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国信证券:基建板块基本面分化 看好国际工程和洁净室工程

國信證券:基建板塊基本面分化 看好國際工程和潔淨室工程

智通財經 ·  06/12 15:20

建築央企在承接重大項目上具有優勢,融資成本低於行業均值,有望保持訂單和業績穩健增長。

智通財經APP獲悉,國信證券發佈研報稱,建築央企在承接重大項目上具有優勢,融資成本低於行業均值,有望保持訂單和業績穩健增長;隨着海外訂單持續回暖,建議關注國際工程龍頭企業業績兌現;工業建築受地產和地方政府債務影響較小,也是當前政策支持的投資方向,相關板塊有望迎來估值修復。半導體行業資本開支有望維持高位,部分重大晶圓廠項目有望年內落地,建議關注潔淨廠房建設機會。重點推薦中國中鐵(601390.SH)、中國鐵建(601186.SH)、太極實業(600667.SH)、中國海誠(002116.SZ)、中材國際(600970.SH)、鴻路鋼構(002541.SZ)。

國信證券主要觀點如下:

上半年回顧:新開工低迷,基建放緩

2024年前5月項目開工總投資額同比-33.5%。受到“12省暫停基建”影響,新開工明顯弱於前兩年,5月新開工投資額同比和環比均大幅下降。專項債發行整體偏慢,5月專項債發行提速後,年內累計已新增專項債約1.2萬億元,同比-36.7%,完成全年目標的30.8%。地方新增融資監管持續收緊,城投債前五個月淨融資累計爲負。

建築企業:週轉效率降低,經營壓力增大

2023年SW建築裝飾板塊上市公司合計實現營業收入9.09萬億元,同比+7.3%,略高於建築業總產值增速(+5.8%)。2023年減值規模同比+11.0%,2021年以來建築企業減值規模大幅提升並連續三年維持高位,考慮到下游地產和基建客戶仍然面臨較大的財務壓力,後續減值或仍將維持高位。

2023年末應收票據及應收賬款、合同資產、長期應收款、其他非流動資產四類資產合計餘額61481億元,較上年末+15.6%,顯著高於營業收入增速,四類資產合計週轉率由上年的1.59下滑至1.48,反映企業整體擴表節奏未見放緩,資產週轉效率持續降低;短期借款餘額較上年末+22.2%,長期借款餘額較上年末+12.7%,行業整體債務再次呈現債務短期化趨勢。經營性現金流保持較好水平,但收付現比同步下滑,付現比相對更具剛性,未來建築企業普遍或面臨更大的現金流壓力。

國際工程持續回暖,持續看好“建築出海”

2023年對外承包工程新籤合同2645億美元,同比+4.5%,業務完成額1609億美元,同比+3.8%,二者均實現2020年以來最高增速,其中業務完成額首次實現增速回正。一帶一路沿線部分國家同時具備地理交通優勢和勞動力成本優勢,有望承接中國的產能溢出,而產能轉移將帶動承接國經濟增長,釋放基礎設施建設需求。2023年國際工程板塊營業收入同比+31.6%,歸母淨利潤同比+29.8%。合同負債小幅下降結合國際工程公司2023年新簽訂單普遍迎來高增長,可以判斷國際工程公司新簽訂單快速累積爲合同負債,同時在手訂單或正處於加速結轉階段。

工業建築景氣回升,核心看好半導體潔淨工程

相對基礎設施投資,工業及製造業投資有清晰的回報機制,民間資本參與度高,能夠在擴大投資的同時避免地方債務壓力繼續增大,預計將得到更多的政策支持。工業企業各項指標回暖反映工業庫存週期逐漸由被動去庫存轉向主動補庫存,而後隨着擴產需求釋放,資本開支有望進入上行週期。其中,潔淨室工程是高標準廠房的核心環節,相關技術工藝複雜。

儘管芯片製造商對產能擴張後的價格下跌已有充分預期,但仍然需要保持較大的擴產力度,加強規模效應以降低成本和搶佔市場份額,同時政策支持加碼,地方政府資金大量流入,這部分投資對初期虧損容忍度高,能夠持續推動資本開支上行,潔淨室工程服務商有望持續受益。

風險提示:宏觀經濟下行風險;政策落地不及預期的風險;重大項目進度不及預期的風險。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