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赚辛苦钱的工业富联,靠AI概念重回5000亿市值

賺辛苦錢的工業富聯,靠AI概念重回5000億市值

藍鯨財經 ·  06/13 23:05

藍鯨新聞6月13日訊(記者 王曉楠)再度站上AI風口的工業富聯,重回5000億元市值。

6月13日,工業富聯盤中一度超漲9%,最終報收25.9元/股,漲幅6.28%,市值爲5145億元。消息面上,全新的人工智能功能“Apple Intelligence(蘋果智能)”正式亮相後,美東時間週三(6月12日),美股科技股普遍上漲,蘋果漲2.86%,英偉達漲3.55%,均創歷史新高。受美股蘋果公司股價創歷史新高刺激,A股蘋果產業鏈全天表現強勢。

值得一提的是,這也是繼6月6日工業富聯股價漲停,其市值曾短暫觸達5178.6億元后,工業富聯市值又一次重回5100億元。受AI概念強勢驅動,年初至今,工業富聯的股價漲幅已超70%。

從業績面來看,工業富聯的業績增長也離不開AI概念加持。

早在2017年,工業富聯就推出了第一代高效能運算產品(HPC)-AI服務器,拿下雲服務商AI服務器(加速器)與AI存儲器客戶。目前,工業富聯的業務涉及價值鏈上游的GPU模組、基板及後端AI服務器設計與系統集成等,可提供全供應鏈服務。

2023年5月底,英偉達創始人兼CEO黃仁勳在一場公開演講中,點名服務器供應鏈夥伴合作名單中就包含工業富聯子公司鴻佰科技。

受益於上游算力建設的飆升及下游AI需求的增長,2023年,工業富聯雲計算業務收入達1943.08億元。其中,雲服務商產品佔比快速提升,佔比近五成。AI相關業務體量接近600億元,約佔雲計算總收入30%。

“AI服務器已成爲公司新的增長引擎”工業富聯在2023年業績中曾表示,在2014年一季報中,其又再次強調了AI服務器的貢獻。

2024年一季度,工業富聯實現營收1186.88億元,同比增長12.09%;歸母淨利潤爲41.85億元,同比增長33.77%。其中,雲計算業務已經佔整體收入近五成,AI服務器佔板塊整體收入近四成,收入同比增長近兩倍,環比呈近雙位數比率增長。此外,生成式AI服務器同比增加近三倍,環比亦呈雙位數比率增長。

5月15日,工業富聯在業績說明會對AI服務器業務進行了展望,董事長鄭弘孟表示,2024年預計AI貢獻佔公司雲計算總收入40%,AI服務器佔全球市場份額的40%。但不斷壯大的AI服務器業務毛利率並不算高,也就是說,只有不斷推高銷售額,才能有更多獲利空間。

2018年,富士康科技集團分拆工業富聯上市,背靠富士康,頭頂“超級獨角獸”光環,其創下36天“閃電”過會紀錄,募集資金達271億元。雖然彼時工業富聯匯聚了5G、雲計算、工業互聯網、智能製造等多個概念,但是上市後的六年裏,其核心業務仍爲代工,核心產品爲通信網絡設備與雲計算設備,比如路由器、服務器等,主要客戶爲Alibaba、Amazon、Apple等品牌商。

目前,工業富聯主要有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雲計算和工業互聯網三大業務。從2020年開始,三年裏工業富聯三大板塊業務收入穩步增長,但2023年公司三大核心業務收入都出現了下滑。

去年,全球經濟環境持續低迷,智能手機及穿戴設備市場出現衰退。工業富聯營收佔比接近六成的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業務,其同比下滑了5.81%,儘管該業務的毛利率同比提升0.55個百分點,爲9.8%,但是在2021年以前該數值都在10%以上。

值得一提的是,包括AI服務器在內的雲計算業務的毛利率,較通信及移動網絡設備業務低。2023年,AI服務器業務共同帶動雲計算板塊毛利率較2022年提升1.12個百分點,至5.08%,這也是自工業富聯上市以來該板塊年度毛利率水平首次突破5%。

2023年,工業富聯實現營業收入4763.4億元,同比下降6.94%;實現淨利潤210.4億元,同比增幅4.82%。在營收下滑的情況下,工業富聯不得不依賴“開源節流”讓公司淨利潤再創新高。2023年,工業富聯研發方面支出較2022年減少了7.77億元;員工總人數較2022年直接減少了7552人,創上市以來新低;公司計入當期損益的政府補助金額就高達12.498億元。

實際上,工業富聯的整體毛利率僅爲8.06%,依然難改其賺辛苦錢的本色。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