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线下免费线上收费,爱奇艺的付费直播引众怒

線下免費線上收費,愛奇藝的付費直播引衆怒

藍鯨財經 ·  06/07 18:12

文|聽筒Tech 才哥

編輯|饒霞飛

愛奇藝又被罵上熱搜了。

這兩天,#愛奇藝線下免費線上收費#的話題上了微博熱搜,並在熱搜榜持續了十幾個小時。

截至6月6日晚上12點,這一話題的閱讀量高達1.9億,互動量也很大,目前熱度仍在繼續。

事情緣自愛奇藝出品的《種地吧》真人秀節目,自去年以來,這個節目一直很火,吸引了大批粉絲,今年已經進入第二季。

6月6日,《種地吧》第二屆麥田音樂會舉行,很多辦了愛奇藝會員的粉絲們都非常期待,等着看這場音樂會線上直播。

但他們發現,這屆音樂節的線上直播要單獨收費,即使是愛奇藝的會員,也要另外付費看直播。而上一屆麥田音樂會的線上直播,則對愛奇藝會員免費開放。

愛奇藝的這一做法惹怒了粉絲們,以至於很多粉絲在網上紛紛吐槽,認爲愛奇藝“吃相太難看”。

不少網友還表示,不再爲愛奇藝的會員續費,甚至揚言要卸載愛奇藝APP。

到底發生了什麼?01 一場付費直播引發衆怒

令粉絲們難以接受的是,即便自己是愛奇藝的會員,若想觀看這場麥田音樂會的線上直播,就需要另外支付12元。而且還設置了有效期限,6月14日就到期。

更加離譜的是,這場音樂會的線下門票卻免費,觀衆不僅可以免費到現場去欣賞音樂會,還可以購買這個節目的限定周邊。

值得注意的是,這次加收的12元,是針對愛奇藝的會員,如果不是愛奇藝的會員,還得先交12元辦個會員。

也就是說,非會員如果要看這場音樂會的線上直播,至少要花24元。

愛奇藝的這一做法引起了“公憤”,不少粉絲對此表示出強烈的不滿,認爲愛奇藝“吃相太難看”。

圖:微博

“不是出不起12塊錢,是實在看不慣愛奇藝的吃相。”《種地吧》節目的粉絲梅梅直言,愛奇藝將會員和粉絲當成了“韭菜”,收割了一波又一波。

梅梅表示,很多人事先都不知道,看這場音樂會的直播要另外付費,“因爲上一屆麥田音樂會的直播並沒有單獨收費,對愛奇藝會員是開放的”。

去年6月6日,愛奇藝《種地吧》舉行了第一屆麥田音樂會,當時只要是愛奇藝的會員,就可以觀看線上直播。

梅梅認爲,那場音樂會就在種地少年們平時勞作的田野上舉行,場地有特點,氛圍也不錯,音樂會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不僅擴大了節目的影響力,也吸引到了很多粉絲。

95後的梅梅就是因爲看了那場音樂會後,深度“入坑”了《種地吧》節目,並打算一直爲愛奇藝的會員續費。

“這個種地的節目很有特色,我也喜歡節目中的十個陽光大男孩。”梅梅表示,很多粉絲都和她有同樣的經歷,也非常期待第二屆麥田音樂會。

讓她沒料到的是,這次看直播卻要另外付費。

據梅梅透露,節目中十個種地少年在音樂會上是免費表演,“我們喜歡的是那十個種地少年,而且我們已經爲愛奇藝貢獻過會員費了,爲什麼看場直播還要再出錢?”

