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江西猪王,涅槃「重生」

江西豬王,涅槃「重生」

侃見財經 ·  06/18 10:13

“江西豬王”正邦科技,涅槃“重生”了。

6月12日,正邦科技復牌後撤銷了退市風險警示,股票簡稱從“*ST正邦”再度改爲“正邦科技”。

過去幾年,受豬肉價格持續低迷的影響,正邦科技“日子”一直十分艱難,龐大的負債和巨額的虧損一度讓其走到了破產的邊緣。

2022年,由於正邦科技的資產負債率攀升至148.31%,淨資產轉爲了負值,因而公司被“ST”。

戴帽後的正邦科技,更加舉步維艱,面對嚴重的債務危機,正邦科技不得不進行債務重整,並引入了同爲江西大型豬企的雙胞胎集團。

重整過後,雙胞胎集團將取得正邦科技的控制權,並將其自身生豬養殖、飼料等業務資產置入正邦科技。對於正邦科技而言,能夠完成債務重,脫離困境,則是頭等大事。

不過,當下生豬養殖行業的競爭依舊激烈。且牧原、溫氏、新希望等豬企都已經完成了逆勢擴張,這對於剛剛摘帽的正邦科技而言,未來的挑戰並不算小。

01

“劫”後重生

萬事萬物,皆爲週期。

2020年,受非洲豬瘟的影響,豬肉價格全線“暴漲”,養豬行業開啓最強豬週期,當時不少其他行業巨頭開始跨界養豬,除了網易,阿里以及京東,就連萬科也“橫插”了一腳。

作爲“江西豬王”的正邦科技,行業的紅利自然也是沒有錯過。根據業績顯示,2020年正邦科技實現營收491.7億,實現淨利潤57.44億,營收和淨利潤的增速分別達到了驚人的100.53%和248.75%。

業績的暴漲,帶來了股價的暴漲。

根據統計顯示,正邦科技股價從2019年*的不到3元,僅用了一年的時間就攀升至2020年最高的25.98元,漲幅超過了850%,市值突破了2400億元。

但回頭來看,在業績以及股價的飆漲下,正邦科技開始負債擴張,這也是導致其陷入困境的根本原因。爲了搶奪週期紅利,正邦科技加入擴張大軍,並在內部定下了“四搶”戰略——搶母豬、搶仔豬、搶養殖指標、搶人才,爲此甚至不惜高額舉債支付前期用人、用地、養豬成本。

據業績顯示,在2017年最強豬週期還未開始之前,正邦科技的資產負債率爲59.67%;而到2021年正邦科技大舉負債擴張之後,資產負債率飆升至92.6%。在豬企輪番擴張的大背景下,整個生豬行業供過於求,2021年豬肉價格開始“跳水式”下行,最強豬週期就此終結。

正邦科技也因此遭到了“反噬”,先是淨利潤巨虧,2021和2022年分別虧損188.2億和133.9億;再是負債率激增,2022年正邦科技的資產負債率攀升至148.38%。

在負債和虧損的雙重壓力下,正邦科技一度走到了破產的邊緣。2022年,正邦科技的淨資產已經轉爲負數。此外,到2023年第三季度,正邦科技的貨幣資金只剩下4.882億,而同期正邦科技的短期借款高達128.5億。

迫不得已下,正邦科技只能引入同爲江西豬企的雙胞胎集團,以求實現債務重組。

不過好在正邦科技的重組比較順利。

2023年12月12日,正邦科技和雙胞胎集團簽署了關聯交易的框架協議,未來三年,正邦科技的全部採購和銷售工作逐漸由雙胞胎集團負責,公司將由雙胞胎集團進行管理。此外,本次重整完成後的2年內,雙胞胎集團將逐步啓動自身生豬養殖、飼料等業務資產置入正邦科技的重組程序。

從目前來看,被雙胞胎集團接手的正邦科技可謂是“劫”後重生。從債務來看,今年一季度,正邦科技的資產負債率已驟降至50.43%。

02

否極泰來

近期,豬肉價格開始回暖,生豬養殖行業逐步復甦。

據媒體消息,目前生豬養殖行業正在經歷從傳統豬週期向新豬週期轉換的過程中,行業集中度的提升或將帶來規模經濟效應,非理性“追漲殺跌”行爲減少。

從具體的生豬價格來看,截至6月11日,豬肉平均批發價格爲24.6元/公斤,近一個月豬價漲幅約爲23%。

雖然最近的豬價已經有了明顯回升,但對比以往的價格走勢不難發現,現在豬價只是恢復到了正常的價格水平,而豬企則是處在微微盈利的階段,未來是否能夠重回高光時刻,還需豬價進一步上行。

隨着豬價走勢越加平穩,養殖成本控制得越好,豬企的競爭力則越強。

但控制成本對於正邦科技而言,並非強項。根據相關媒體測算,2023年全年正邦科技的平均養殖成本依舊在20元/公斤以上,以此計算,對比行業“一哥”牧原股份,其2023年全年的生豬養殖平均完全成本約15元/kg,溫氏股份2023年全年的生豬養殖平均完全成本約爲16.5元/kg,正邦科技在成本控制方面的確略有不足。

值得注意的是,雙胞胎集團生豬養殖成本則較低,大約在15元至16元/kg,同牧原股份基本處在同一水平。債務重組之後,其大概率能夠拉低正邦科技生豬養殖的成本,從這個角度而言,未來正邦科技的競爭力將會有明顯的提升,但最終能否達到預期效果,當下不確定性依舊存在。

當然,除了成本控制之外,由於近幾年頭部豬企的逆勢擴張,也導致了行業競爭進一步加劇,這是正邦科技要面臨的另外的難題。

業績顯示,今年一季度,正邦科技的營收爲14.42億。而同期的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和新希望的營收爲262.72億、218.48億和239.08億。由此可見,從規模上,正邦科技與其他幾家相比差距還是比較明顯的。目前正邦科技的體量還不到牧原股份、溫氏股份和新希望的十分之一。儘管雙胞胎集團將相關業務置入正邦科技,但其想要迎頭趕上也並非易事。

綜合而言,儘管正邦科技未來的挑戰依舊存在,但是其已經走出了低谷,未來隨着生豬價格的上漲,以及雙胞胎集團的加持,正邦科技大概率會否極泰來,重新回到頭部行列。

【本文由投資界合作伙伴侃見財經授權發佈,本平台僅提供信息存儲服務。】如有任何疑問,請聯繫(editor@zero2ipo.com.cn)投資界處理。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