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汤臣倍健VS Swisse:谁是年轻人的「续命药」?

湯臣倍健VS Swisse:誰是年輕人的「續命藥」?

投資界 ·  06/11 23:03

焦慮驅動新剛需,年輕人帶火健康「第四餐」。

?如今,“怕死”的年輕人,帶火了一個又一個「保健品」。

在生活與工作節奏不斷加快的背景下,久坐不動、常年熬夜、頓頓外賣……讓越來越多的人提早進入“亞健康”狀態。根據《2022營養健康趨勢白皮書》,有64%的人選擇購買保健品來改善健康狀況,健康的“第四餐”成爲三餐以外的必須補充。

據魔鏡洞察數據顯示,2023年保健食品在淘系平台、京東、抖音合計銷售額達1154.5億元,同比增長24.6%。而在最主流的淘系平台上,Swisse和 湯臣倍健 領跑市場,市場份額最高,合計所佔市場份額約爲10%,前五名所佔市場份額超過14%。

2020年1月至2023年10月,淘系平台上保健食品品牌的數量從7128個增長至了11656個。在這個逐漸擁擠、入局品牌連年增多的活躍賽道里,來自澳洲的Swisse和國內傳統品牌湯臣倍健,仍然在爭奪着更多的市場份額。

01

Swisse:

抓住機遇,成爲海外品牌領軍人

Swisse誕生至今已有超過60年的歷史。

上世紀60年代,一位名叫Kevin Ring的有機食品師在瑞士學習了自然療法並深受啓發,回到澳洲後開發了一系列以天然草藥和 維生素 爲元素的產品,並創立了品牌Swisse。

Swisse與中國的淵源可以追溯到2008年前後。彼時,海淘興起,一些海外華人、中國留學生開始將國外優質保健產品引薦回國。

那時的中國保健品行業剛剛興起,海外品牌成立時間早、研發積累足,有效成分含量也更多,很快搶佔了消費者心智,佔據了大量市場份額。

這其中,在當地已享有聲譽的Swisse成爲了當仁不讓的“緊俏貨”。據報道,Swisse在進入中國前的18個月,有40%的產品銷售業績來自中國消費者。

進入2010年,國內對保健品目錄監管趨嚴,新增配方獲批流程漫長。相比之下,通過跨境渠道進入國內市場的保健品無需批文,僅需滿足原產國的生產標準,即可向國內消費者展開零售,大大提高了企業應對市場需求的靈活性。

爲搶佔新興賽道的市場份額,大型保健品企業、藥企甚至食品企業,紛紛向海外品牌拋出橄欖枝。

2015年9月,當時還未更名的健合國際(原名合生元)斥資13.9億澳元(按當年匯率約合人民幣65.6億元人民幣)收購Swisse 83%的股權。之後又以3.11億澳元(按當年匯率14.68億元人民幣)收購Swisse剩餘小股東17%的股權,實現100%控股Swisse。

2016年,Swisse官方進駐中國各大電商平台,並開設官方旗艦店;2017年,Swisse產品陸續進駐線下實體店。

正式進入中國市場後,Swisse很快迎來了爆發。

根據健合集團業績顯示,2023年Swisse所處的成人營養與護理用品業務營收61.45億元人民幣,同比增長34.79%,佔總收入的44.1%,而中國內地市場就貢獻了66%的份額。

據觀潮新消費統計,2016至2023年,8年間Swisse的營收增長近三倍,年均複合增長率10.92%。

曾經墨爾本近郊的小型公司,如今已經成長爲全球化的國際企業。

02

湯臣倍健:

膳食補充劑概念引入者

1995年,在彼時的保健品巨頭公司太陽神集團打拼了兩年的梁允超辭職,開啓了創業之路。

在美國考察時梁允超發現,美國的保健品普遍以膳食營養補充劑的形式推出,而非當時國內流行的保健酒、蜂王漿。

受到海外市場的啓發,2002年梁允超收購廣州佰健69.68%的股權,註冊了“倍健”等品牌,將膳食補充劑形式引入中國市場。

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海外保健品進入中國勢頭正盛,美國品牌安利佔據了大量市場份額。梁允超另闢蹊徑,瞄準了連鎖藥店等非直銷渠道。乘風國內連鎖藥店快速擴張的步伐,開啓高速增長。

2007年,已經有了一定規模的廣州佰健改名爲“湯臣倍健”;2010年,湯臣倍健以“國內維生素與膳食補充劑*股”的身份在深圳交易所 創業板 掛牌上市,並以110元/股的發行價格和115倍的市盈率創下A股發行“雙過百”的歷史紀錄。

2017年,湯臣倍健正式進入策略轉型期,提出“大單品+電商品牌化+ 跨境電商 ”三大關鍵詞。

在“大單品”上,2017年湯臣倍健旗下品牌健力多推出的氨糖產品成爲公司*個大單品品類,同比增長超160%;同年6月公司推出第二個大單品“健視佳”,定位護眼市場;2018年湯臣倍健收購澳洲益生菌品牌Life Space,並將益生菌品類列入大單品戰略。