“地是哥們種的,錢是愛奇藝賺的”,有人在網上戲言。很多網民吐槽,認爲愛奇藝“把粉絲當韭菜割,把會員當提款機”。

面對網上的集體聲討,愛奇藝客服回應稱,用戶可根據自己的需求購票觀看音樂會直播,後續音樂會剪輯版內容將會在正片上線。”但這樣的回覆並沒能平息網民的怒火。

梅梅表示,她和很多粉絲都寒心了,因爲這檔節目平時也會讓種地少年直播帶貨,爲了支持節目,很多粉絲都不止一次掏錢,買他們的農產品。

正是由於粉絲的大力支持,才使得種地少年每次直播帶貨的東西很快就售罄,也因爲喜歡節目的人越來越多,才讓節目越來越火,拉到的贊助和植入的廣告也明顯增多。

但粉絲的熱情,並沒有換來愛奇藝的尊重,“都已經是愛奇藝的會員了,也爲節目花了不少錢,卻連看一場直播的資格都沒有。”

梅梅表示,很多粉絲和她一樣,感覺到被愛奇藝和節目組傷害了,“對這個節目很失望,以後也不想再爲愛奇藝充錢了。”02 收費模式備受爭議

在一些粉絲看來,《種地吧》麥田音樂節與普通的音樂節不同,這裏匯聚了一群對生活和對土地有深厚情感的人,節目不僅充滿土地和藝術氣息,也代表着十個種地小夥和喜歡這檔節目的粉絲們對播種與收穫的喜閱。

《種地吧》第一屆麥田音樂節也被稱爲感恩音樂節,這樣的主題也符合節目的定位,並獲得不少好感。

但到了今年這屆麥田音樂節,感恩的主題去掉了,愛奇藝開始對線上直播收費了,這也是粉絲和外界這次對愛奇藝做法無比反感的重要原因。

不過,這不是愛奇藝第一次被罵吃相難看,也不是第一次被質疑收費太狠。

幾年前,愛奇藝的“套娃式收費”就引發過很大爭議,也一直被詬病。以前推出的提前付費觀看業務,同樣引發了網民的大量吐槽。

去年2月1日,愛奇藝就因爲限制手機投屏至電視一事,被起訴立案,並因此登上微博熱搜,引發爭議。

起訴愛奇藝的那名用戶,是愛奇藝平台的資深付費用戶,用了愛奇藝很多年,手機投屏功能也一直都能正常使用,變化發生在去年1月。

這名用戶發現,愛奇藝黃金VIP會員投屏清晰度被限制在480p,畫面模糊成一片,要需要更高的投屏清晰度,就必須升級至更高級別的會員,或者直接在電視端播放。

由於無法接受這樣的收費模式,這名用戶對愛奇藝發起了訴訟,具體訴求是“不要求民事賠償,只要求愛奇藝在會員期限內,不得以任何方式限制投屏清晰度。”

