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博通(AVGO.US)2QFY24业绩会:预计25年底推出TH6芯片

博通(AVGO.US)2QFY24業績會:預計25年底推出TH6芯片

智通財經 ·  06/14 07:08  · 電話會議

近日,博通(AVGO.US)召開2QFY24業績會。博通在業績會上指出,預計25年底推出TH6芯片,帶寬達100Tb/s。

智通財經APP獲悉,近日,博通(AVGO.US)召開2QFY24業績會。博通在業績會上指出,預計25年底推出TH6芯片,帶寬達100Tb/s。VMWare方面已取得良好進展,非常符合預期。至於轉向訂閱模式,VMware的進度相對較慢,比起其他公司,但我們在努力通過提供非常有吸引力的訂閱服務來彌補這一點,因爲訂閱模式確實是正確的做法。

對於博通來說,進入AI領域是一個自然而然的延伸。作爲商用生態系統中的AI計算引擎首選,GPU正在努力創建一個端到端高度集成的平台。博通的做法是,不製造這些GPU,但使這些GPU能夠很好地工作。因此,如果有任何其他需求,博通進行補充,希望能夠與那些正在構建越來越大GPU集群的客戶的需求互補。

Q&A

Q:加速器方面對於英偉達的Blackwell產品,客戶如何進行分配決策,可見度怎樣?英偉達推出Spectrum-X,是否會與博通在以太網方案上形成激烈競爭?

A:關於AI加速器。我認爲,我們在規模和模式上與衆不同。衆所周知,GPU是商用環境中首選的AI加速器,這種模式極爲強大,是Nvidia所擅長的領域。他們在這方面表現得非常出色,我們根本不考慮在這一領域與他們競爭,因爲這是他們的強項,我們清楚自己在這方面的位置。對於一些非常特定或選擇性的超大規模客戶,如果他們有能力和技術來創造用於特定AI工作負載的硅解決方案,我們很樂意利用我們的IP組合來創建這些定製的ASIC AI加速器。因此,我並不認爲我們在真正意義上是彼此的競爭對手,更不用說我試圖在這個市場上與他們的GPU競爭了。我們不是他們的競爭對手,也不打算成爲他們的競爭對手。在網絡方面,情況可能有所不同。但同樣,他們可能會從不同的角度來處理這個問題。正如我一直所說的那樣,我們在以太網方面有非常深厚的積累,我們在互聯網網絡領域已經超過25年了。我們經歷了許多市場轉型,從雲規模網絡到路由,現在到AI。所以對於我們來說,進入AI領域是一個自然而然的延伸。我們還認識到,作爲商用生態系統中的AI計算引擎首選,GPU正在努力創建一個端到端高度集成的平台。我們的做法是,我們不製造這些GPU,但我們使這些GPU能夠很好地工作。因此,如果有任何其他需求,我們進行補充,希望能夠與那些正在構建越來越大GPU集群的客戶的需求互補。

Q:高增的AI收入能否拆成計算端和連接端?全年的增長趨勢怎樣,兩端是齊頭並進的嗎?

A:這確實是我們無法很好預測也不能完全理解的,只有事後才能看得更清楚。因爲這在某種程度上與他們安裝AI加速器和搭建相關基礎設施的節奏有關,而這些基礎設施包括網絡連接等。我們並不能百分之百地理解這一點。我們所知道的是,過去是80%的加速器,20%的網絡,現在的比例接近三分之二是加速器,三分之一是網絡,預計到今年年底可能會變成60%對40%。

Q:AI全年110億美元是否是基於現狀最糟糕的情況,或者說非常保守的數字,考慮到後端網絡的形勢在變得更好?

A:是的。

Q:最新的3nm製程TH6芯片情況如何,領先競對2-3年?

A:預計25年底推出TH6,帶寬達100Tb/s。

Q:VMWare是否比預期更好?客戶轉向訂閱制的意願如何?雲基礎設施降低價格是否超出預期?

