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九洲集团(300040.SZ):公司生物质电厂受制于运营和技术方面的障碍,导致收入未达预期水平

九洲集團(300040.SZ):公司生物質電廠受制於運營和技術方面的障礙,導致收入未達預期水平

有連雲 ·  06/17 18:05

九洲集團(300040.SZ)2024年6月17日發佈消息稱,2024年6月13日九洲集團接受機構調研,董事會秘書:李真;投資者關係經理:李浩軒參與接待,並回答了調研機構提出的問題。

調研主要內容:

一、公司情況介紹

哈爾濱九洲集團股份有限公司創立於1993年,2010年在深交所創業板上市,股票代碼300040.SZ。公司致力於建設以智慧裝備與技術爲基礎,新能源爲大力發展方向,以建立安全、高效的綜合智慧能源體系爲目標。依託三十年積累的電氣領域核心技術與經驗,2015年以來公司由單純設備供應商向“製造業+服務”方向發展,逐漸形成“產品+工程設計+建設總包+金融服務+運營維護”等現代智能製造新模式。

公司長期以來積極佈局新能源產業鏈,擁有智能裝備製造、新能源發電和綜合智慧能源三大業務板塊,形成了風光新能源+智能裝備製造的雙引擎業務格局。

創立以來,公司積累衆多發展成果。在電氣領域,公司已深耕30年,擁有豐富的行業經驗及資源。在技術層面,公司研發水平行業領先,擁有專利超過200項。在產品佈局方面,產品已覆蓋70餘國家及地區,當前公司產業鏈上下游融通優勢明顯。在新能源發電領域,截至2023年底,已併網新能源電站裝機容量近1GW,在建及開發中的新能源電站權益容量近2GW。

二、互動問答

1.公司爲何選擇出售部分電站的51%股權的方式與合作方展開股權合作?

公司與衆央國企合作伙伴的股權合作模式主要以擇機出售持有電站控制權並保留部分權益的方式進行。採取這種模式的原因如下:

-減少單個項目資本金支出:對於合作伙伴而言,僅需支付一半的資本金即可控制整個項目裝機容量,相同投入在此模式下可實現控制雙倍裝機容量。我方出售項目的同時會尋求合作伙伴新開發項目同容量的參股權,實現在權益裝機容量不減少的情況下回籠部份資金;

-保留髮電收益的同時回籠現金流(包括應收國補),實現風光資源溢價、EPC價值和設備價值兌現;-降低資產負債率,隨着公司新能源發電板塊的擴張和其重資產屬性,負債率逐漸上升,通過出售部分電站控股權的形式實現項目負債的轉移出表,優化資產結構;

2.公司輸配電設備製造業網內和網外客戶的佔比?

公司輸配電設備銷售收入中網內收入佔比約30%,網外客戶收入佔比約70%,國家電網和南方電網是製造業板塊的主要客戶之一,我司是國網和南網的合格供應商(固體絕緣開關櫃和箱式變電站等系列產品)。

3.公司裝備製造板塊2023年績下滑的原因。

主要是因爲訂單週期的浮動和收入確認的時間錯配造成。首先是裝備製造業板塊大量訂單簽訂於2023年第三季度末和第四季度,當年沒有達到收入確認的條件;其次是2022年的哈爾濱地鐵訂單導致基數較大,在剔除該影響後製造業收入基本與去年持平。

4.公司裝備製造板塊當前盈利水平如何?

公司輸配電設備板塊毛利率水平爲20%左右,在扣除集團管理費用(包括總部辦公大樓固定資產折舊)後製造業板塊淨利率約爲5%左右,隨着本年度公司獲取訂單的增長和現有生產基地產能利用率的提升,製造業板塊的規模效應將幫助公司提高製造業板塊的盈利水平。

5.公司電網設備製造業務有怎樣的未來定位?

公司已經有30年的電網設備製造經驗,自創立以來一直以製造業爲根本。作爲多年來的核心板塊和發展基石,公司將發力提高產能利用率,推動裝備製造業務的增長:

-加大市場和營銷投入:公司從2023年年末在北京開始組建全新的大客戶銷售團隊,發力大客戶和集團型客戶採購;

-提升研發水平和產品競爭力:公司於2023年底在江蘇揚中建立了新的研發中心,並將在產品研發方面持續投入,力爭提高產品的競爭力;

-整合集團資源,拉動設備銷售:公司已經開始利用集團新能源業務板塊建立的衆多良好合作夥伴關係,積極與衆多能源行業央國企進行深度合作,拓展設備銷售市場,推動輸配電裝備業務增長。

6.公司製造業板塊的海外業務佈局如何?

