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市值跌没2583亿!中公教育经历了什么?

市值跌沒2583億!中公教育經歷了什麼?

侃見財經 ·  06/11 11:54

從行業巔峯滑至退市邊緣最快要多久?

中公教育 的答案是:4年。

2019年,中公教育借殼上市,成爲公考第一股。上市當年,魯忠芳、李永新母子以585億元成爲中國教育領域新首富。2020年,中公教育股價一路飆漲。根據胡潤髮布的2021全球白手起家女富豪榜單,當年魯忠芳以980億元人民幣的財富位列第五。

隨着身價暴漲,李永新也是大手一揮,向母校北京大學捐贈了10億元。

不過,這種財富的遊戲,終究也是“來得快、去得快”。

2021年,中公教育的退費率飆升至68.46%,經營現金流淨則大幅流出了41億。“退費潮”的出現,也把中公教育的協議班模式推上了風口浪尖。

面對巨大的輿論壓力,中公教育不得不縮減了協議班業務,不過,這樣的做法卻並未真正“止血”。

截至今年6月7日收盤,中公教育股價僅爲1.71元,距離1元“退市線”已經不遠,與2020年的最高點43.58元相比,如今中公教育的股價已經跌去了96%,市值則縮水了2583億。

協議班“催生”的行業一哥

需求催生市場。

根據相關統計顯示,2024年國考人數突破了300萬大關,同比2023年暴增了43.53萬人。

國考報名人數的增長,也加快了公考培訓市場的發展,根據 東方財富 證券研究院測算, 2020年公考培訓市場首次突破 200 億元人民幣大關,2022年突破300億元人民幣大關。

而挑戰在於報考人數大幅增長的同時,“上岸”的難度也在大幅提升。

根據數據統計,2024年國家公務員招考共招錄18948個崗位,招錄人數爲39561人,雖然較2023年增加7%左右,但實際可測算的公考成功率僅爲1.3%。

如何解決報考人數多、難度越來越大的問題?中公教育在2010年推出的協議班無疑是最優解。

所謂協議班,即考過了才收費,考不過可以申請退費,可以理解爲跟學員簽了“對賭”。雖然這些協議班收費很高,是普通班的數倍,但畢竟體制內考試的難度通常較大,而報名協議班之後,學生只有考上了才需要真正付學費,相當於“無風險”的買賣,所以即便收費很高,但協議班依舊火熱,據業績顯示,此前協議班的營收佔到了中公全部收入的近80%。

在協議班的助推下,雖然公考培訓行業的競爭越來越激烈,但中公教育卻依舊實現了業績和股價的大幅增長。

業績方面,2020年中公教育實現營收112億,同比增長22.08%;實現淨利潤23.04億,同比增長了27.7%;股價方面,2019和2020年,中公教育的股價漲幅分別爲178.23%和99.15%,最高上漲至43.58元,市值超過2600億。

不過,雖然協議班非常強大,但畢竟公考是選拔類考試而不是通過類考試,每年公考上岸的名額終究有限,這就意味着每年公考結束後,中公教育都將需要爲沒考上的學員退費。

被推倒的“多米諾骨牌”

對於中公教育而言,轉折點發生在了2020年。

具體到數據上,2019至2021年,中公教育退費率分別爲44.14%、46.54%、68.46%,退費率在2021年明顯上升,其中原因很明顯,由於2020年線下班無法展開,導致2021年公考不通過的人數激增。

飆升的退費率,也給中公教育的現金流帶來了巨大的壓力。

據媒體報道,僅2021年前三季度,中公教育的退費金額就達到了123.97億元,退費率65.81%,其中7-9月的退費率更是驚人的79.54%。從業績來看,2021年中公教育的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爲-40.98億,現金及現金等價物淨增加額則爲-39.8億。

退費帶來的壓力,導致了中公教育的業績直接“變臉”。根據業績數據顯示,2021和2022年,中公教育分別實現營收69.12億和48.23億,營收增速分別爲-38.3%和-30.19%;分別實現淨利潤-23.7億和-11.01億,淨利潤增速分別爲-202.83%和53.54%。

時至今日,中公教育仍在爲當初的協議班退費“補窟窿”。根據最新的業績數據顯示,今年一季度中公教育的流動性負債高達53.04億,其中僅合同負債一項就高達28.8億,資產負債率更是達到了92.06%。

爲了儘快償還負債、緩解現金流壓力,中公教育表示將進一步恢復與擴大授信融資額度,密切與銀行等金融機構的合作,及時實現融資放款,補充公司運營正常資金需求,努力降低融資成本。而在4月30日,中公教育還發布過公告,表示將向金融機構申請總額度不超過人民幣40億元的貸款額度,用於推進 職業教育 產品服務升級改造。

不過,雖然中公教育在努力籌措資金,但投資者已經失去了耐心。最近幾個交易日,中公教育股價突然跳水,6月4日一字板跌停。而截至今年6月7日收盤,中公教育股價僅爲1.71元,距離1元“退市線”已經不遠。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