A:VMWare取得良好進展,非常符合預期。至於轉向訂閱模式,VMware的進度相對較慢,比起其他公司,比如微軟、Salesforce、Oracle,他們早已採用訂閱模式。所以VMware在這方面確實晚了一點。但我們在努力通過提供非常有吸引力的訂閱服務來彌補這一點,因爲訂閱模式確實是正確的做法。訂閱模式的優勢在於,你可以不斷地更新和修補產品,增加新功能和能力,幾乎就像在線訂閱新聞一樣,而不是每週一次獲得印刷版新聞。我將永久授權模式與訂閱模式進行比較時,就是這麼看的。因此,對很多人來說,這種模式非常有吸引力,他們非常願意加入。毫無意外地,我們看到很多客戶已經開始採用這種模式,並且進展順利。我們的一個重要賣點,如我所說的,不僅僅是讓客戶停留在服務器或計算虛擬化上。雖然這是一個很棒的產品和技術,但已經存在了20年。我們現在提供的整個軟件堆棧,以非常有吸引力的價格點來使用vSphere及其基本技術,來實現網絡、存儲、操作和管理的虛擬化,整個數據中心的自助服務私有云創建。感謝你的支持。我們將價格定到與計算虛擬化相當的水平,所以確實吸引了很多客戶的興趣和關注。我們的客戶非常感興趣的是,他們可以部署私有云,作爲對公共雲的一個很好的補充,甚至是替代或混合使用的方案。這就是我們的賣點,並且我們在這方面得到了很多客戶的關注。

Q:如何考慮在 Vmware 之外的增長戰略?您認爲在半導體方面和軟件方面都有足夠的驅動力來繼續推動增長嗎? 收併購仍然是一大選擇嗎?

A:即使有Vmware 以及AI的貢獻,但我們的非人工智能半導體接近觸底。我們能夠實現 12% 的同比有機增長。是否需要急於收購另一家公司?答案是否定的,但所有選項始終是開放的,因爲我們在努力爲股東創造最大的價值,他們將資本託付給我們以實現這一目標。因此,我不會排除收購這一替代方案。我們的長期戰略一直是通過收購和對現有資產的改進、投資和更好地運營來實現增長,以展示有機增長。然而,有機增長往往取決於市場增長的速度。因此,我們時不時會考慮收購。

Q:非AI的網絡業務沒有提到已觸底,實際情況如何?總體而言非AI半導體企業見到復甦,您對此看法怎樣?

A:服務器/存儲Q2適度恢復(recover modestly),今年下半年,我們在網絡領域看到了同樣的情況,它是企業網絡以及在這些網絡上運行傳統工作負載的超大規模企業的結合。我們看到了與服務器/存儲相同的軌跡。

Q:有沒有辦法將 GPU 需求映射回您的 AI 網絡機會?

A:有人會說,每花費十億美元購買GPU,你可能會在網絡方面花費相當的金額。如果將光纖互連也包括在內,儘管我們不完全涉及那個市場,除了像DSP、激光器等進入那些高帶寬光纖連接的組件。但如果你把光纖連接總的算上,所有的網絡組件,它們連接到GPU集群,你可能會說GPU價值的約25%用於網絡。但並不是所有的網絡部分都屬於我們的可用市場。我們不做光纖連接,但我們確實做其中的一些組件。然而,簡單來看,大約25%到30%的基礎設施組件價值與GPU相關聯。但話雖如此,部署從來不是這麼精確的。你可能會看到GPU的部署或購買要早於網絡組件,有時情況會相反,這就是爲什麼你在我的AI收入結構中看到這種混合。但通常隨着時間的推移,你會看到這種範圍內的變化。

Q:關於AI業務,你們在這裏已經成功經營了很長一段時間,尤其是與一個客戶合作特別成功。如果看看今天的市場,有一個新進入者正與不同的客戶合作。我知道你們曾說過,歷史上這並不是你們的直接客戶。但能否談談你們與市場上新進入者的區別?另外,關於長期毛利率可持續性的盈利問題也有一些討論。你們能否談談是否看到競爭加劇,以及在你們目前的業務模式中,哪些領域是你們認爲更具或不具防禦性的?以及你們是否預計將來會有更多的興趣或可能會應對這些問題?

