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首发|太平洋证券未来三年股东回报方案遭11.8%小股东反对,已连续6年0分红

首發|太平洋證券未來三年股東回報方案遭11.8%小股東反對,已連續6年0分紅

藍鯨財經 ·  06/13 00:16

藍鯨新聞6月12日訊(記者 李丹萍 胡劼)小股東對回報不滿意? 近日,太平洋(601099.SH)披露2023年年度股東大會議案材料,其中包括《未來三年股東回報規劃(2024 年-2026 年)》(下稱“規劃”),進一步明確未來三年的利潤分配順序、方式、間隔以及差異化的現金分紅政策和利潤分配方案的審議程序。

值得注意的是,藍鯨新聞記者發現,在之後的股東大會上,該議案遭到11.8163%的5%以下小股東反對,另有2.6566%小股東棄權。爲什麼會有如此高比例的反對票?記者就相關問題致電太平洋證券董秘,截至發稿未獲回覆。

記者梳理股東大會會議材料發現,相較於太平洋證券上一個三年股東回報規劃(2021年-2023年),最新的方案進一步補充細化了利潤分配順序,明確公司彌補虧損、提取公積金、一般風險準備金和交易風險準備金後所餘稅後利潤,按照股東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但《公司章程》規定不按持股比例分配的除外。

在公積金提取方面,該規劃提出,公司分配當年稅後利潤時,應當提取利潤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積金。公司法定公積金累計額爲公司註冊資本的50%以上的,可以不再提取。公司的法定公積金不足以彌補以前年度虧損的,在依照《公司章程》相關規定提取法定公積金之前,應當先用當年利潤彌補虧損。公司從稅後利潤中提取法定公積金後,經股東大會決議,還可以從稅後利潤中提取任意公積金。

在風險準備金的比例上,該規劃提出,公司從每年的稅後利潤中提取稅後利潤的10%,作爲一般風險準備金,用於彌補經營虧損。從每年的稅後利潤中提取稅後利潤的10%,作爲交易風險準備金,用於彌補證券交易的損失。此外,公司持有的本公司股份不參與分配利潤。

此外,在分配方式上,該規劃也進一步明確了現金分紅的計算口徑,以及不進行利潤分配的情境。其中包括提出以現金爲對價,採用要約方式、集中競價方式回購股份的,視同公司現金分紅,納入現金分紅的相關比例計算。當公司最近一年審計報告爲非無保留意見或帶與持續經營相關的重大不確定性段落的無保留意見,或未分配利潤爲負數的,公司可以不進行利潤分配。

值得關注的是,太平洋證券已連續6年未分紅,這在上市券商中較爲罕見。Wind數據顯示,2018年至2023年年度累計分紅總額爲0的券商,僅太平洋證券、國盛金控(002670.SZ)、華創雲信(600155.SH)三家。

細究背後原因,指向太平洋證券並不出色的業績表現。2018年至2023年,公司分別實現營業收入3.93億元、17.77億元、11.72億元、16.3億元、11.72億元、13.71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69.96%、352.72%、-34.07%、39.16%、-28.1%、16.93%;上述各期利潤波動更大,分別實現歸母淨利潤-13.22億元、4.63億元、-7.61億元、1.21億元、-4.59億元、2.51億元,分別較上年增長-1237.14%、135.01%、-264.3%、115.95%、-478.54%、154.57%。

從2021年至2023年的年度利潤分配方案來看,由於當期可供分配利潤均爲負數,“囊中羞澀”的太平洋證券,這三年均未進行年度的現金分紅、送紅股以及資本公積轉增股本,中小股東也難言有獲得感。

有券商分析人士向記者指出,小股東較高比例投出反對票,很大程度上還是對太平洋證券的經營狀況存在質疑,對未來三年享受分紅權的可能性較爲悲觀。“太平洋證券未分配利潤已經連續6年爲負,如果按照太平洋證券目前的經營狀況,即使制定了未來的股東投資回報規劃,實際上也很難有分紅的能力。”

需關注的是,4月12日,資本市場新“國九條”落地,其中提及,要強化上市公司現金分紅監管,對多年未分紅或分紅比例偏低的公司,限制大股東減持、實施風險警示。

記者關注到,日前,有投資者直接向太平洋證券提問,“公司連續多年未對投資者分紅,是否會被納入風險警示?”

對此,公司回應表示,根據最新分紅政策和交易所相關規則,納入實施其他風險警示(ST)的情形適用於具備分紅條件(最近一個會計年度淨利潤和母公司報表未分配利潤均爲正),而多年不分紅或者分紅比例偏低的上市公司,“我公司未分配利潤爲負數,不存在前述情形。”

如何改善經營,平衡好業務發展與風險管控的關係,切實回報股東和投資者,是太平洋證券的重要命題。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