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境内智慧城市系统集成业务下降,ST中安称"历年一季度扣非净利润亏损具有普遍性"

境內智慧城市系統集成業務下降,ST中安稱"歷年一季度扣非淨利潤虧損具有普遍性"

證券時報 ·  06/13 22:55

在延期兩次後,6月13日晚,ST中安(600654)回覆了上交所對公司去年年報的問詢函。ST中安表示,與控股股東中恒匯志及其關聯方的3項業績補償訴訟合計涉案本金金額13.45億元,其中2項案件已由法院進行強制執行,涉及金額13.08億元,已對中恒匯志持有的上市公司股權申請了查封凍結。另1項涉外案件訴訟程序尚在進行中。

回溯來看,去年因爲多年前的收購案,ST中安和自己的控股股東打起了官司。ST中安表示,中恒匯志未完成業績補償的項目主要包括2014年借殼上市公司時候收購中安消技術,2015年收購深圳科松,以及2016年收購泰國衛安。

從2015年起,中恒匯志一直持有ST中安5.28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1.15%,爲公司第一大股東。直到2022年,因自身訴訟事項,中恒匯志持有的ST中安3836萬股股份被司法拍賣,同時,ST中安根據法院裁定批准的重整計劃,實施資本公積金轉增股本。中恒匯志持有的ST中安股份降至17.42%,目前已降至15.4%,且所有股份均已被司法輪候凍結。

中恒匯志是一家專業投資公司,本身不從事業務經營,目前麻煩纏身。據ST中安披露,中恒匯志目前所投資的公司除ST中安外,大部分處於停業狀態,其餘未停業的公司受到中恒匯志涉及的訴訟案件影響,銀行帳户均被凍結,經營受到了嚴重阻礙。

ST中安表示,通過公開信息查詢,截至今年3月31日,中恒匯志已經進入執行階段的案件共56起,涉及案件金額約73.81億元;尚在訴訟階段的被起訴案件合計70餘起,涉及案件金額約131.8億元。

由於涉及訴訟案件的金額遠大於其現有淨資產,ST中安表示,中恒匯志存在着無法繼續履行向上市公司進行業績補償的可能性。目前,中恒匯志已被債權人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案件正在審查中。如後續法院受理中恒匯志破產案件,公司將依法定程序及時申報債權。

ST中安前身是於1987年在上海成立的“老八股”飛樂股份,1990年作爲我國首批上市公司在上交所上市。2016年底,因涉嫌違反證券法律法規被證監會立案調查。此後,在被實施退市風險警示及撤銷退市風險警示之間來回轉換。

2023年年報顯示,ST中安實現營收28.58億元,同比增長 12.43%,歸母淨利潤9007.77萬元,同比增長126.78%;扣非淨利潤903.71萬元,同比增長101.39%。值得注意的是,公司去年四個季度公司營收分別爲6.54億元、6.17億元、6.82億元和9.05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714 萬元、91萬元、3696萬元和5935萬元,營業收入和淨利潤季度差異較大。

今年一季度,ST中安營收又出現同比下滑,扣非淨利潤仍出現虧損。此前在問詢函中,上交所要求公司說明持續經營能力的恢復情況。

在13日晚的公告中,ST中安表示,今年一季度實現營收6.12億元,同比下降 6.44%,主要由於公司境內智慧城市系統集成業務同比下降所致,一季度智慧城市系統集成收入爲1.37億元,同比減少9397.05萬元。

ST中安認爲,根據公司歷年的經營數據,歷年一季度扣非後淨利潤虧損的情形具有普遍性。國內城市系統集成在春節假期工人會提前放假,工程進度會受到比較大的影響,但是相應的管理成本依然計提;而境外安保綜合服務受新年假期和春節假期(香港、澳門、泰國)影響較大,假期員工成本正常計提以及工作日減少兩方面因素,導致境外安保業務通常在一季度成本相對較高。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