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美团又出手!港股掀起回购潮,后市怎么走?

美團又出手!港股掀起回購潮,後市怎麼走?

券商中國 ·  06/12 09:18

來源:券商中國 作者:黎裏

近期,港股在經歷了一輪上漲行情後進入了盤整期,也掀起了一輪上市公司的回購浪潮。

6月11日,美團在港交所公告稱,公司董事會已經決議,計劃在公開市場回購總金額不超過20億美元的本公司的B類普通股股份。出於看好公司前景和穩定股價等原因,今年以來,美團已經多次進行股份回購,年初至今的回購金額已經接近80億港元。

此外,騰訊控股、匯豐控股、友邦保險等公司也均在今年斥巨資回購,回購金額分別爲383.07億港元、173.70億港元、106.66億港元。整體來看,據統計,截至6月4日,2024年年內共有173家港股公司實施回購,合計回購金額已達到969.88億港元。

美團年內已回購近80億港元

6月11日,美團在港交所公告,公司董事會已決議根據股東大會通過的股份回購授權,計劃在公開市場回購不超過2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約145億元)的B類普通股股份。此舉旨在展示公司對業務前景的信心,預計將爲公司及股東創造價值。

此外,美團還表示,董事會認爲公司現有財務資源足以支持回購計劃,同時保持穩健的財務狀況,回購將根據市場情況和相關法規進行,不保證具體回購時間、數量或價格。

今年1月10日,美團曾進行了上市以來首次股份回購,耗資近4億港元,共計回購563萬股B類股份,此後美團多次進行股份回購,最近一次是在6月7日通過集中競價交易回購537.96萬股,回購金額6.0億港元。據統計,截至6月11日,美團自年初至今回購了約8788.79萬股,回購金額約77.74億港元。

美團於6月6日披露了2024年一季報,季報顯示,一季度公司收入732.76億元,同比增長25.0%,其中,核心本地商業收入546.26億元,同比增長27.4%,新業務收入186.5億元,同比增長185%,收入端表現符合預期。與此同時,一季度公司實現歸母淨利潤53.69億元,同比增長59.9%,多家券商研究所給出了盈利超預期的評價。

二級市場方面,在港股觸底反彈的情況下,美團-W自2月以來快速上漲,隨後於5月中旬起有所回調,截至6月11日收盤,美團-W當天大漲4.44%,今年以來的漲幅爲40.78%,最新市值7189億港元。

港股市場掀起回購潮

與此同時,港股市場正在掀起一輪上市公司回購浪潮。

例如,僅6月11日,港股市場便有4家上市公司披露了股份回購計劃或回購動作,除美團外還有太平洋航運、加科思、新秀麗。

據統計,截至6月4日,2024年年內共有173家港股公司實施回購,較去年同期增加67家;合計回購金額已達到969.88億港元,較去年同期增長163%。

具體來看,騰訊控股、匯豐控股、友邦保險、美團-W、東嶽集團回購金額位居前五,分別爲383.07億港元、173.70億港元、106.66億港元、77.74億港元和36.99億港元。其中,騰訊控股以383.07億港元的回購金額位居首位,年初至今,騰訊控股累計有41個交易日在進行回購,其中超10億港元的回購達34次。

在今年實施回購的173家港股上市公司中,有34家累計回購金額已超1億港元,12家超10億港元。其中,快手、恒生銀行等公司回購斥資均超14億港元。分析人士認爲,上市公司掀起回購潮通常意味着,整體市場處於低估狀態,上市公司認爲自家的股票價格遠低於其內在價值。

政策層面,港交所爲了便利港股公司回購,持續對回購機制進行改革。

去年10月,港交所刊發的《有關代表上市發行人進行自動股份回購計劃的指引》提出,符合條件的上市公司可以在股份回購靜默期內,通過自動股份回購計劃進行股份回購,前提是需要向港交所申請“豁免”資格。

今年4月,港交所修訂《上市規則》,引入新的庫存股份機制,允許上市發行人以庫存股形式持有回購股份,將於6月11日生效。港交所表示,上市公司可以運用庫存股穩定股價,在股價低迷時,發行人可以回購公司股票轉作庫存股,向市場發出其股份被低估的訊號、提振市場信心。

機構人士稱,一系列改革有利於提升港股上市公司進行股份回購的積極性和靈活度,進而有望進一步提升港股整體的股東回報水平,未來港股市場的回購潮或將持續。

港股後市怎麼走

今年以來,港股在經歷了一輪上漲行情後持續調整,6月1日再度發生回調,恒生指數、恒生科技指數分別下跌1.04%、0.45%。

海富通中證港股通科技ETF基金經理紀君凱表示,從4月份開始,港股市場在經歷了一輪上漲行情後,近期進入了盤整期。“目前來看這輪調整主要是技術性調整,是對前期過快漲幅的修整。”紀君凱分析,中長期來看,港股市場基本面向好的趨勢沒有變。“從一季度港股互聯網公司的相關財務數據來看,港股互聯網龍頭企業的景氣度要比宏觀經濟先行復蘇”。

廣發港股通優質增長基金經理樊力謹認爲,港股4月以來的上漲,主要是因爲在風險偏好上修復了2023年四季度以來的超跌,國內經濟的企穩回升帶動企業盈利增速的改善,或將成爲港股市場上漲的核心驅動力,他將重點關注港股市場中三類“優質增長”的投資機遇:

首先,中國消費者對於更高品質產品與服務的不懈追求,使得消費升級依然是中長期的確定性趨勢,內需相關的衆多行業龍頭公司,在滲透率提升與結構化轉型的機遇中有望持續增長。例如,在移動互聯網、餐飲、美妝護膚、運動服飾等領域,都能持續看到這種案例。

其次,隨着中國企業在全球範圍內的競爭力進一步增強,“走出去”成爲必然選擇,廣闊的海外市場有望爲中國企業打開成長的天花板,提供發展的新動能。從上市公司的財務報表也能看到,近年來電商、本地生活、新能源車、創新藥、機械製造等行業龍頭公司陸續兌現了“出海”紅利。

第三,港股市場制度改革爲內地投資者提供差異化的成長alpha。2022年12月,監管部門同意擴大互聯互通股票標的;次年3月開始,將第一批外國公司納入港股通可投池。隨着港股通可投標的進一步豐富,內地投資者能夠更加便利地享受到更多差異化的增長紅利。

具體到互聯網板塊,港股互聯網ETF(513770)基金經理豐晨成認爲,行業消息方面,港股互聯網一季度業績利潤率亮眼(部分甚至超過20年高點),短視頻進入加速貨幣化和盈利期,隨着暑期臨近,重點遊戲的陸續推出有助於持續提升行業景氣度和提高遊戲市場的增速,其他消費互聯網企業受益於出海以及競爭格局向好。

該基金認爲,頭部互聯網企業具備股價高彈性、業績超預期且股東高回報的特性,在港股市場整體收益率提升時,反應更加敏銳,港股互聯網目前或許仍值得超配,後續可關注週五美國非農數據公佈,以及中國消費數據的信號。

市場熱點不斷,想加入投資行列,但覺得仲差少少知識同基本功?立即click參加投資教程,特邀用戶更可得到高達$2000驚喜獎賞>>

*活動對象:限年滿18歲以上,香港地區已註冊富途APP但未開立證券帳戶的特邀存量用戶參與

編輯/lambor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