革的第一步,就是要改人,組織結構的調整幾乎是一切改革的前提。安能創始“鐵三角”三去其二背後,其實也是這個邏輯。調整之後,原來數萬人的多層級組織架構,精簡爲扁平化的兩級結構,決策權被大幅度下放到營運區,並確定以業績爲導向的考覈與激勵框架。

其次,組織結構調整之後,業務結構的跟進奠定了安能物流盈利的基礎。

在快運行業有一個衆所周知的規律,貨物的單位重量越重,其利潤率往往越低。但是,此前在“燒錢”追求大規模的指導下,多數網點的核心驅動力是搞貨,重量越大反而越受歡迎。只有轉換業務結構的目標,從規模轉向利潤,才有可能改變基層網點的原動力。

在節點財經看來,只有公司的目標和基層網點的利益一致,才有可能實現長期穩定的盈利。而從目前來看,安能物流的業務結構調整已經初見成效,2023年,其票均重量由106kg降至93kg,利潤率更高的迷你小票及小票零擔的貨量分別增長9.1%和2.4%。

最後,組織結構和業務結構調整之外,安能物流在精細化運營上也下了不少功夫。其實,從粗放型的“燒錢”模式向“利潤品質”模式轉變,在很大程度上,拼的就是企業精細化運營的能力。

2023年,安能物流的分撥中心數量從2020年底的147個減少至81個,大幅減少66個,降幅約45%。伴隨這一趨勢,安能物流的員工人數也出現明顯下降,從2020年底的3709人降至2023年底的3142人,降幅超15%。

這麼做的目的,一方面可以拉直線路,減少中轉次數與中轉時長,提升場地的利用效率與全程時效,另一方面,還可以減少裝卸次數,從而降低成本與破損。當然,員工人數的減少,也在無形中減輕了人力成本的壓力。

總體來說,目前,快運行業基本形成以安能物流、壹米滴答、百世快運、中通快運、順豐快運、德邦快運等網絡爲主的頭部格局。節點財經認爲,未來三到五年,快運行業的集中度可能將進一步上升。如果說以前追求規模是拼外功,未來拼的就是內功。

但是,需要指出的是,業績的短期盈利並不足以說明,安能物流的改革就成功了。2020年其也曾盈利,但並沒有持續下來。而相比過往動輒超20億的虧損,2023年的盈利水平還有待加強。

另一方面,對比有着阿里、京東、拼多多、順豐等巨頭背景的對手,安能物流的優勢並不明顯。未來不僅要拼規模,更要拼運營,拼數智驅動力,安能物流的考驗仍在路上。

快運,進入高手過招的時代,誰也鬆懈不得。

原文標題 : 安能物流,砍掉45%分撥中心和15%員工,改革終見成效?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