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背靠华为扭亏为盈,千亿市值赛力斯提前半年溢价回购子公司股权

背靠華爲扭虧爲盈,千億市值賽力斯提前半年溢價回購子公司股權

藍鯨財經 ·  06/12 22:32

big

圖片來源:視覺中國

藍鯨新聞6月12日訊(記者 王健文)背靠華爲實現扭虧爲盈後,賽力斯宣佈提前回購子公司股權。

6月11日晚間,賽力斯公告稱,子公司賽力斯汽車將斥資12.54億元從菁雲創富、賽新基金手中回購賽力斯電動55%股權。在參與創立賽力斯電動時,上述兩家投資方共投資11億元,而賽力斯此次回購股權,除支付投資款外,還額外支付了每年約6%的資金成本。

2022年初,賽力斯旗下的SF5車型曾陷入“停產”風波,就在這時,重慶國資及時出手,與賽力斯簽署了合作協議。在搭上華爲“快車”併成功實現扭虧後,公司也提前半年履行了與國資間的回購承諾。

在宣佈回購後的第二個交易日,賽力斯的股價收於85.99元/股,較前一交易日微跌0.02%,市值約爲1298億元。

獲重慶國資援手,提前履行回購承諾

根據賽力斯公告,子公司賽力斯汽車將斥資12.54億元收購賽力斯電動55%股權。賽力斯電動由賽力斯汽車、賽新基金以及菁雲創富三方共同出資設立,三方分別持股45%、15%、40%。此次收購之後,賽力斯電動將由賽力斯汽車持股100%。

但從公告中看,賽力斯電動仍處於虧損狀態。2023年及2024年一季度,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爲1.05億元、0.29億元,淨虧損分別爲0.53億元、0.11億元。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的總資產爲22.22億元,淨資產爲7.85億元。

賽力斯之所以要斥資超12億元收購一家虧損公司的股權,源於重慶國資對公司伸出的“援手”。

賽力斯電動成立於2021年12月末,公司成立之時,正值賽力斯旗下的SF5車型陷入“變相停產”傳聞,賽力斯的生產能力也因此受到市場懷疑。

就在此時,重慶國資與賽力斯達成了合作,根據公司公告,各方將合計出資20億元建立賽力斯電動,其中,賽力斯汽車出資9億元,賽新基金出資3億元,菁雲創富出資8億元。上述20億元資金將用於建設賽力斯智能電動汽車零部件總成項目。

除賽力斯汽車外,賽力斯電動的另兩個股東均具有重慶國資背景。賽新基金是由國有獨資企業重慶發展投資發起設立的,而菁雲創富的股東則包括建信信託以及兩家重慶國資投資的基金。

在成立之初,賽力斯就和重慶國資方約定了資金退出時間。根據協議,在首期投資款實際繳付完畢的36個月內,賽力斯可以通過定增的方式購買投資人所持的賽力斯電動股權。也可以對相關股權進行回購,回購時公司將額外向重慶國資方支付6%的年利率。

從時間上看,合作公告發出日期爲2022年1月4日晚,而賽力斯可以在36個月內對股權進行回購,賽力斯最晚可以在2025年年初前回購股權。不過,賽力斯最終選擇在2024年6月進行回購,較最終期限提前了半年。

這也意味着,在不計算現金分紅的情況下,若想回購上述股權,賽力斯除了要支付11億元投資款外,還要支付每年6%的資金成本,按照2.5年的投資期計算,賽力斯共需要支付12.65億元,這與公司此次的回購金額12.54億元大體接近。

在公告中,賽力斯也表示,此次回購股權有利於降低公司融資成本,不會損害公司及股東權益。此外,由於投資協議股份售回約定,賽力斯電動已經被百分之百納入公司合併報表,此次交易不會導致合併報表範圍變化。

當然,能夠提前進行回購,也得益於賽力斯的經營情況有所好轉。2024年一季度,賽力斯實現扭虧。一季報顯示,公司的營業收入爲265.61億元,同比增長421.76%;歸母淨利潤爲2.20億元,同比增加8.44億元,實現扭虧爲盈。

搭上華爲“快車”後,持續擴充產能

回顧賽力斯的發展歷程可以看出,無論是因SF5陷入輿論漩渦,還是實現扭虧爲盈,都是源於公司和華爲的合作。

賽力斯成立於2007年,在成立之初,公司是公司創始人張興海兄弟控制的一家資產整合平台,名爲小康有限(後更名爲小康股份)。成立後,公司對張興海控制下的汽車集團、渝安集團等汽車、摩托車及配件業務進行了整合,與東風集團合資成立的東風小康也歸於公司旗下。

2016年,賽力斯在上交所主板上市,但隨着燃油車市場競爭加劇,加之公司開始燒錢進行新能源汽車技術研發,自2018年開始,公司的業績便持續下滑。2018年至2020年,公司的營業收入分別爲202.40億元、181.32億元、143.02億元;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06億元、0.67億元、-17.29億元。

在此背景下,賽力斯亟需藉助外力“翻身”。在2021年4月的上海車展期間,公司與華爲官宣合作,雙方共同打造的賽力斯SF5也正式上市。受益於此次合作,賽力斯的股價“一飛沖天”。2021年4月1日至6月22日,公司的股價由23.64元/股增長至78.23元/股,漲幅達230.92%,市值也增至1015億元。

不過,自2021年年底問界M5發佈後,SF5便一度停止接受預定,也有部分付了定金的車主表示無法提車,這也讓市場對賽力斯的產能產生了質疑。正是在這樣的背景下,賽力斯選擇“牽手”重慶國資。此後,公司也頻繁擴張產能。

2022年7月,賽力斯完成了一筆71.30億元的定增,這也刷新了當時A股電動汽車行業的融資記錄。根據公告,上述融資款將用於電動化車型開發及產品平台技術升級項目、工廠智能化升級與電驅產線建設項目、用戶中心建設項目以及補充流動資金。

此次定增完成後,公司的產能仍較爲緊張。2023年年報顯示,公司新能源汽車工廠的年產能爲15萬輛,同年公司共生產新能源汽車15.37萬輛,產能利用率爲102.49%。2024年,公司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進一步增長,受益於問界M7、M9等車型大賣,2024年1-5月,公司新能源車型的累計銷量達15.68萬輛,同比增長342.35%。

在助力賽力斯實現扭虧的同時,快速增長的銷量也對公司的產能提出了更多要求。

今年4月,賽力斯拋出一份重大資產重組預案。根據公告,公司計劃通過發行股份的方式,購買重慶產業母基金、兩江開投、兩江產發持有的龍盛新能源100%股權。由於評估工作還未完成,這項交易的對價也尚未確定。

龍盛新能源的主要資產爲兩江超級工廠,該工廠主要用於生產問界M9系列新能源汽車產品,是賽力斯的重要生產基地之一。今年2月,該工廠正式建成投產,預計年產能將達到70萬輛。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