A:第一個問題,市面上只有一個Broadcom。第二個問題,AI加速器是一個非常有利潤的業務。讓我從模型的角度來解釋一下。我們知道,每個AI加速器和GPU沒有什麼不同。運行這些大型語言模型時,計算需要在這些加速器上進行。你知道,沒有單個加速器可以運行這些大型語言模型,無論這些加速器多麼強大,都需要多個加速器。此外,模型運行方式需要大量的內存訪問需求。因此,每個加速器都配備了大量的緩存內存,也就是你們現在可能知道的高帶寬內存(HBM),專門用於AI加速器或GPU。所以我們在定製業務中既供應邏輯部分(即計算功能所在的芯片),也供應內存部分。毛利率方面,與我們其他的半導體硅芯片業務沒有什麼不同。但是,當你附加大量第三方提供的內存時(有幾家內存製造商專門生產這種內存),我們在這一部分的疊加上做得不多。這些AI加速器附加內存後出售時,會使收入有所增加,但也會稀釋毛利率。但是,無論如何,研發費用和運營費用佔收入的比例會更低,因爲收入更高。因此,在運營利潤率水平上,這些業務的利潤率至少與我們的正常運營利潤率一樣高,甚至可能更高。每個客戶的AI加速器規模越大,回報率也越高。所以這就是吸引我們並讓我們在這個領域持續投入的原因,這遠不止是一個遊戲,而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業務。

Q:你們的網絡交換機產品組合,包括Tomahawk和Jericho芯片組,允許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使用交換機調度或端點調度網絡來構建AI集群。這在競爭對手中是獨一無二的。但是,隨着超大規模數據中心尋求部署自己獨特的AI集群,你們是否看到白盒網絡交換機部署的比例在增長?

A:關於這個問題,有兩點需要快速說明。首先,你說得很對,我們的產品組合在提供靈活性方面確實非常獨特。順便說一句,這也是爲什麼Hawk在前面提到,八大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中有七個使用我們的產品組合,他們之所以選擇我們的產品組合,正是因爲它提供了這種靈活性。無論你擁有基於端點的架構並希望以這種方式構建平台,還是希望在網絡結構本身中進行交換,我們都有完整的端到端產品組合。這已經成爲我們的一個顯著優勢。其次,正如你所知,我們一直在努力提供一個完整開放的網絡操作系統,並已在許多超大規模數據中心中部署。因此,產品組合加上軟件堆棧的結合,真正使我們能夠爲這些超大規模數據中心提供獨特的解決方案。如果他們決定構建自己的組合,使用自己的加速器,定製或使用標準產品,無論是來自Broadcom還是其他供應商,那個基礎設施交換產品組合都能提供完全的靈活性。

Q:排除VMware之外,你們的Brocade、CA和Symantec業務在過去兩個季度的收入分別比以前高出5億美元。所以我想知道,這是新的可持續運行率嗎?還是在1月和4月有一些一次性事件需要我們考慮?其次,關於VMware Cloud Foundation的採用情況,你們是否看到其他軟件公司所提到的那種預算重新分配現象,即他們將預算轉向VMware Cloud Foundation?還是說你們的這項業務不太受這種可自由支配支出的影響?

