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微软的反面:错过了AI时代最大机遇的亚马逊

微軟的反面:錯過了AI時代最大機遇的亞馬遜

華爾街見聞 ·  06/17 08:21

一度被亞馬遜給予厚望的Alexa爲何被後來者ChatGPT吊打,措施爭霸AI世界的機會?這裏面不僅有技術的鍋。

在AI浪潮席捲全球之際,科技巨頭們無不爭先恐後,力圖搶佔先機。然而,就在$微軟 (MSFT.US)$藉助ChatGPT一舉成爲AI領頭羊時,手握Alexa的$亞馬遜 (AMZN.US)$卻陷入錯失良機的尷尬境地。

據媒體週五報道,十幾位前亞馬遜Alexa團隊員工透露,這家科技巨頭正在AI競賽中嚴重落後於對手$谷歌-A (GOOGL.US)$$微軟 (MSFT.US)$$Meta Platforms (META.US)$,並且在努力追趕的過程中舉步維艱。

亞馬遜在去年9月推出了由生成式AI驅動的全新Alexa語音助手,還在一場盛大發佈會上展示了其自然對話和任務處理的能力。

當時,亞馬遜方面表示,Alexa大模型將很快在美國市場的Alexa設備上免費提供預覽。

馬遜高級副總裁兼Alexa負責人Rohit Prasad表示,這一消息標誌着“我們喜愛的助手發生了巨大變化”,並稱新Alexa爲“超級助理”。

然而,在發佈會結束後,一切都好像沒發生過。

Alexa還是原來那個熟悉的Alexa,而且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裏,外界也幾乎聽不到任何關於這個新版Alexa的進一步進展。

新Alexa項目爲何流產?

根據該媒體對於十幾位曾在Alexa AI部門工作的員工採訪,新版Alexa發貨一再推遲,根源在於技術方面的挑戰以及亞馬遜內部組織的缺陷。

新版Alexa核心的大語言模型雖然對標GPT,但參數量級僅爲1000億,遠遜於業界領先水平。而且由於缺乏足夠的高質量數據和先進的芯片設備,Alexa團隊難以在短時間內迎頭趕上。

"管理層給出的期限總是不切實際,他們可能根本不了解打造ChatGPT這樣的產品需要投入什麼。"一位前Alexa研究員表示。

組織架構臃腫和部門間矛盾衝突也拖累了Alexa的更新換代進程。

報道稱,爲了做到自然對話,Alexa原有的衆多功能模塊都需要重新打通,並與核心語言模型深度協作。然而領導層遲遲不願維護新舊兩套體系,寧願“先燒掉舊版Alexa再說”。

種種領地爭奪和短視行爲,讓很多員工產生了挫敗感,紛紛選擇離職。

更糟糕的是,亞馬遜還多次降低了Alexa項目的優先級,並將其排在爲AWS開發生成式AI技術之後。

即便是去年斥資40億美元入股的AI創企Anthropic,後者的Claude大模型可與GPT相提並論,但也因爲隱私顧慮和內部政治,未能有效賦能Alexa團隊。

值得一提的是,Alexa事業部多年來一直處於虧損狀態,主要被視爲維繫用戶粘性和獲取數據的手段。相比之下,AWS雲計算業務才是該公司利潤的中流砥柱。

“他們就是質疑(新Alexa)最後能不能成,”一位多次從Alexa團隊招募人才的業內人士表示,很多前員工已經對這個項目失去信心。

儘管許多人認爲亞馬遜完全有能力將 Alexa帶入生成式AI時代,但越來越多的證據表明,亞馬遜可能還沒準備好。

Alexa AI充斥着技術和官僚問題,”Alexa AI前高級機器學習科學家Mihail Eric很早之前表示,這導致許多先進的技術無法面試。

該媒體在過去一個月採訪的十幾位前員工都與Eric的說法一致。

大模型吊打古早機器學習,亞馬遜慌忙應對

實際上,早在ChatGPT震驚世界之前,亞馬遜就推出了Alexa,2014年作爲Echo 智能揚聲器的數字助理一起推出。

Alexa推出之後便大火追捧,到2017年其設備已售出超過2000萬臺。

Alexa並沒有使用類似ChatGPT的生成式大語言模型,而是採用了傳統的自然語言處理技術路線,其核心是由許多小的機器學習模型和大量人工編寫的規則拼湊而成。

這種架構雖然在智能音箱的早期階段取得了成功,但在ChatGPT出現後,就暴露出了靈活性和可塑性的不足。

要跟上新一代AI助手的步伐,Alexa可能需要在算法、模型和數據等底層做一次徹底的重構。

正是因爲這一核心技術的落後,ChatGPT一經推出,就打得亞馬遜一個措手不及。

“內部領導顯然有宏偉的計劃,但他們並不真正知道自己在做什麼,” 一位Alexa 團隊前實習生表示。

隨後的幾個月裏,亞馬遜的Alexa團隊一直忙亂不已,手忙腳亂得將Alexa從一個呆板的命令式機器人轉變爲一個真正具有對話能力、樂於助人的代理。

與此同時,一夜之間,亞馬遜非生成式AI項目被全體降級,高管們敦促研發人員和產品經理想辦法確保亞馬遜能夠爲客戶提供生成式AI產品。

一位前Alexa人工智能項目經理將公司的氣氛描述爲“有點恐慌”。

編輯/Some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