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久违的大反攻!药明系,传来一则大消息!市场认为美《生物安全法案》已经技术性流产

久違的大反攻!藥明系,傳來一則大消息!市場認爲美《生物安全法案》已經技術性流產

券商中國 ·  06/12 14:13

6月12日上午,醫藥外包概念股集體大漲,$藥明生物 (02269.HK)$大漲超13%,$藥明康德 (02359.HK)$$康龍化成 (03759.HK)$$泰格醫藥 (03347.HK)$$凱萊英 (06821.HK)$$金斯瑞生物科技 (01548.HK)$等股票亦漲幅巨大。

那麼,飽受美國《生物安全法案》攻擊的CDMO板塊緣何會突然崛起?原因可能還是與此法案有關。昨晚美國《生物安全法案》的HR8333提案在納入NDAA立法過程中受阻。市場認爲,該法案已經技術性流產。對於藥明康德等一衆CDMO公司而言,是重大利好。

考慮到美國製藥行業對中國的依賴,修訂後的法案給予企業八年的寬限期來脫離中國公司,但業內專家對這段時間是否足夠進行這樣的過渡存在分歧。那麼,事情究竟如何演繹?

一則大消息

當地時間5月15日上午10時,美國衆議院監督與問責委員會針對最新修訂的《生物安全法案》草案(編號:HR8333)召開了聽證會,以決定是否將該法案推進到下一個議程。聽證會上,委員會成員對法案條目展開辯論,並提出修改意見。最終該草案以40比1的贊成票獲通過。3月6日,美國參議院國土安全和政府事務委員會以11∶1的投票結果,通過了參議院版《生物安全法案》草案(S.3558)。但該法案的立法似乎並未有想象中的那麼順利。

券商中國記者獲悉,昨天是《2025財年國防授權法案》(NDDA)是否納入HR8333提案的日子,但卻並未見到預期中的美國《生物安全法案》,也就是說,這個法案仍未納入NDDA,立法還有變數。市場也將此解讀爲:該法案立法已經落空。

有大V稱,被重新編號爲454的原HR8333提案,狀態並未更新爲“made in order”,而是依然保持“提交”狀態,也即說,該提案不僅沒有通過納入NDAA的第一步,甚至直接被忽視了。該項立法可能已經技術性流產。受此利好刺激,醫療外包行業集體大漲,藥明生物狂飆近16%,藥明康德港股猛漲超9%。

立法的阻力

那麼,這個板塊的壓力是否就此消失呢?這項立法的阻力來自何方?

今年5月,據路透社報道,美國立法機構修改了“限制藥明康德及中國生物科技公司的法案”,擬給予更多時間切斷兩國生物公司之間的聯繫,該法案將要求美國公司在2032 年之前結束與這些公司的合作。但美國業內專家對這段時間是否足夠進行這樣的過渡存在分歧。

行業組織生物技術創新組織於5月發佈了一項調查,強調美國製藥和生物技術公司對中國合同開發和製造組織 (CDMO)的嚴重依賴,並警告不要過早斷絕關係。調查發現,在接受調查的134家美國公司中,有超100家與一家中國本土或中國所有的製造商簽訂了至少一份合同或產品協議。報告稱,數百萬人依賴中國製藥公司。

雖然中國有多家CDMO,但藥明康德是對美國製藥公司最重要的公司。其客戶範圍從新興生物技術公司到禮來公司等行業巨頭。律師事務所 Arnold & Porter 全球生命科學行業業務主席 Daniel Kracov表示:“一些報告顯示,他們與20家最大製造商中的19家有合作。”

藥明康德和法案中列出的其他公司一再否認美國立法機構的指控。“需要明確的是,藥明康德沒有人類基因組學業務,我們也不收集人類基因數據,”一位發言人曾在一封電子郵件中表示。“與業內許多人一樣,我們擔心該法案對美國在生物技術創新、藥物開發和患者護理領域的領導地位產生更廣泛的影響。”

此外,多家美國生物技術公司近期已在業績中披露了《生物安全法案》可能對其業務產生的影響。Iovance Biotherapeutics公司最近獲得了FDA批准,可開發一種用於治療轉移性黑色素瘤的過繼細胞療法,該公司已聘請藥明康德生產商業規模的療法。Iovance 在最近提交給美國證券交易委員會的文件中表示,該法案將影響其藥物生產。

另一家公司Cabaletta Bio正在開發一系列嵌合抗原受體T細胞產品,並已聘請藥明康德。該公司在一份文件中表示,藥明康德的終止或未能履行合同將擾亂Cabaletta的運營。Cabaletta表示:“在建立自己的製造工廠之前,我們打算繼續依靠其他第三方來滿足我們未來的製造需求。”

當然,上述立法被解讀爲技術性流產,並不意味着後續不會被重新提及。近期,仍有外媒提及“617之前投票表決”一事。不過,在程序上,仍有數道關卡要過。

從行情上看,疫情過後,醫藥股基本上也走向持續低迷。再加上生物安全法案的一再擾動,整個板塊的可投性大幅衰減。那麼,醫藥股近期是否有機會?有機構認爲,一季度可能是醫藥階段性業績低點,二三季度整體拐點或將來臨。

編輯/tolk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