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赛力斯的用户思维与张兴海的“敬畏”和“乐观”

賽力斯的用戶思維與張興海的“敬畏”和“樂觀”

TechWeb ·  06/16 12:12

“正是有了廣大用戶的支持,才有今天中國汽車全球第一的規模,有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全球第一。”這是賽力斯集團董事長(創始人)張興海在參加2024中國汽車重慶論壇時講出的一句話。

這句話講透了當下新能源市場的特性,相比傳統燃油車更強調的工業屬性,智能汽車則將消費屬性放在了首位,而因此對於新能源車企們而言,得用戶才能得到更大的市場。

當下,不僅是造車新勢力們,包括賽力斯、比亞迪、長安等傳統車企,除了在新車產品力上不斷突破以外,也都開始將用戶服務擺向臺前。

正如張興海所言,作爲汽車人,一定要“致敬用戶,敬畏消費者”。其實,賽力斯從轉型至今,一直將用戶放在企業發展的第一位,並在“全心全意爲用戶服務”的宗旨下,打造豪華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精品。

在新能源汽車市場,宣稱“以用戶爲中心”的企業並非少數,而真正能夠從用戶中汲取力量的企業卻寥寥無幾。

但賽力斯則不然,銷量的強勢增長意味着賽力斯與用戶之間的信任逐步加深,而這推動了賽力斯的發展,其在2024年第一季度實現了營收和淨利潤的雙重增長,其中毛利率達到21.5%,遠超中國汽車行業10%的平均水平,甚至超過了大部分新能源車企。

但從另一個角度切入,新眸認爲,當一家新能源車企選擇將“用戶”作爲企業經營的根本,那必定意味着這家汽車廠商經歷了漫長的積累到爆發的過程,這個過程也必定充滿了挑戰和競爭。

現如今,賽力斯成功走到了臺前,而且與用戶形成了良性的循環,或許作爲一個典型案例,現在這個時刻正可以去追溯賽力斯過往走出的每一步。

01

“以用戶爲中心”,是挑戰更是變革

“我國目前已擁有約3億的存量用戶,每年新增3000萬新用戶,其中包括2000萬新能源汽車存量用戶。”演講中,張興海給出了這樣一組數據。

這組數據意味着新能源汽車用戶正在成爲推動中國汽車市場的關鍵中堅力量。

與此同時,相比傳統汽車,新能源汽車正在超越了傳統的工具屬性,成爲用戶展現個性的產品,如今的用戶在注重產品本身以外,更加註重產品的全生命週期高價值體驗。

如此轉變之下,汽車企業與用戶的互動邏輯必將發生根本性的改變。羅蘭貝格就提到,一個特定車企在品牌發展的不同階段,其用戶運營策略重心會進行相應調整。

於是,當下汽車行業積極探索從“以產品爲中心”轉向“以用戶爲中心”,由用戶需求驅動,進行正向開發。而從成立那天起,賽力斯就將用戶作爲了其發展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對於汽車市場和用戶,張興海帶領賽力斯,始終保持着“敬畏”。

如張興海所言,賽力斯汽車堅持“全心全意爲用戶服務”,將“用戶自豪,用戶安全”作爲企業使命,爲用戶築牢產品全生命週期的安全體系。將“以用戶爲中心”奉爲圭臬的賽力斯,其戰略重點也一直圍繞用戶而展開。

區別於其他車企“以用戶爲中心”的邏輯,賽力斯所構建出的服務體驗覆蓋了汽車的全生命週期。通過“看得見的”硬件配套、“看不見的”服務體系雙重路徑結合,圍繞“看車、選車、購車、用車、養車”產品全過程進行了優化與革新。

具體來看,在產品上,問界M5系列、問界M7系列、問界M9系列豐富了AITO問界產品矩陣,給到用戶更豐富的選擇。與此同時,賽力斯搭載HarmonyOS智慧生態,從產品的智能化使用方面直接提升了用戶的體驗。

在交付週期方面,賽力斯其實一直保持着高水準的服務。爲了滿足用戶對快速提車的需求,問界不斷提升產能,大幅縮短了問界M5、新M7等車型的交付週期。

在售後服務方面,據新眸了解,目前AITO問界在全國範圍內已經建立了龐大的售後服務網絡,能夠爲用戶提供及時、專業的服務。無論是售前諮詢、購車服務還是售後維修、保養支持,賽力斯汽車都能夠迅速響應、積極處理。

近日一位問界M9車主的親身經歷便足以說明。該車主在社交媒體發帖稱,車主的家人在前往內蒙邊境附近旅行時,車輛不慎翻下山溝。事故發生後,賽力斯汽車客服第一時間致電告知車輛疑似發生事故,並指導遠在異地的車主通過車內SOS緊急電話與家人取得了聯繫。隨後,售後又協調技術人員給出了精確定位,事發地的用戶服務中心也收到了情況反饋,立即安排板車前往救援。

車主在事後表示,“親身詮釋什麼叫安全是最大的豪華!”

