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综合考虑市场风险,部分银行取消面向个人发售50年期超长期特别国债

綜合考慮市場風險,部分銀行取消面向個人發售5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

銀柿財經 ·  06/17 16:37

6月17日原本是銀行面向個人發售5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的日子,上午10點的開售時間已過,招商銀行(600036.SH)理財經理小章(化名)仍在等待能否售賣的通知。1個小時後,內部群裏給出了確認消息:招商銀行不參與此次50年期超長期國債面向個人的發售。

“分行只是說總行評估覺得50年期國債不太適合零售客戶。”談及取消原因,小章這樣說道。銀柿財經注意到,此前媒體報道中另一家計劃銷售5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的股份行在今日也沒有分銷動作,這也意味着個人投資者若想持有該債券只能等到6月19日上市流通後。

在星圖金融研究院研究員黃大智看來,銀行方面取消面向個人的發售可能是出於風險原因。“該國債的波動是非常大的,和普通投資者對‘國債是低風險投資品’的認知不太符合。”

收益倒掛,取消銷售或是保護個人投資者之舉

6月14日,財政部首發5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發行總額350億元。受“資產荒”影響,該債券受到承銷團的熱烈追捧,全場資金認購倍數達到5.38,中標收益率鎖定在2.53%。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利率水平已低於此前兩次發行的30年期特別國債中標利率。5月17日與6月7日,財政部首發和續發的3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的中標利率分別是2.57%與2.5319%。

一般來說,債券期限越長,對應的收益率水平越高,以補償投資者承擔的更長時間風險,而像這種50年國債收益率低於30年的情況屬於國債收益率曲線的倒掛,意味着投資者多承擔的風險並未得到足夠補償。

不過在分析人士看來,這種倒掛情況不會持續太久,後續不排除相關部門入市賣出國債,引導長期國債收益率回歸合理區間(2.6%附近)。由於債券利率與價格負相關,利率走高,價格就會降低,這也讓一些債券投資機構擔心收益率回調後,5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的價格可能會出現下跌,對於想要出售該債券的投資者而言或將面臨價格風險。

從5月以來超長期特別國債面向個人的銷售情況來看,20年和30年的品種都受到了個人投資者搶購,有銀行在發售10分鐘內就售罄,追加額度也很快賣完。“在這種情況下,相關銀行暫停50年期超長期特別國債的銷售,或是提醒投資者關注債券類資產價格波動風險,更好地守護自己的‘錢袋子’。”招聯首席研究員董希淼表示。

央行多次發聲,提示投資者關注相關風險

董希淼認爲,購買超長期特別國債需要注意兩方面風險:一是利率風險,二是流動性風險。首先,無論是個人投資者還是金融機構都難以對未來幾十年的利率走向做出準確判斷。如果不是以持有到期爲目的,收益無法保證。其次,超長期國債的期限超過10年,個人投資者在其中如有資金需要,需通過轉戰二級市場獲得流動性,如超長期特別國債彼時行情遇冷,投資者則面臨流動性或虧損風險。

6月份以來,長期國債收益率持續在低位運行,其中10年期國債收益率維持在2.3%以下,30年期國債收益率則保持在2.55%以下。截至6月14日,10年期國債收益率達2.2558%,30年期國債收益率爲2.499%。

通常在利率下行階段,債券價格上漲,大量資金湧入債市,利率進一步下行,價格繼續上漲。不過專家提示,長債收益率不會持續處於低位,因此對於在債市高位接盤的投資者而言,未來遭受投資損失的風險較大。

光大證券首席固定收益分析師張旭認爲,“資產荒”是驅動2022年第四季度收益率下行的直接原因,當時有較多投資者篤定未來收益率還將繼續下行或是低位運行的主要邏輯。張旭提醒,當前的債券市場和2022年第四季度調整之前有着不少相似之處,此時投資者更需關注債券類資產的價格波動風險。

央行近期也多次就長期國債收益率偏低與居民購買特別國債進行發聲,提醒投資者關注相關風險。3月29日,央行貨幣政策委員會召開的2024年第一季度例會中提到,“在經濟回升過程中,也要關注長期收益率的變化”;5月10日,央行發佈《2024年第一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其中以專欄文章形式論述如何看待當前長期國債收益率。

央行主管媒體此前也發文強調,不論是購買超長期特別國債還是其他記賬式國債,投資者都需要注意投資風險。財政部方面也強調,不以持有到期而以交易獲利爲目的的記賬式國債個人投資者應具有一定投資經驗和風險承擔能力。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