愛奇藝限制手機投屏的背後,就是增加收費途徑,同樣的視頻內容,在手機、平板、電腦等端口需要付費觀看,要是想在電視上看,就得再掏錢。

實際上,愛奇藝“套娃式收費”的爭議由來已久。

據媒體報道,早在2020年,由於愛奇藝單方增加超前點播條款,實質損害了黃金VIP會員的主要權益,用戶吳先生起訴了愛奇藝,並勝訴了。

對於用戶來說,這無異於重複消費,但在視頻平台上,這樣的做法卻是常態。

想要看視頻,就得辦會員,這也可以理解,畢竟內容存在成本,但很多時候,用戶辦了會員後,仍有很多內容不能看,要另外收費。

辦了電視會員,還有影視會員、兒童會員等着你繼續充值,有時明明充值了會員,想看特定的某部電影還是要單獨再花錢。

2021年,愛奇藝和其它視頻網站推出的“超前點播”模式,更是引發了衆怒,當時在網上引發了巨大爭議,招來很多批判和吐槽,最終被迫終止。

對於用戶而言,這次愛奇藝的付費直播,本質上也是對會員的再度收費,而且是認定這些粉絲會爲自己喜愛的節目和偶像買單,不料遭到了很多人的反擊。

不少粉絲表示,和第一季《種地吧》節目比,第二屆節目熱度更高了,由此帶來的變化是,節目中插入的廣告越來越多了,多到讓人難以忍受的地步。

同時,節目還經常有直播帶貨環節,因此有人直言,這個節目現在已變成了“廣告綜藝”和“賣貨綜藝”。

有粉絲表示,可能連節目組都難以忍受愛奇藝的這些做法,這次麥田音樂會之前,十個種地少年幾乎沒怎麼宣傳這次活動。03 業績扭虧但隱憂明顯

不可思議的是,如此“生猛”的收費,似乎並沒有爲愛奇藝貢獻良好的業績,過去很多年裏,愛奇藝一直在虧損。

比如在2018年到2020年期間,愛奇藝累計虧損就超過260億元(人民幣,以下未標註則同)。

2021年全年,愛奇藝總收入爲306億元,比2020年增加3%,雖然虧損比上一年收窄,但淨虧損仍爲62億元,2020年同期淨虧損爲70億元。

最近兩年,得益於整個行業的發展,加上自身的策略調整,業績有所改善。

從業績看,愛奇藝2023年總營收達到319億元,同比增長10%;Non-GAAP運營利潤爲36億元,同比增長68%,連續兩年實現規模化運營盈利。

今年5月16日,愛奇藝發佈了2024年一季度業績,數據顯示,愛奇藝該季度總營收79億元,相比於去年同期營收83億元,下降了5%。

在利潤方面,愛奇藝這個季度的表現看起來很驚豔,在非美國通用會計準則下的運營利潤爲11億元,同比增長 5%,並且創了歷史新高。但細看業績就會發現,業績主要靠壓縮成本得來。

業績數據顯示,愛奇藝這個季度的總成本爲56億元,同比下降5%。其中,作爲成本的主要組成部分,內容成本爲40億元,同比下降5%。

過去三年,愛奇藝的營銷費用和研發費用都在大幅度縮減。業績數據顯示,2021年至2023年,愛奇藝的研發費用分別爲27.95億元、18.99億元和17.67億元;營銷費用分別爲47.25億元、34.67億元和40.14億元。

事實上,互聯網大廠這兩年都經歷了低谷,都以降本增效爲發展主題,愛奇藝也不例外,自2022年開始,主打節約成本。

愛奇藝CEO此前表示,要將經營策略由早幾年的“市場份額優先”轉變爲“盈利優先”。正是得益於成本的下降,愛奇藝才在連續虧損了12年後,業績有了一些起色。

不過,愛奇藝經營層面的隱憂也很明顯。

作爲一家視頻平台,會員費是愛奇藝的重要收入來源,佔比超過一半,但這塊業務目前已經見頂,並出現了下滑態勢。

愛奇藝在今年一季度業績中稱,會員服務營收48億元,環比保持穩定,但去年同期,會員服務營收是55億元,兩相對比,會員收入同比下滑約13%。

會員收入下滑的同時,愛奇藝另一個令人詬病的問題是不斷漲價。

據媒體報道,自2020年底到2022年底,愛奇藝提價了三次,目前黃金VIP會員的月卡從19.8元漲到了30元,連續包年則從178元漲到238元,漲幅分別爲51%和34%。

而去年的“限制投屏”風波,也被外界看作是愛奇藝的變相漲價。

一名業內分析人士認爲,從長遠來看,一味從用戶身上“割韭菜”的行爲,並不是視頻網站降本增效和改善業績的長久之計。

雖然現在越來越多的用戶已經習慣付費收看影視作品,愛奇藝這樣的視頻網站也因此有了業績的改善,但如果盯着用戶的錢包不放,壓縮用戶權益,或巧立名目讓用戶付費,很可能會失去用戶。

不可否認,愛奇藝每次因爲收費問題遭到用戶反對時,都有會員表示,不想再續費,甚至會告別愛奇藝。

在互聯網越來越強調用戶至上的今天,用戶的不滿或離開,無疑會對愛奇藝造成最直接的打擊。

(文中梅梅爲化名。)聲明:本文內容僅代表該投稿文章作者觀點,不代表藍鯨號立場。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