02

要“拿來主義”,更要“超越創新”

中國新能源汽車滲透率超過30%,戰事正進入智能化的下半場,而智能化的水平是用戶體驗中的關鍵一環,甚至可以說,當下智駕已經成爲新能源汽車用戶離不開的基礎配置。

在中國新能源廠商全力卷向智能化的同時,從2024年開始,馬斯克也在不斷暗示FSD有進入中國市場的可能性,先是回覆網友評論稱會將FSD儘快帶入中國,然後突然到訪北京,市場認爲主要目的是進一步推動FSD在中國落地。

FSD作爲特斯拉的核心技術之一,其在硬件自研、軟件算法、數據閉環能力、量產規模等方面具備領先優勢,並且憑藉端到端技術提高了其模型的能力上限。

可以說,一旦FSD入華對國內自動駕駛領域的影響不言而喻,新眸認爲特斯拉FSD將是一條鯰魚,加劇自動駕駛競爭,但也會進一步推動國內自動駕駛行業的發展。

張興海對於FSD入華保持了樂觀的態度,他表示,特斯拉FSD的引入,不僅是對現有格局的一次挑戰,更是中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行業迎來的一次重大機遇,將促進中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由智能駕駛到自動駕駛的躍遷。

正如五年前,張興海也同樣樂觀地認爲,首次進入中國市場的特斯拉,不僅引入了先進的技術和理念,還爲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完善提供了動力,進而促進了廣大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認知與接受。

而事實也的確如此,要知道技術的突破往往建立在上一代技術的基礎之上,特斯拉FSD入華對於新能源車企們是挑戰,但更是機遇。正如張興海所言,開放競爭會帶來良性循環。但這並不意味着,中國新能源車企能夠坐等變革。

張興海的樂觀來自於賽力斯技術能力積累的實力,從賽力斯始終堅持“軟件定義汽車”的理念。除了每年創新研發投入就超過銷售收入的10%,還與華爲深度跨界合作,基於鴻蒙操作系統(HarmonyOS)研發的智能網聯技術,將“軟件定義汽車”提升至新高度。

未來基於特斯拉FSD的應用,中國新能源汽車們在不斷創新的前提下,有機會將推進中國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由智能駕駛到自動駕駛的躍遷。

根據摩根士丹利(Morgan Stanley)歐洲硬件技術研究主管Lee Simpson此前表示,在導航、信息娛樂和舒適等功能的推動下,到2029年,智能網聯汽車將佔汽車總產量的90%,這與張興海的判斷不謀而合。

03

做中國汽車工業的新力量

中國的汽車工業記憶裏充斥着所謂市場換技術,但如今的中國汽車工業已經成爲了目前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巨無霸。

毫無疑問的是,建設中國式現代化需要強大的中國汽車產業,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需要培育新質生產力,而以科技創新爲核心的新質生產力正推動着中國新能源汽車突破性、躍升式的發展。

在新能源汽車突飛猛進的背景下,越來越多的新興力量佔到了臺前,賽力斯就是其中之一。當新眸回看張興海過往近40年的創業歷程時,也發現賽力斯此刻所擁有的戰略和精神,都傳承於其創業的每一個階段的歷練之中。

1986年,23歲的張興海創立重慶巴縣鳳凰電器彈簧廠,主要生產電器彈簧和摩托車減震器。2002年,張興海帶領賽力斯轉型投入到摩托車的製造和銷售中,後續又與湖北的東風汽車走到一起,合作微型麪包車項目,2003年,渝安集團與東風汽車正式合併,也就誕生了小康股份這個整車製造企業。

張興海的每一步都走在了時代發展的前沿,並將目光投向更遠。在新能源剛起步時,2016年,小康股份遠赴美國,成立賽力斯汽車。

經過長達8年的新能源探索,如今的賽力斯已經能夠坐在新能源汽車銷售榜單的前列,今年1-5月,賽力斯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156823輛,同比大幅增長342.35%。

賽力斯此刻的成績其實都能追溯到其創新和進取精神的背後,而這股精神也正是中國汽車工業中新力量崛起的關鍵。

如今的賽力斯已經敢和華爲簽訂的到2026年產量100萬臺的目標,而市場也逐步意識到,這個蟄伏了近40年的企業,已經在常年的投入中具備了全智能化的現代工廠、管理和銷售技術,它的實力已經足夠寫在中國汽車工業歷史的長河之中。

而對於未來的賽力斯而言,正如張興海四十年前創業那般一如既往,它勢必會在新能源車市場上不斷探索和變革,最終站在自主品牌高端新能源領域的制高點,實現國民工業的振興和換代。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