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跨国跨界收购飞机资产,上工申贝不惧多重风险仍将加码竞价,股价近俩月涨50%

跨國跨界收購飛機資產,上工申貝不懼多重風險仍將加碼競價,股價近倆月漲50%

時代財經 ·  06/14 11:24

本文來源:時代財經 作者:何銘亮

bigICON A5 圖片來源:ICON官網

一家做縫紉機起家的中國企業爲何收購美國的飛機資產?

在兩次延期後,6月12日晚上工申貝(600843.SH)終於回覆了上交所的問詢函,解釋其跨界收購飛機資產的原因,同時也再次強調此次交易的風險。

5月21日,上工申貝宣佈通過向德國子公司增資等方式,以13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9238.97萬元)購入正處於破產重整中的美國ICON Aircraft Inc.(以下簡稱“ICON”)相關有效資產。公告披露當晚,上交所火速下發問詢函,就跨界併購必要性、運營風險、資金來源等方面問詢。

6月13日,上工申貝高開,隨後股價走低,報8.57元/股,漲幅2.15%。

值得注意的是,上工申貝曾以涉及商業祕密爲由暫緩披露該交易。從時間線上看,公司董事會已於4月19日審議通過了該交易。4月19日至今,上工申貝股價漲幅已達到50.62%。而從該交易正式披露後,5月22日以來上工申貝股價區間漲幅僅4.90%。

上工申貝稱,已對內幕信息嚴格管控,相關內幕信息知情人不存在利用內幕信息進行股票交易的情形。

ICON輕型運動飛機適用性較窄

ICON的主營業務是設計、生產及銷售低空輕型運動飛機,其A5雙座水陸兩棲飛機爲全碳纖維結構,其最大航速可達176km/h,最大起飛重量686kg。

自2015開始至2024年3月底,ICON已累計銷售202架飛機,目前市場售價在40萬美元左右。

ICON輕型運動飛機目前銷售市場主要位於北美。而在2023年12月取得FAA的產品型號認證後,ICON未來將在歐洲、亞太、中東和非洲等地申請產品型號複覈認證,拓展銷售區域。

不過,6月13日,有兩位對新型飛行器較爲了解的業內人士均對時代財經表示,該款飛機適用性比較窄,對運營環境要求比較高。其中一位業內人士表示,ICON A5陸地起降需要機場與跑道,若在中國國內應用,則需要相應的通用機場與跑道才能完成起降,在國內通用機場並不多的情況下,其在國內的應用範圍有限。

2024年4月,ICON於美國啓動了自願破產程序。上工申貝在回覆函中稱,ICON進入破產重整的原因較爲複雜,但是其墨西哥工廠的生產效率低下以及美國公司各項費用過高是主要問題之一。

從近年業績來看,ICON經營上也存有疑點。

2021年,ICON賣出16架飛機,此後2022年、2023年的銷量分別增長至31、37架,不過其業績卻在2022年銷量接近翻倍後大幅下滑——營收腰斬,同時虧損擴大數倍。

2021年~2023年,ICON營收分別爲3612.90萬美元、1314.70萬美元、1418.30萬美元,淨利潤則分別爲-645.30萬美元、-3947.80萬美元、-3878.30萬美元。

6月13日,時代財經以個人投資者身份致電上工申貝董事會辦公室,問及爲何2022年ICON銷量上升業績反而下滑時,相關工作人員表示,“具體情況我們不是特別清楚,您可以到投資者互動平台上問一下,我們會進一步與相關機構聯繫解答。”

值得注意的是,由於ICON歷年財務業績均爲虧損,研發投入不符合資本化條件,因而採用費用化會計處理方式,相應的無形資產在基準日資產負債表內金額爲零。

收購風險重重

接手一家破產重整中的跨國公司,對上工申貝來說同樣意味着重重風險與整合難題。

首當其衝的,是本次跨界收購的合理性問題。

上工申貝爲國內縫製設備行業歷史最悠久、上市最早的企業,公司旗下“蝴蝶”品牌始創於1919年,已在縫製設備生產經營上積累了百餘年經驗。

至於跨界收購的目的,上工申貝也解釋稱,公司縫製設備及智能製造設備業務穩定但規模受限,近年銷售收入以及利潤水平增長緩慢。Wind數據顯示,過去五年上工申貝營收年均爲30億~40億元,歸母淨利潤年均爲6000萬~1億元。

爲了扭轉這種被動局面,本次收購ICON是其謀求多元化戰略的嘗試之一。

本次收購ICON之前,上工申貝也有過國外收購的經驗。2013年其全資收購了德國凱爾曼特種設備製造有限公司,並於2015年整合成爲德國百福公司的分公司。通過該收購,上工申貝擁有了3D縫紉技術和碳纖維縫紉裁切技術,併購整合較爲合理。

而作爲縫製設備企業,上工申貝能給予飛機制造企業ICON的整合措施,即發揮公司對碳纖維加工工藝熟悉的優勢,以智能製造工藝技術改進並提高其部分過於依賴人工的工序能力,從製造過程中產生協同效應等措施降低製造成本。

不過,上工申貝也承認,本次併購存在多重風險,單論經營方面便存在5種潛在風險。

比如產品工藝方面,輕型運動飛機後續工藝改進、技術升級進度或不及預期,致使產品售價提升困難,產品甚至可能無法跟上市場需求;生產端把控上,美國成本費用較高,而墨西哥生產效率較低,降本提效上可能不達預期,後續整合也有預期與實際產品交付脫節的風險;管理上,上工申貝並無飛機制造上的管理經驗,也可能導致實際運營不達預期……

另外,跨國併購、跨國管理也不可避免地需要面臨中美之間迥異的法律法規、政策體系、文化特徵等問題。

不過,儘管前景依然不甚明確,上工申貝收購的決心也較爲堅決。

在此前公告中,上工申貝稱擬出資1300萬美元(約人民幣9238.97萬元)來購買經公司選定的破產主體名下的有效資產。

而在最新回覆中,上工申貝指出,因出現新的競買人,本次交易將進入競價階段,公司將視情況在董事會授權的金額範圍內提高報價。

值得注意的是,上交所在問詢中同樣問及資金來源問題,但在回覆中上工申貝並沒對此詳細解答,僅表示本次交易後續投入的資金將根據未來的經營計劃和資金需求逐步推進落實。

6月13日,上述工作人員在回答時代財經關於資金來源時表示將自籌資金。

從上工申貝最新一季報來看,截至報告期末其貨幣資金共有8.95億元。

若收購成功後,上工申貝如何從供應、銷售、管理等方面,克服中美兩國文化差異等問題,仍然是未知數。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