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爱奇艺们的“薅羊毛”困局

愛奇藝們的“薅羊毛”困局

華爾街見聞 ·  06/07 16:46

作者 | 黃昱

編輯 | 劉寶丹

去年憑藉《狂飆》風光無限的愛奇藝,最近日子不太好過。一邊爆款劇集斷檔,一邊又因爲綜藝《種地吧》衍生演唱會“線下免費線上收費”被罵上熱搜。

據華爾街見聞了解,由愛奇藝出品的真人秀節目《種地吧》第二屆麥田音樂會於6月6日舉行,部分觀衆此前通過官方活動抽取到線下免費門票,而線上觀看的觀衆,即便是愛奇藝會員也需付費12元,且觀看有效期限至6月14日。

這種差異化的收費模式,引發了不少觀衆的不滿,質疑愛奇藝此舉是在“薅羊毛”。對此,愛奇藝客服回應稱:“可根據自己的需求購票觀看音樂會直播,後續音樂會剪輯版內容將會在正片上線。”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以愛奇藝爲代表的長視頻平台第一次被質疑“薅羊毛”,除了類似衍生節目額外付費外,近年來會員分級制度、超前點播、頭品限制等都經常導致用戶反感。

“套娃式”收費的背後,折射了“愛優騰”等長視頻平台進入新發展階段所共同面臨的增長焦慮。

愛奇藝2024年一季度業績顯示,愛奇藝一季度實現總營收79億元,同比下降5%。主要原因在於營收佔比超過一半的會員服務業務收入不及去年同期,同比下降13%至48億元。

愛奇藝方面解釋稱,這一變化可能與去年同期推出的熱門劇集《狂飆》帶來的高基數效應有關。

十多年前,“愛優騰”等長視頻平台開啓了會員業務的試水,通過提供更豐富和高品質的內容,逐步培養起了用戶付費觀看的習慣,在這一階段,會員數量成爲各大平台競爭的重點。

然而,隨着移動互聯網進入存量競爭、中短視頻平台迅速崛起,長視頻平台的會員數量增長和日均使用時長面臨天花板,“愛優騰”都開始將更多心思花費在新盈利點的挖掘上。

一個明顯的信號是,緊跟海外流媒體巨頭奈飛的步伐,愛奇藝從今年一季度宣佈開始不再披露會員數。

愛奇藝管理層在業績會上表示,僅通過特定時間週期的會員數不能客觀地反映會員業務進展,未來核心目標是實現長期會員收入的最大化。

數據顯示,愛奇藝日均訂閱會員規模已從去年一季度的1.29億下降至第四季度的1.003億。而今年一季度,騰訊視頻付費會員數同比增長8%至1.16億。

會員用戶增長放緩背後,一方面有大環境影響,另一方面也有愛奇藝自身爆款斷檔的原因。

2022年和2023年算是愛奇藝比較風光的兩年。2022年,愛奇藝共有5部劇集熱度值破萬,要知道,在此之前愛奇藝僅有兩部劇集熱度過萬。截至2023年底,愛奇藝熱度破萬的劇集已經達到十二部。

然而,今年以來,愛奇藝在爆款劇集上顯得有些後繼乏力。騰訊視頻今年憑藉《繁花》《慶餘年2》接連兩部爆款影視劇,坐在了高位。而愛奇藝緊急上線的對壘《慶餘年2》的《狐妖小紅娘》則“撲”得悄無聲息,今年唯一熱度破萬的只有第二季度收官的《追風者》。

根據雲合數據,今年一季度新劇集均30天有效播放TOP20中,愛奇藝獨播劇佔據6席,《南來北往》躋身第二,4部排在10名以外。4月至5月初,愛奇藝劇集《哈爾濱一九四四》《我的阿勒泰》《追風者》《城中之城》正片有效播放位列前茅。

一季度愛奇藝表現稍顯平淡,市場對愛奇藝的期待也更多放在了第二季度。

中銀國際分析師盧翼指出,第二季度多部重點劇集表現回升,品牌廣告有所恢復。2024年愛奇藝將繼續打造穩定的製作體系,更加註重利潤和現金流表現,而非會員數量增加;新增長點有望來自海外業務、IP衍生付費和AIGC。

長視頻平台的競爭進入下半場,各大平台要守住市場地位,必然需要從單純的用戶增長轉向提高用戶粘性、提升內容質量和服務體驗等方面。

“套娃式”收費固然是長視頻平台挖掘新增長點的重要嘗試,但如若過於激進,或許將得不償失。

要成爲中國的奈飛,愛奇藝們還有很長一段路要走。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