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常规业务增速放缓 近岸蛋白称将寻求投资与并购机会

常規業務增速放緩 近岸蛋白稱將尋求投資與併購機會

財聯社 ·  06/12 17:30

①2024年一季度,近岸蛋白沒有來自疫情防控相關的非常規業務收入。 ②mRNA技術在多個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擴展,但還未進入產業化階段,對原料的需求還未放量。

《科創板日報》6月12日訊(記者 鄭炳巽)在今日召開的業績說明會上,近岸蛋白(688137.SH)董事長、總經理朱化星透露,進入到2024年一季度,近岸蛋白已經沒有來自疫情防控相關的非常規業務收入。

然而,在新冠疫情影響逐漸出清的背景下,近岸蛋白整體業績表現並不見好轉。2023年,近岸蛋白取得營收、歸母淨利潤分別爲1.53億元、1284.36萬元,同比下降42.09%、85.84%。2024年一季度,近岸蛋白營收同比下降39.34%至2608.71萬元,歸母淨利潤同比下降123.61%至虧損263.05萬元。

image

針對常規業務增長放緩,朱化星解釋稱,一方面,主要受國內生物醫藥市場環境的階段性調整、行業波動等因素影響,生物醫藥行業面臨較大的變化。另一方面,mRNA技術在傳染病疫苗、腫瘤疫苗、抗體/蛋白替代等領域的應用進一步擴展,越來越多的管線獲批進入臨床,但還未進入產業化階段,對原料的需求還未放量。

在重組蛋白行業經營長達十餘年,近岸蛋白目前的主營業務主要圍繞體外診斷、mRNA疫苗藥物、生命科學基礎研究、生物藥等多個領域展開,核心產品包括靶點及因子類蛋白、重組抗體以及酶及試劑。其中,酶及試劑又包括了mRNA原料酶及試劑、分子診斷酶及試劑、生命科學研究用酶及試劑、其他藥物用酶及試劑,可應用於上述主營領域。

根據弗若斯特沙利文數據,2021年國內重組蛋白科研試劑市場總規模約12.9億元,近岸蛋白靶點及因子類蛋白產品以5300萬元的銷售收入佔據國內4.1%的市場份額,成爲國內重組蛋白領域領先廠商之一。

與此同時,近岸蛋白在國內mRNA原料酶行業處於市場領先地位,2021年時,近岸蛋白佔有國內mRNA原料酶及試劑市場39.80%的份額,在國內廠家中排名第一,遠高於國產廠商第二名的5%。

值得一提的是,在疫情之後,近岸蛋白mRNA原料酶及試劑等新冠業務收入下降,但mRNA疫苗藥物行業也從單一迫切需求的新冠疫苗起始期拓展到了多方向應用,包括其他傳染病疫苗、腫瘤、細胞治療、蛋白藥物替代等的發展期。

不過,又因爲mRNA疫苗藥物的產業化週期較長,其中,疫苗研發週期一般需要8-10年,蛋白類藥物平均研發週期爲10年,雖然國內外的mRNA疫苗藥物研發管線豐富,但除mRNA新冠疫苗外少有產品上市。顯然,mRNA原料需求無法在短時間內爲近岸蛋白帶來快速的收入貢獻。

針對當前的情況,朱化星在業績會上表示,近岸蛋白將不斷優化人才隊伍和體系建設,降本增效。據悉,截至2023年底,近岸蛋白總人數爲579人,同比減少15.97%,其中碩士及以上學歷共163人,佔公司總人數的28.15%,同比提高4.93個百分點。

朱化星還表示,近岸蛋白將尋求投資與併購等機會,持續完善公司產業佈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一季度,近岸蛋白賬上現金及現金等價物餘額爲13.93億元。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