A:關於第二個問題,說實話,我不太清楚是否存在任何排擠現象。顯然,我們提供的產品並不是他們自己希望或能夠自己實現的,他們已經在建設自己的本地數據中心,很多企業一直以來採用的典型方法是選擇最佳的產品組合。我的意思是,他們創建一個數據中心,將計算作爲一個獨立的類別,並選擇最好的計算資源。他們經常使用vSphere進行計算虛擬化,以提高生產力。然而,他們也會選擇最佳的網絡和最佳的存儲,並使用一個通用的管理操作層,這通常也是VMware的解決方案。我們試圖指出的是,這種方法使得數據中心變得非常異構化,導致數據中心的可靠性和安全性不高。因爲你有一個混合的環境,所以當出現問題時,很難迅速找到根本原因,各方互相指責,導致問題無法迅速解決,數據中心也不夠安全和可靠。因此,許多我們接觸的CIO自然會考慮說,“嘿,我想創建一個統一的平台,而不是僅僅選擇最佳的各個部分。” 這就帶我們進入了這個領域。如果是一個全新的環境,那還不錯,他們可以從頭開始。如果是一個已有的環境,意味着他們有現有的數據中心並試圖進行升級,這對我們來說是更具挑戰的。因此,我不認爲這裏存在任何顯著的排擠現象。顯然,在全新的環境中,確實存在一些競爭,他們可以將預算花在整個平台上,而不是最佳的各個部分。但在試圖升級現有數據中心的情況下,這更具挑戰性,對我們來說也是如此。這就是我的看法。至於收入組合,目前Brocade的表現非常好,並且仍在穩定發展,但這種情況是否會持續?當然不會。你知道Brocade的業務也像大多數企業採購一樣經歷週期,所以我們會在這種好勢頭持續時儘量享受它。

Q:關於VMware,你強調說你們消除了大量的渠道衝突。我希望你能詳細說明一下你們具體做了什麼,特別是你們在傳統的博通軟件業務中做了什麼。因爲我認爲過去你們在渠道方面有所迴避,當時的想法是通過VMware的渠道合作伙伴或資源,以更統一的方式重新將這些產品引入渠道。所以在這方面的任何澄清都會很有幫助。

A:VMware有30萬客戶,這非常驚人。在CA公司時,我們採取了一個策略,就是挑選一些戰略性的客戶進行專注。我不能在VMware採取同樣的方法,必須用不同的方式來處理。我們開始了解他們擁有的一群非常強大的合作伙伴的價值,這些合作伙伴是分銷商網絡,類似於有1.5萬個增值經銷商受到這些分銷商的支持。因此,我們加倍投入並在很大程度上投資於這個VMware的經銷商網絡,這是一個很好的舉措。我認爲在進入這個領域六個月後,我們現在從中看到了更多的速度和效果。話雖如此,這些經銷商往往非常專注於那30萬客戶中的非常長的尾部。VMware最大的1萬客戶是大企業,他們往往是最大的銀行、最大的醫療公司,他們的觀點是希望從我們這裏得到非常定製化的服務支持和工程解決方案。因此,我們創建了一種直接的方法,並在需要時通過他們選擇的增值服務進行補充。但在那30萬客戶的長尾部分,他們從經銷商、增值經銷商那裏得到了很多服務。因此,我們現在加強了整個經銷商網絡,使他們能夠直接管理,得到分銷商的財務支持。我們不會試圖挑戰這些合作伙伴,除非客戶有需求。最終,一切歸結於客戶,他們選擇自己喜歡的支持方式。我們簡化了這一切,結合了多種技能。在過去,不像我們現在嘗試做的那樣,每個人都是合作伙伴。我指的是全系列的合作伙伴。無論是誰達成了最大的交易,都會獲得最大的折扣和最低的價格。這在市場上基本上創造了很多渠道混亂和衝突。我們不會這樣做。客戶知道,他們可以直接從VMware的直銷團隊那裏獲得支持,也可以輕鬆轉向經銷商以這種方式獲取支持。作爲第三種選擇,如果他們選擇不這樣做,想在VMware上運行他們的應用程序,並希望在完整的堆棧上高效運行,他們現在可以選擇由我們在全球設立的託管服務提供商網絡管理的託管環境,這些提供商將投資和運營基礎設施,而企業客戶只需運行他們的工作負載,基本上以服務的形式獲取VMware,作爲另一種替代方案。我們明確地爲終端用戶客戶區分和區分了這些選擇。用戶可以根據他們選擇的方式來使用我們的技術。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