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信达生物(1801.HK):二代IO潜在领军者 PD-1/IL2双抗疗效优异

信達生物(1801.HK):二代IO潛在領軍者 PD-1/IL2雙抗療效優異

中信建投證券 ·  06/17

核心觀點

信達生物公佈IBI363 最新實體瘤數據。整體看,產品在實體瘤患者中展現出了優異的初步療效以及良好的安全性。在≥0.1mg/kg 劑量範圍內,sqNSCLC 受試者中,ORR 達到35.1%,DCR 爲75.7%,mPFS爲5.5 個月。安全性方面,3mg/kg Q3W 劑量組的38 例受試者中,僅13.2%的患者發生了三級或以上TRAE,且無患者因AE 停止治療。

整體看,IBI363 展現出突出療效和安全性,有望成爲二代IO 領軍藥物。

事件

2024 年6 月14 日,信達生物在2024 年歐洲腫瘤內科學會(ESMO)六月全體大會上口頭報告全球首創(First-in-class)PD-1/IL-2α-bias 雙特異性抗體融合蛋白IBI363 治療多種晚期實體瘤的臨床數據(研究登記號:NCT05460767)。

點評

IBI363 實體瘤數據療效出色,未來可期

入組肺癌及黑色素瘤患者大部分免疫經治,入組結直腸癌患者免疫療法不敏感。截至2024 年4 月16 日,共347 例晚期實體瘤受試者接受了不同劑量(0.2 μg/kg QW~3mg/kg Q3W)的IBI363 單藥治療。其中包括100 例非小細胞肺癌、89 例黑色素瘤、102 例結直腸癌及56 例其他腫瘤的受試者。81.8%的受試者既往接受過2 線或以上的系統性治療。在除結直腸癌以外的245 例受試者中,84.1%的受試者入組前接受過免疫治療。

單藥即展現出優異的初步療效。在≥0.1mg/kg 劑量範圍內,300例患者出現3 例完全緩解(CR)和49 例部分緩解(PR),ORR 爲17.3%,DCR 爲56.3%,截止數據截止日,mDoR 爲8.1 個月【4.2,NR】,整體mDoR 還未成熟。在既往接受過免疫治療的204 例受試者中,ORR 達到17.6%。在3mg/kg 劑量組,共15 例受試者接受了至少一次基線後腫瘤評估,其中ORR 達到46.7%, DCR 80.0%。

IBI363 單藥在驅動基因陰性的鱗狀非小細胞肺(sqNSCLC)癌患者中展現突出療效。70 例NSCLC(僅1 例此前未接受PD-1 治療,但接受TCE 治療)接受了≥0.3mg/kg IBI363 治療後,總體ORR 爲27.1%,DCR 爲72.9%。在37 例接受≥0.3mg/kg IBI363 的sqNSCLC-wild type 受試者中,ORR 達到35.1%,DCR 爲75.7%。截止日期時,sqNSCLC 患者的中位隨訪時間爲5.7 個月,中位PFS 爲5.5 個月(95% CI, 3.2-6.9),13 例PR 患者中有11 例仍處於緩解狀態,預計將有較長DoR。在9 例接受3mg/kg 的NSCLC 患者中,6 例sqNSCLC 患者的ORR 爲100%,3 例adNSCLC 患者的ORR 爲33.3%,DCR 爲100%,sqNSCLC 療效驚豔,adNSCLC 患者目前入組患者數較少,預計將進一步入組評估。考慮到:①sqNSCLC 約佔NSCLC 患者的35%~40%,其中70%-80%患者驅動基因陰性,因此是NSCLC 重要人群;②目前免疫經治的sqNSCLC 患者治療存較大未滿足臨床需求。

因此IBI363 具有重要臨床價值。

IBI363 單藥在黑色素瘤患者中展現出優異療效,未來可期。37 例既往接受過免疫治療的黑色素瘤患者接受了1mg/kg IBI363 治療,ORR 和DCR 分別爲29.7%和73.0%。8 例既往未經過免疫治療的黏膜型黑色素瘤受試者中,總體ORR 達到75.0%,DCR 爲100%。整體看,IBI363 在IO 經治患者以及IO“冷腫瘤”患者中均展現出優異的初步療效,產品效果出色,有望成爲二代IO 的領軍藥物。