“電商品牌化”方面,湯臣倍健在“三保”(保線下、保價格、保品牌)核心原則下首次推出線上*產品。

“跨境電商”方面,湯臣倍健大力發展合資公司健之寶業務板塊,健之寶擁有“自然之寶”、“美瑞克斯”兩大品牌,重點發展跨境電商渠道。2018年公司收購澳洲品牌LSG,利用海外品牌持續發力跨境電商。

通過收購和其自身的不斷髮展,湯臣倍健已經成長爲國內少有的多品牌、大單品、全品類佈局的企業。

據業績數據顯示,2023年,在境內業務中,主品牌“湯臣倍健”實現收入54億元,同比增長21.48%;關節護理品牌“健力多”實現收入11.79億元,同比下降2.52%;“Life Space”國內產品實現收入4.45億元,同比增長46.84%。

可以看到,主品牌湯臣倍健的營收佔比始終維持在70%以上,且佔比穩中有升。其中2019至2023年,主品牌湯臣倍健營收從32.12億元增長至54億元,增長加速,五年CAGR約10.95%。

03

爭奪市場,各展奇招

“熬着最深的夜,吃着最貴的保健品”,年輕消費者支撐着湯成倍健和Swisse的銷量,也在煥新保健品行業。

從膳食營養補充劑的市場競爭格局來看,2023年湯臣倍健*,安利及Swisse次之。2020年以後湯臣倍健就穩居首位,市佔率一直保持在10%以上。但由於零售電商渠道市場份額加速提升,依靠電商進入中國市場的Swisse實力也不容小覷,市佔率穩步提升,2023年達5.4%。

另一方面,中國膳食營養補充劑市場較爲分散,前三名的市場集中度不足25%。入局者衆多,競爭激烈,湯臣倍健、Swisse兩大品牌從產品佈局、渠道佈局等多維度發力,保住行業地位的同時繼續爭奪市場份額。

產品

自健合集團收購Swisse之後,公司堅持“1+3”品牌策略,成人營養護理業務從主品牌Swisse Core出發,向下延伸出三個子品牌——Swisse Plus+、Swisse Me及Little Swisse,分別覆蓋35-50歲及以上的成熟精英人群、25歲以下的年輕族群以及青少年群體。2023年年報顯示,Swisse於一般貿易渠道共有55款SKU,其中有藍帽子的產品數量21個。

相比之下,湯臣倍健同樣覆蓋從青少年到老年人的所有消費人群,但品類更豐富,產品也更細分。

根據官網及業績信息,湯臣倍健產品按功能可分爲蛋白質、維生素/礦物質、心腦血管、增強免疫力等九大類;按形態可分爲片劑、粉劑、膠囊和其他(禮盒裝產品)共四類,SKU數量超百種。

根據魔鏡洞察對2023年淘系平台上十餘個細分品類TOP5品牌的梳理,Swisse和湯臣倍健在骨骼健康、護肝養肝、腸道健康、提高免疫力、睡眠管理這五大細分賽道中都佔據了*地位。

湯臣倍健的佈局範圍更爲廣泛。不僅是主品牌,子品牌Life Space同樣在腸道健康賽道中坐鎮*。

相比之下Swisse雖然品類範圍不如湯臣倍健廣泛,但在護肝養肝市場中優勢明顯,佔據了21.4%的市場份額,遠高於其他賽道的*名。

渠道

湯臣倍健通過藥店、商超等線下非直銷渠道起家,藉着連鎖藥店的東風快速發展。深耕線下渠道多年,藥店成爲了湯臣倍健的優勢渠道。從中國城市實體藥店終端保健品銷售額來看,2021年湯臣倍健在TOP10產品中佔據了4席。

隨着電商平台發展及居民消費習慣改變,保健品行業線上渠道銷售佔比由2017年的26.4%穩步提升至2022年的45.8%。

根據湯臣倍健業績,2023年行業渠道結構變化再次加劇,線上渠道預計佔比進一步提升至56%,成爲主流銷售渠道,而直銷及藥房渠道份額進一步收縮。面臨線下藥店、商超等線下渠道體量已大、增速放緩等壓力的湯臣倍健積極佈局線上業務,在2017年啓動“電商品牌化”策略,大力發展線上渠道。

業績顯示,目前線下仍是湯臣倍健的主要渠道,但線上收入增速更高。2020年至2023年,湯臣倍健境內業務線上收入從12.07億元增長至17.02億元,增速41.01%,超過整體增速26.97%。同時,線上收入佔整體營收比重逐步提升,從2020年的23.59%提升至2023年的26.2%。

