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are_log

“家装第一股”东易日盛3000万元银行贷款已逾期,前4月已闭店13家

“家裝第一股”東易日盛3000萬元銀行貸款已逾期,前4月已閉店13家

銀柿財經 ·  06/07 16:04

繼“閉店跑路”傳聞之後,“家裝第一股”東易日盛(002713.SZ)再現負面消息,兩則公告引發市場關注。

6日6日晚間,東易日盛公告,公司與興業銀行北京崇文門支行簽署《流動資金借款合同》,於2023年6月1日貸款了3000萬元,到期日爲今年5月31日,目前已處於逾期狀態

“因上述債務逾期,公司可能會面臨支付相關違約金、滯納金和罰息等風險,可能會面臨存量銀團貸款合同中約定的相關條款無法正常履約而提前到期。”東易日盛指出,如公司出現無法及時還款的情況,後續可能會產生相關強制執行、訴訟以及查封凍結等風險。

談及解決策略,東易日盛稱將與貸款銀行協商和解方案。而從業績來看其資金面狀況,截至2024年一季度末,公司賬面上的貨幣資金僅爲3.39億元;同期對應的短期借款和一年內到期的非流動負債卻達3.93億元,償債缺口0.54億元。

從“家裝第一股”到深陷“閉店跑路”傳聞

成立於1996年的東易日盛主要面向中高端客戶提供整體設計裝修等家裝綜合服務,2014年在深交所上市成爲“家裝第一股”。此後業績持續攀升,並在2021年創下歷史新高,達到42.91億元的規模。

但2022年開始,東易日盛的業績急轉直下。當期總營收同比下滑41.18%至25.24億元,淨虧損達7.7億元;2023年虧損收窄至1.81億元,近兩年累計淨虧損爲9.51億元。

到了2024年一季度,東易日盛的業績未有修復,當期總營收約4.4億元,同比下滑20.68%;淨虧損1.15億元,已超過去年虧損的一半。同期,整體毛利率雖然還維持在31.88%的水平,但較去年的35.06%已下降3.18個百分點。

在2024年5月中旬,東易日盛頻頻傳出“閉店跑路”的傳聞,深交所針對傳聞也向其下發了關注函。在6月初對關注函的回覆中,其也承認了公司“閉店”事實的存在。公告顯示,僅2023年~2024年4月這16個月裏,東易日盛就關閉了28家門面

東易日盛承認,受行業景氣度下行和戰略規劃調整等多重因素影響,公司2023年共關閉15家門面,2024年僅前4月就已關閉13家門面。此外,業績數據也顯示,截至2023年末,東易日盛及下屬子公司在職職工人數降至5204人,一年減少了945人。

東易日盛還披露,2023年至今關閉的分公司、門面於2023年度的營收和淨利潤分別佔公司當期總營收、淨利潤的18.52%和45.11%,2024年一季度佔比爲15.17%和31.64%。

由此帶來的經營風險是東易日盛債務壓力凸顯和訴訟纏身,其中因閉店涉及未能按原有流程履約的客戶1792戶,對應金額約1.63億元;涉及供應商廠家爲716家,未支付的採購金額約8560萬元。而截至2024年5月27日,東易日盛未結案件共計121件,涉案金額合計約爲6253萬元,涉及公司爲被告的涉案金額佔43.7%。

系列負面消息籠罩,如何籌措資金償債?

東易日盛在公告中承諾“不逃廢債”“不賴帳”,將通過加強應收賬款催款工作、推進多渠道多形式融資、資產抵押貸款等方式全力籌措償債資金。此外,董事長陳輝作爲實控人也將全力推動外部融資爲公司引入資金。

此前在2024年2月6日,東易日盛曾公告,控股股東東易天正將向公司提供總額不超過1.5億元的借款,有效期兩年,在總金額範圍內可循環使用。同時,公司預計使用旗下資產向銀行申請抵押貸款,總額度不超過4.5億元。

在2024年5月中旬舉行的2023年業績會上,陳輝還曾出面澄清,稱東易日盛分公司“跑路”的傳言不實,“各分公司對店面進行調整優化,相關業務也會做對接處理。”

銀柿財經以裝修諮詢消費者的身份致電東易日盛總部,接線工作人員告知,公司運營正常,“客戶可結合自身需求、所在區域,通過公司APP等官網渠道進行諮詢,由各地門面提供服務。”

談及一系列負面消息對消費者信心的影響,東易日盛工作人員僅回答稱,“客戶可就自身情況和門面協商,爭取裝修款分期支付等服務。”

“從公司發的角度,分公司不具有法人資格,但可以依法獨立從事生產經營活動,其民事責任由設立該分公司的總公司承擔。”上海融力天聞律師事務所律師潘定春提醒道,雖然分公司自負盈虧,但總公司對分公司簽訂合同及債務承擔責任。不過,消費者仍應關注服務提供者的履約能力。

或受負面消息的影響,東易日盛股價整體下跌。同花順數據顯示,二季度以來累計跌幅爲56.24%;6月5日曾盤中跌至2.19元,創上市以來新低;6月7日最新收盤價爲2.42元,總市值約爲10.2億元。

譯文內容由第三人軟體翻譯。


以上內容僅用作資訊或教育之目的,不構成與富途相關的任何投資建議。富途竭力但無法保證上述全部內容的真實性、準確性和原創性。
    搶先評論