IBI363 安全性出色,展現聯用潛力

在全部患者中,最常見的治療相關不良事件(TRAE)是關節痛、貧血和甲狀腺功能異常。三級或以上TRAE的總體發生率爲23.9%,三級或以上免疫相關不良事件(irAE)的總體發生率爲10.4%,全部患者因副作用停止治療的比例爲3.2%。在3mg/kg Q3W 劑量組中,13.2%的患者發生了三級或以上TRAE,無受試者因副作用停藥或死亡。整體看,IBI363 展現出了良好的安全性,產品目前已經開展不同機制藥物聯用臨床試驗,未來聯用潛力可期。

全新機制,突破IL2 安全性限制,IBI363 展現突出臨床效果IL2 的受體分爲三種類型,分別爲IL-2Rα(IL2RA 編碼,CD25)、IL-2Rβ(IL2RB 編碼,CD122)和IL-2Rγ(IL2RG 編碼,CD132)。傳統的IL2 類藥物設計集中於天然型IL2 以及偏向βγ 的IL2 類設計,但整體看因產品在血液內會激活淋巴細胞從而導致強毒性問題,從而無法讓產品劑量達到理想目標。IBI363 的藥物設計基於信達生物對IL2 亞基生物學功能的全新理解和闡釋(相關文章發表於頂級期刊Nature Cancer),所設計的PD-1/IL-2 採用創新的IL-2α-biased 形式,主因腫瘤內部的特異性T 細胞(TST)高表達CD25,從而藥物可在腫瘤內結合於TST 並進一步促進TST 的增殖分化,從而進一步殺傷腫瘤。在腫瘤外部,IBI363 更傾向於結合Treg細胞,因此在保證了療效的同時整體安全性可控。在人體臨床中看,IBI363 展現出了良好安全性數據,臨床劑量高達其他IL-2 藥物的40-200 倍,同時也在腫瘤中展現出突出療效,整體優異。

IBI343(CLDN18.2 ADC)在胰腺癌患者中展現突出療效,後續多人群數據值得期待IBI343 爲公司自研的創新性CLDN18.2 ADC 藥物,在胰腺癌患者中展現了突出療效:在10 名後線CLDN18.2表達≥60%(1+/2+/3+)的患者中,整體ORR 高達40%,療效突出。同時值得注意的是,公司的產品在巧妙的設計後避免了ADCC 介導的消化道毒性,患者整體發生噁心和嘔吐的概率均爲25.7%,胃腸道安全性良好。同時,僅有2.9%的患者因不良反應停止治療,安全性可控。整體看,公司的IBI343 在胰腺癌中展現出優異的療效和安全性數據,後續公司還將在ESMO GI 會議上更新更多數據,值得期待。

公司核心管線持續推進,明年上半年之前有望迎來多項催化非腫瘤管線中:①瑪仕度肽 6mg 規格的減重適應症有望獲批。②瑪仕度肽糖尿病適應症有望遞交上市申請。

③IBI-112 中重度銀屑病適應症有望遞交上市申請。腫瘤產品管線中:①IBI-343(CLDN 18.2 ADC)在胃癌等適應症上的更多數據有望6 月讀出。②IBI-363(PD-1/IL-2)在實體瘤患者中的更多POC 數據有望6 月持續披露。

我們認爲,基於信達生物強大的研發實力以及腫瘤與非腫瘤管線臨床進度的高效率推進,公司未來一段時間內催化劑事件將層出不窮,公司價值將有望得到進一步提升。

盈利預測及投資建議

公司在腫瘤賽道的廣泛佈局已初具規模,高價值的臨床產品有望將公司腫瘤賽道的收入進一步提升並讓邊際成本持續下降;非腫瘤賽道中,公司已在代謝、自免和眼科領域進行廣泛佈局,已上市與在研產品兼具競爭力強和進度領先。我們預計信達生物2024-2026 年收入爲77.0 億元、116.5 億元和153.1 億元,採用 DCF 估值,公司合理市值爲 1081 億港元,維持目標價至66.58 港元。維持“買入”評級。

風險分析

新藥研發不確定性風險。新藥研發作爲技術創新,具有研發週期長、投入大、風險高、成功率低的特點,從實驗室研究到新藥獲批上市,要經過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新藥註冊上市和售後監督等諸多複雜環節,每一環節都有可能面臨失敗風險。現有產品或治療方式也有被新療法和新技術替代的風險。

商業化風險。醫保控費超預期,導致創新藥定價不達預期;儘管公司有獨家品種處於放量階段,但 PD1 及生物類似藥市場競爭激烈,可能導致銷售份額不及預期或銷售費用率高於預期的風險。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