與湯臣倍健恰恰相反,靠着“海外代購”進入中國市場的Swisse則將線上渠道作爲主戰場。

根據魔鏡洞察數據,2023年淘系平台佔據了線上渠道56%的份額,是消費者在線上購買保健品的主要陣地。這一年,Swisse在淘系平台上銷售額*,市場份額約爲6%,超過第二名湯臣倍健約3.5%。

此外,自2022年開始Swisse在京東及淘系平台銷售額穩步提升,2023年淘系及京東平台銷售額已達53億元。

淘系平台市場規模最高,但抖音平台同比增速最快,2022-2023年實現翻倍增長。根據蟬魔方數據,抖音這個與淘系生態完全不同的平台,保健品品牌結構也有較大變化,TOP3分別爲諾特蘭德、仁和與五個女博士,Swisse與湯臣倍健分列第五和第八名。在抖音平台上,二者增速相近,但市場規模有較大差別。

營銷

湯臣倍健自多年以前就對明星代言的營銷模式情有獨鍾。2010年,還未顯山露水的湯臣倍健簽下姚明爲代言人。在姚明的助力下,湯臣倍健業績大大提升。

請姚明代言的第二年,湯臣倍健的營收近乎翻倍,淨利潤更是翻了一倍不止,這也讓湯臣倍健從保健品行業叢林的廝殺中脫穎而出。

嚐到了請“頂流”代言的甜頭後,湯臣倍健便將這一營銷手段利用到了*。

2018年7月湯臣倍健推出子品牌“Yep”,主打膠原蛋白肽固體飲料、膠原蛋白果味飲料等女性產品,代言人是炙手可熱的選秀歌手蔡徐坤;2021年底,北京冬奧會臨近,湯臣倍健再次簽下了冰雪運動“頂流”谷愛凌。

“頂流”代言也是Swisse熱衷的營銷手段之一。2019年起,Swisse簽約迪麗熱巴爲普通食品代言人;2023年,Swisse超光瓶發佈,品牌大使秦嵐、周也和代言人迪麗熱巴分別代表不同目標客群的各種女性,在擁有廣泛粉絲群體的同時,以這三位女性爲錨點更構建了品牌與消費者的社群關係。

而兩個品牌重金投入的明星代言產品到了抖音等直播電商平台似乎水土不服。正如上文中所提到,在抖音的保健品品牌TOP10中,Swisse和湯臣倍健引以爲傲的品牌力和產品力都沒有得到彰顯。

抖音頭部品牌中,五個女博士錨定女性細分賽道,諾特蘭德海量投放,飽和式營銷。相比之下,Swisse試圖打造的爆款單品如護肝片,複合維生素等,競爭差異化不明顯,價格優勢不足,始終無法佔據品類心智;湯臣倍健主打的大單品蛋白粉和口服美容產品膠原蛋白肽固體飲料市場擁擠,垂類參與者衆多,也沒有找到新的增長點。

鋪天蓋地的營銷並沒有取得更好的成效,湯臣倍健的高營銷成本難逃質疑。

2023年,湯臣倍健的銷售費用爲38.59億元,同比增長21.77%,其中市場推廣費合計11.13 億元,同比增加 38.16%,業績解釋系線上渠道數字媒體投放、直播推廣增加所致。

作爲一家保健品研發企業,湯臣倍健的“重營銷,輕研發”也受到了很多人的詬病。2019-2023年的這五年間,湯臣倍健的銷售費用已經從16.5億元翻倍增長至38.59億元,而研發費用增長甚微,2023年研發費用爲1.79億元,僅佔營業收入的1.91%。

04

結語

毫無疑問,「健康」已成爲當下的消費潮流。年輕的消費群體正接棒中老年群體,成爲營養保健品消費的中堅力量。

與父輩相比,90後、00後們對保健品的態度截然不同。中老年人將保健品視爲藥,定時定點按量服用,追求長期堅持達到保養目的;而年輕消費群體則將其看作是“補救劑”,認爲是熬夜、大吃大喝等“罪惡行爲”之後的彌補,更追求快速起效。

經歷了起步期、發展期、危機期,近幾年我國功能性食品的市場規模也趨於穩定上升,增速將逐步放緩。數據預計,2025年,我國保健品行業市場規模將達3775億元。

抗糖抗氧、舒緩助眠、提神醒腦、熬夜護肝、養髮護髮......品牌們爲了征戰市場,時刻洞悉消費者的需求痛點,以求*時間推新,緩解用戶焦慮。

尤其是最近幾年,保健品部分細分品類,例如口服美容、睡眠管理、護肝養肝等迎來爆發式增長。總體來看,保健品行業的整體研發成本不高,當一個品類受到熱捧,藍海很快就會變成紅海。

面對風雲變幻的市場、逐漸擁擠的賽道和越來越多的參與者,不管是湯臣倍健、Swisse還是其他功能性消費品牌,如何在同質化的競爭中繼續保持增長,爲消費者提供更適宜的產品,都是發展中的必考題。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