公司產品目前主要跟隨總包方的方式出口,公司會持續對海外機會保持關注,並將緊跟國家戰略,擇機拓展海外市場。

7.2022年~2024年公司應收款中新能源補貼情況如何?

截至2024年3月31日,未發放的新能源補貼總計7.43億元,補貼已在陸續回款中。

8.公司2024年電力設備訂單的預計增速水平如何?

公司2023年智能裝配製造業務收入有所下降,相比之下今年一季度的製造業訂單實現了較高的增速,同比增長約50%。公司管理層設定了詳細的銷售計劃及目標實現的銷售策略,本年一季度訂單量超額完成了計劃。

9.公司去年收入利潤有一定程度下滑的原因。

2023年度淨利潤下降的主要原因爲商譽減值計提的資產減值損失增加及綜合智慧能源業務發電毛利減少所致。其中,生物質發電業務帶來的影響較大。收入下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在於部分電站的股權轉讓,截至2023年底,公司作爲少數股東持有49%股權的新能源電站項目有12個,規模共計754.75MW;另一方面在智能裝配製造板塊,2023年訂單簽約流程延後所致。

10.生物質發電虧損的原因如何?公司將如何改善其盈利水平。

主要由於生物質電廠的運營特性,受制於機組併網後的調試停機,秸稈燃料的配比優化、燃料的摻雪/含水等運營和技術方面的障礙,導致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停機技改時間長。加上生物質項目運營固定成本較高,停機導致發電時間減少導致了收入未達到預期水平,進而造成虧損情況;公司會通過精細化運營管理、控制燃料成本、增加非電收入等方式在2024年減虧,爭取2024年扭虧。也不排除對生物質電站項目進行股權轉讓,以進一步優化公司現金流及資產負債結構。

11.公司基於資產負債率考量會把一些在建新能源電站項目轉讓,未來是否會持續這種“獲得電站指標-建設-轉讓”的滾動模式?

公司會繼續與衆多央國企夥伴開展風光發電項目的股權合作(包括出售老項目的控股權、合作開發新的項目),在保持新能源項目權益裝機容量不減少的情況下,根據新併網規模,擇機擇時出售部分自持項目的控股權,以實現風光資源溢價、設備價值和EPC價值。同時,公司仍將力爭保留已出售風光電站的日常運維,圍繞新能源發電拓展相關的輕資產業務。

12.公司新能源發電的項目儲備情況如何?

公司目前在建和已拿到指標容量有1GW,正在開發階段的項目容量約2GW-3GW。這些在手項目指標和儲備項目足夠在未來3至5年爲公司新能源發電業務板塊提供持續的增長,公司一季度末的泰來九洲100MW風電項目已經完成併網發電。

13.公司未來業績支撐點有哪些?

公司的三個業務板塊均將爲公司未來業績提供有力支持:

製造業板塊:隨着電網投資進入回升週期,公司訂單的增長將提高已有產能的利用率併產生規模效應,與此同時,公司也將持續在市場、產品端發力(詳見問題5);新能源業務板塊:公司衆多在手項目足夠在未來3至5年爲公司新能源業務板塊提供持續的增長,與此同時,公司將通過“自主開發+股權合作”兩條腿走路的模式在全國範圍內開發新的優質發電項目;

綜合智慧能源板塊:隨着國家“千鄉萬村馭風行動”政策的出臺,公司前期早已佈局的“分散式風電+供暖“項目將迎來更多利好,目前公司已經拿到了三個鄉鎮的供暖項目,隨着配套分散式風電的落地併網,公司將開創出一套適用於整個北方地區的嶄新業務模式;此外,對於生物質熱電聯產項目,公司會通過精細化運營管理、控制燃料成本、增加非電收入等方式在2024年減虧,爭取扭虧。也不排除對生物質電站項目進行股權轉讓,進一步優化綜合智慧能源板塊下的資產結構。

本條資訊內容與數據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